2010高考语文精练第17练古诗词鉴赏(二).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539874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考语文精练第17练古诗词鉴赏(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高考语文精练第17练古诗词鉴赏(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高考语文精练第17练古诗词鉴赏(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高考语文精练第17练古诗词鉴赏(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高考语文精练第17练古诗词鉴赏(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考语文精练第17练古诗词鉴赏(二).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网中网 第17练 古诗词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 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坏壁:是残破的墙壁。(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答: (2)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 (1)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

2、失的达观态度。(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问题。春 思贾 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答: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 (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的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

3、,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咏的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的铺垫。用美好景物反衬内心的愁恨(以乐景写哀情),情感表达婉曲深刻。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出 塞马 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的“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答: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答: 答案 (1)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

4、字强烈。(2)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诗歌通过衣着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孤 雁注杜 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注 作者写此诗时正值

5、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1)诗的前三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境遇?答: (2)诗人为什么要写野鸦这一形象?答: 答案 (1)诗人以孤雁自喻,反映了他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杳无音信,可他无时无刻不在渴望重逢。(2)诗人用野鸦这一形象比喻当时社会的一些无聊的俗客庸夫,也更突出了诗人当时的悲哀凄苦。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 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 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答: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

6、的?请作简要赏析。答: 答案 (1)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2)这首诗将友情、人世沧桑之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闽中秋思杜荀鹤注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答: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

7、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 答案 (1)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朗上口,余味无穷。(2)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试题。山 行项 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

8、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1)诗的颈联写出了怎样一种情景?你从其间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 (2)请你用文字描画出诗的尾联画面,并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答: 答案 (1)茅舍里飘出的炒茶叶的清香,竹篱外传来的缲丝的声音,将山里人家劳动的和谐快乐的场面自然推出,体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2)诗人正在享受着农家和谐快乐的劳动协奏曲,不期遇到卖药归来的客人,便毫不犹豫地跟随着一起步入深山岛云中去。透露出诗人喜欢隐逸山林的情怀。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祗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

9、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注 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此处代指世外桃源。拂金徽:指弹瑶琴。(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的“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答: (2)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阕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 答: 答案 (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2)写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俗,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示例:“坐玉石,倚玉枕

10、,拂金徽”词人以丰富的想像,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寓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叹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我为灵芝仙草,长啸亦何为”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做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的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不仅描写词人酒醉后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及其下山翩翩起舞的形象,尤其表现他想逃避现实而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任选其中一句进行评点即可)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呈络滨、筠溪注二老张元斡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注 络滨,北宋宰相富弼之孙。靖康初年赐进士出身。后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便被罢职。晚年游览于山水之间,与张元斡等一块游玩吟唱。筠溪,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南渡后因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与张元斡、富直柔等吟唱游玩。(1)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请结合词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秋夜景物的。答: (2)这首词表达了仕途的险恶与中原未复的怅惘情绪,结合全词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答: 答案 (1)按照由户外到户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