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533598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启示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大自然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3.训练学生抓要点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二、教学重点继续训练学生运用抓要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运用抓要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四、 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大家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1.师: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哪些不懂的问题?2.出示带有认读字的词语,指生朗读.遭殃 扫帚 腐殖质 土壤 机翼

2、略重 关键 鲸提示:“帚”这个字是三声,在词语里读轻声。(二)回顾前文,找出异同,梳理方法。1.读了第12课,你会想到本单元学过的哪两篇课文?为什么?(“打扫”森林与自然之道,都是通过一件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属于写事的文章。人类的老师与蝙蝠和雷达,都是科学家根据动物特点得到启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属于说明文)2.我们在学习自然之道和蝙蝠和雷达时,是怎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板书:起因 经过 结果 事物 特点 解决的问题追问:为什么我们找到这些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3. 小结:自然之道是一篇写事的文章,主要讲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所以抓住这些要点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蝙蝠和雷达是一篇

3、涉及仿生学的说明文,它主要介绍了科学家根据事物的特点解决了什么问题,所以抓住事物的特点和解决的问题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什么是文章的要点呢?文章主要讲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要点。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先要弄清它主要讲了几个内容,也就是弄清文章有哪些要点,然后读文章圈画要点,最后进行串联,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种方法就叫做“抓要点概括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对这种方法进行重点训练。(三)运用学法,慨括“打扫”森林的主要内容。1.现在我们看“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哪两部分内容?A如果学生回答(事情,道理) 如果学生回答(起因、经过、结果)追问:除了打扫森林这件事外,作者还写了一个非常重

4、要的内容,是什么?(道理)板书:事情 道理B追问:那我们在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时,要不要把道理说出来?为什么?C小结:自然之道一文道理隐含在事件中,没有明确地写出来,所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只抓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道理写出来了,而且还占有大量的篇幅,说明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概括主要内容时就要把道理这个要点说出来。那么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我们需要先找到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点把事情说清楚,然后再找到道理这个要点进行串联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由此可知,一篇文章的要点到底有哪些,一定要依文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起因这个要点。A学生汇报

5、起因: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B教师指导圈画:谁?干什么?C谁能看着圈画出的重点词说说起因?(林务官下令打扫森林)D小结:通过圈画重点词我们不仅找到事件的起因,而且叙述起来会更加凝练。3.仿照老师教的样子自己圈画经过、结果、道理这几个要点。A汇报圈画的要点。(护林工人只好按着他的命令去做。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4.谁能看着圈画出的要点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整地说一遍?5.为什么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森林就遭殃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谁能看着提示给大家讲一讲这里的奥秘?

6、 灌木 昆虫 甲虫 森林 杂草 鸟类 枯枝烂叶 兽类 毛毛虫 遭殃 7.对于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的不懂问题?8.追问:“打扫”森林为什么用引号?(我们平时说的打扫是用扫帚、簸箕,结果是清洁,效果是好的;而课文说的打扫是砍光除尽,破坏森林,结果是不好的。所以“打扫”在文中带有引号,表示具有特殊含义)(四)运用学法,概括人类的老师主要内容1.第二篇文章,人类的老师主要有谁?(蜻蜓、鲸)2.默读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哪些要点?请你圈画出来。(科学家根据蜻蜓翅膀末端厚斑点防止翅膀颤动的特点,解决了机翼剧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A“蜻蜓翅膀末端有厚斑点”是蜻蜓的外形特点,“防止翅膀颤动”是什么?(蜻蜓翅膀的

7、功能)板书:作用B这个要点要吗?为什么?(要,因为正是这个功能,才解决了机翼的问题,它是蜻蜓与飞机间的联系。)C请你把事物的特点、功能、解决的问题连在一起,说说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3.请你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方法,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要点。(根据鲸“流线型”阻力最小的外形特点,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A“提高船速”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得到的启示。板书:得到启示4.谁能看着要点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整地说一遍?(科学家根据蜻蜓翅膀末端厚斑点防止翅膀颤动的特点,解决了机翼剧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根据鲸“流线型”阻力最小的外形特点,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A这么说非常啰嗦,谁能说得更简练些?引导:请同学们看文章

8、的最后一段,谁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B小结:作者用凝练的语言对文章1-2自然段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值得我们学习。5.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6.追问:这两篇文章已经有题目了,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再起一个题目?(因为两篇文章都是在讲自然告诉我们的道理,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所以合在一起又起了一个题目,告诉我们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应当向自然老师学习。)(五)拓展训练1.过度:看到一篇文章我们先要依文确定它有哪些要点,然后进行要点的圈画,最后串联要点,就能全面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2.大家看短文一,自己试着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圈画这段文字的要点,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答案:科学家根据鳄鱼

9、体内盐腺能够把血液中多余的盐分离析x出来的特点,研制出“仿生海水淡化器”。解决了海水淡化的难题。3.默读思考第二篇短文的主要内容。答案:二战期间,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对军事设施进行伪装,为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总结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抓要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依文确定要点有哪些,然后进行圈画,最后进行串联,就能全面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我们还懂得了人类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向自然老师学习的道理。希望在下节课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对大自然能有更多更新的发现。板书设计 12*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 事情 道理 (起因 经过 结果) 要点

10、 人类的老师 事物 特点 作用 解决问题 得到启示补充说明:亲爱的老师们,需要强调的是写事的文章不是全都必须抓“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要点,还可以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结果怎样?”这同样也是一种要点概括的思路。总之,方法是多样的,一定要因文而异。 为方便大家训练学生,提供一些仿生学的小文章供大家训练使用。阅读材料 (一) 凶残的鳄鱼在吞食猎物时,总是流着“悲伤”的眼泪,其实它们是在排泄体内多余的盐分。生活在咸水或海水中的动物,体内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盐腺,各种盐腺的构造基本一样:中间是一根导管,并向四周辐射出几千根细管,跟血管交织在一起,把血液中多余的盐分离析出来,再通过中央的导管排泄到体

11、外。盐腺是动物天然的“咸水淡化器”。科学家从鳄鱼的流泪中得到启示,模仿盐腺的构造原理,研制出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价格低的“仿生海水淡化器”,从根本上解决了海水淡化的难题。 (二)五彩的蝴蝶色彩斑斓。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裨b益。在二战期间,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军事目标和其他防御设施。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尽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安然无惹,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

12、,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三) 三千多年前的一天,周武王带领士兵去打仗,正是夏天,太阳晒得人都睁不开眼,路上连一点儿树荫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座荷叶池,许多士兵急忙跑过去把荷叶折下来扣在头上,这才感到好受一些。周武王也学着士兵的样子,把荷叶戴在头上,有的士兵边走边说:“要是这种荷叶随时都有,就好了。”周武王听了士兵的话,心想:能不能做出一种东西来遮阳呢?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工匠,工匠就试着做出一种样子与荷叶差不多的木头伞,这种伞不能收起来,携带不方便。后人又把伞加工改进,用竹篾做伞骨,制成了可以开合的伞,伞面也由木头改成丝绸、油纸等又轻又薄的材料。到了今天,在不断的改进

13、下,伞的种类也很多。 (四) 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袭击,树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成了圆锥形。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在山顶之上。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广播电视塔,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五) 变色龙学名叫“避役”,它行动迟缓,面目可憎,浑身灰黑色,布满了疙瘩,可是它在一昼夜中能变换六七种颜色。原来,变色龙的表皮上有一个变幻无穷的“色彩仓库”,贮藏着黄、绿、蓝、黑等各种色素细胞,一旦周围的光线、温度和湿度发生了变化,变色龙就随之改变体色。科学家仿照变色龙,制成了一种既能自动改变颜色,又始终与环境保持一致的军装。这种军装用一种对光线变化很敏感的化学纤维织成的

14、布料制成,士兵穿上这种军装,可以放心地从白色的沙滩上登陆,在森林里军装是深绿色,在草地时又变成麻黄色的了。 (六) 听,惊人的声音传入耳中,风暴即将来临,快逃!好似果冻的水母们就像接到命令似的,自动将可产一氧化碳的特别腺体,一起逃到了海底。所向披靡的水母并非无所畏惧,怕人,把他做成凉拌海蛰死;怕海龟,拉它扯它并且吃了他;怕强大的水流,把它击得支离破碎!好在它有一套超常的“耳朵”,总能幸运地躲开风暴潮的袭击。水母的“耳朵”位于触手间的细柄上,叫听石。它能够听到人的耳朵听不到的次声波。次声波的速度比声波快十倍多,由海浪和空气摩擦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时,刺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能够提前十几个小时预知风暴的来临。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模拟水母的“耳朵”制成人类在舰船上使用的风暴潮预测仪。所以,当风暴来临时,人类早已将舰船开到安全的地方了。你瞧,难道动物不配当人类的老师吗?(七)建筑上的“薄壳结构”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