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课型: 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把握本诗的主旨,感悟诗意;2.理解本诗的内容,品味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学习诗人心忧天下之情,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教学重点:掌握本诗主要内容,感悟诗意,品味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教学难点:学习诗人心忧天下之情,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教学手段: 课本、多媒体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一、课前思想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二、新课导入 以鸦片战争引入己亥年(1839年的己亥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朝帝国行将没落……)三、讲授新课1.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提倡“通经致用”;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爱国热情代表作有《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著有《龚自珍全集》2.写作背景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本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此时的清政府腐朽没落,他这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遭到了排挤,所以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写成了315首短诗,并总命名为《己亥杂诗》《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3.朗读(1)音频播放,学生听读;(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个别学生举手比赛读4.诗歌赏析(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营造了一种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比喻手法,诗人移情于物,以落花自喻,说明落花并不是无情的,而是消融在泥土中,更好的去培育盛开的花表现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爱国热情 不甘沉沦为国效力浩荡离愁,辞官远行5.板书设计化泥护花,比喻明志己亥杂诗(其五)四、小结主旨:这首诗写了诗人辞官远去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以落红自喻,意义耐人寻味五、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完成练习册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