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课堂案例曹芳.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5313590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线的性质课堂案例曹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平行线的性质课堂案例曹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平行线的性质课堂案例曹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行线的性质课堂案例曹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线的性质课堂案例曹芳.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案例平行线的性质 海门市树勋初级中学 曹芳一、案例实施背景本节课是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周笔者在农村学校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3节内容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

2、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三、探索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数形结合,探究性质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教师提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 a 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角)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同位

3、角角的度数数量关系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二: 将画出图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组剪下后叠合。学生活动一:画图 -度量-填表 -猜想学生活动二:画图 -剪图-叠合让学生根据活动得出的数据与操作得出的结果归纳猜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度量的角存在误差,比如说有个学生的结果如下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同位角 1 5 2 6 3 7 4 8角的度数4243212135366363数量关系不等相等不等相等这位学生就很郁闷的坐在那不动笔了,师:怎么了,遇到什么问题了呢?生:这些同位角的关系怎么有相等,也有不等的呢?而且这时发现其他学生也有类似的问题。师:请同学们结合这两个问题得出猜想

4、,猜想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通过证明是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生:同位角相等。另一生:同位角不相等。那究竟谁对的呢?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让学生直观感受猜想。生齐答: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四、成果与反思: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1、 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

5、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伙伴、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导引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教”你他们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法。2、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去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简单地“学”数学,而是深入地“做”数学。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 “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总之,在数学教学的王国里,教师只要为学生布置好和谐的场景和明晰的路标,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地快活地去探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