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南大版).doc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1.04KB
约39页
文档ID:555377052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点复习资料(南大版).doc_第1页
1/39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_重点复习资料(南大版)江苏自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_重点复习资料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与 管 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作人口总和它分为现实的 人力资源和潜在人力资源两部分 2.人力资源管理:指对人力资源生产、开发、配置、使用等环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战略为导向,通过动态协同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确保组织获取竞争优势,并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填空 1.现代社会的四大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 2.人的劳作能力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体现 3.人力资源状况的好坏从其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衡量 4.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5.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 6.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三、简答 1.人力资源的特点: 〔1〕存在状态的生物性 〔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 〔3〕生成过程的时代性 〔4〕使用过程的时效性 〔5〕开发过程的继续性 〔6〕使用开发的再生性 〔7〕闲置过程的消耗性 〔8〕人力资源的社会性 2.人力资源的作用: 〔1〕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2〕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 〔3〕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变,第一次是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第二次是从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4.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主要内容〔功能〕: 〔1〕获取〔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用〕 〔2〕整合 〔3〕奖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4〕调控 〔5〕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 5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1〕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 〔2〕人力资源管理的施行性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性 〔4〕人力资源管理的民族性 〔5〕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性 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开发:开发者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制度建设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 2.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指组织为了一定的组织目标,通过培训、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提升组织绩效,进而实现组织可继续发展的战略 3.工作替换:是指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企业安排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工作 二、填空 1. 2. 三、简答 1.人力资源开发的类型: 〔1〕从空间形式来看,有行为开发、素养开发、个体开发、群体开发、组织开发、区域开发、社会开发、国际开发等不同形式。

〔2〕从时间形式来看,有前期开发、使用期开发、后期开发 〔3〕从对象上划分,有品德开发、潜能开发、技能开发、知识开发、体能开发、能力开发、智力开发、人才开发、管理者开发、技术人员开发等 2.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 〔1〕自我开发〔自我学习的形式、自我申报〕 〔2〕职业开发〔工作制定、工作专业化、工作替换、工作扩展化、工作丰富化、施行锻炼法〕 〔3〕组织开发 3.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内容与实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哲学 〔2〕展开积极主动的组织学习 为了使组织学习有一定的战略性,在施行中要注意: ①个人学习的目的性 ②要重视革新性学习 ③应激励员工分享错误 〔学习的四种类型:照搬式学习,知识积存型学习,研究型学习,探究型学习〕〔3〕进行立体多维的职业开发 4.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组织竞争力 〔2〕有助于提升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 〔3〕有助于组织的可继续发展 5.组织发展的动机: 〔1〕自我发展追求个性实现 〔2〕留住优秀人才 〔3〕追求经济效益 第三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潜能:是人的潜在能力,指一个人身上现在没有,将来可能会有的潜在力量。

2.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行为的生产潜能 二、填空 1.人力资源理论体系由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成 2.人的潜能主要包括:生理潜能、心理潜能 三、简答 1.人力资源理论产生的基础〔人力资源的起源〕: 〔1〕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是人事管理时期,代表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其特点是一切以工作或生产为中心,把人看做机器,忽视人性的存在 〔2〕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是科学管理时期,管理从经验阶段步入科学阶段,泰罗开创了科学管理运动,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标志着人事管理理论开始形成 〔3〕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是人际关系时期,是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梅奥的“经济人〞假设 2.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源理论形成的作用: 〔1〕人力资本理论确立了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2〕人力资本理论促成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形成,推动和指导了人力资源开发施行〔3〕人力资本理论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结合起来 〔4〕人力资本理论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超越了微观组织的局限 3.人的潜能开发的主要途径: 〔1〕制订个人职业计划,是指个体确立职业目标并采用行动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 〔2〕充分发挥大脑功能 〔3〕坚持健康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包括:快乐、自信、上进心〕 〔4〕养成优良的习惯 〔5〕锤炼坚定的意志 〔6〕勇于思索和善于思索 〔7〕强化学习和施行 4.人性假设理论: 〔1〕X-Y理论 ①X理论:员工天生不喜爱工作,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 ②Y理论: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③超Y理论:人们带有不同的动机来到组织,但主要必需要是取得胜任感 〔2〕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①经济人假设: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 益 ②社会人假设:社会必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员工要求与同事之间建立优良的 人际关系,以获得基本的认同感,人际关系是形成员工身份感的基本要求 ③自我实现人假设:人的必需要有低级到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必需 要,从最基本的必需要出发,依次为生理必需要、安全必需要、社会归属必需要、尊重必需 要和自我实现必需要 ④复杂人假设:不仅人们的必需要与潜在的欲望是多样的,而且这些必需要的模式也是 随着年龄与发展阶段的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境况和人际关系的 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第四章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规划:又称人力资源计划,是指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通过对企业将来的人力资源的必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猜测,采用相应的措施,制订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人力资源计划。

2.人力资源必需求猜测技术:是指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对将来所必需员工数量和种类的估量 和计算 二、填空 1.企业中人力资源的4个不同层次:决策层、人力资源职能层、直线部门职能层、员工 三、简答 1.人力资源规划概念的含义: 〔1〕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2〕人力资源规划的对象是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 〔3〕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文化的具体表现 〔4〕人力资源规划的全局性 〔5〕人力资源规划的长期性 2.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现 〔2〕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满足组织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必需求 〔3〕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5〕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协调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3.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因素: 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外部因素: 〔1〕经济环境〔经济形式、劳作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消费者收入水平〕 〔2〕人口环境〔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劳作力质量和结构〕 〔3〕科技环境 〔4〕政治与法律环境 〔5〕社会文化因素 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内部因素: 〔1〕企业的一般特征 〔2〕企业发展目标变化 〔3〕组织形式变化 〔4〕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系统 〔5〕企业文化 4.人力资源规划的结果及处理方法: 〔一〕供不应求的调整 〔1〕外部招聘 〔2〕内部招聘 〔3〕聘用临时工 〔4〕延长工作时间 〔5〕内部晋升 〔6〕技能培训 〔7〕调宽工作范围 〔二〕供过于求的调整 〔1〕提前退休 〔2〕减少人员补充 〔3〕增加无薪假期 〔4〕裁员 〔5〕暂时或永久性地关闭一些不盈利的分厂或车间,精简职能部门 5.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 〔1〕确保企业所必需人力资源原则 〔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原则 〔3〕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原则 〔4〕能级层序原则 〔5〕适度流动原则 6.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与执行: 〔1〕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 ①收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 ②猜测人力资源必需求 ③猜测人力资源供给 ④确定人员净必需求 ⑤确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⑥人力资源方案的制订 〔2〕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 〔3〕人力资源规划执行的反馈 第五章工作分析 一、名词解释 1.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等相关信息的过程。

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 3.任务: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的集合,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使命的进一步分解 4.权限:是指为了确保使命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需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的范围和程度 5.任职资格:是指为了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 6.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讨论而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7.工作规范: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必需的技能、知识以及使命、程序的具体说明 8.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二、填空 1.工作分析主体是工作分析者,工作分析的主体又分为三个层次:工作分析小组〔专家组〕、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工作任职者 2.公平管理包括公平分配和程序公平 3.工作分析方法一般常用的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工作日志法 4.工作分析获得的最终成果是职务说明书,职务说明书包括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 三、简答 1.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势: 〔1〕结构化、定量化 〔2〕个性化与战略化 〔3〕工作说明的简明化 2.通过工作分析,我们要回答或者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某职位应该做什么〞 第二,“什么样的人来做最合适〞 3.工作分析的作用: 〔1〕有利于人力资源规划,制定有效的人事猜测和计划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