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联集赏.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5313587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对联集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楼梦》对联集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红楼梦》对联集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红楼梦》对联集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红楼梦》对联集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对联集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对联集赏.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您的朋友 416171461 为这封邮件插入了背景音乐 - 下载 播放播放器加载中.红楼梦对联集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撰太虚幻境联注释该联见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约1724或1715-约l764):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文学家,汉军正白旗人。他能诗善画,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厚的修养。他创作的红楼梦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虚幻境:太虚谓空幻虚无之意。太虚幻境是曹雪芹所虚设的天国里的一个境界。鉴赏这副对联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游太虚幻境中所见。可见作者对这副对联的安排是自有深意的。这副对联看似

2、简略,然道理相当深刻。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终归宿。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来,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颇令读者品味、猜详。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这副对联可谓是总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上的某些规律。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

3、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曹雪芹撰拟贾雨村吟联注释玉在匵中求善价:句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匵”即“椟”,一种木匣。钗于奁内待时飞:句子源于一个神话故事。据太平御览引洞冥记所载,言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

4、白燕直升天去。故宫人作玉钗因改名玉燕钗,言其吉祥。”“奁”是妇女盛饰用具的匣子。鉴赏这副对联选自红楼梦第一回,书中写道:“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诗可以言志,联亦可言志。从贾雨村所思,甄士隐所道破,以及对联的实际内容来看,都是一副生动形象的言志联。对联的内容,实际上是后文中贾雨村思想发展变化及其所作所为的一大伏笔。上联以玉在匵中自比,下联以钗在盒中自喻。以玉钗期待时机到来待价而贾,道出了贾雨村求飞黄腾达之心切,可谓淋漓尽致。在写作手法上,该联比喻和典故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

5、青、逼真传神的地步,把贾雨村急待上爬的内心世界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给人们以形象深刻的难忘印象。细读其联,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又何尝不是对那些求功名心切,待价而贾的人的灵魂的生动写照呢!联语还自有其深层隐意。脂砚斋窥到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在联下批云:“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所谓“二玉合传”,系指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故事;所谓“二宝合传”,则云宝玉、宝钗命运的结局。到底是如何一个结局呢?致使研究者们众说纷纭,或谓“玉在匵中”隐指宝玉被囚于狱神庙,“钗在奁内”则臆猜宝钗等待时机而飞。又因贾雨村字时飞,竟有人推断乃宝钗最后嫁给了贾雨村。对于这一联的隐含意义的分析,真可谓“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曹雪芹撰“智通寺”门联注释身后有余:身后喻死后。身后有余是指所聚集的财物待死后还有剩余。忘缩手:对贪得无厌者的形象描绘。眼前无路想回头:回头喻指改悔以前所作所为,改过自新。佛教谓彻悟。佛经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话。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兀那世间的人,那贪好贿,苫海无边,回头是岸,何不早结善缘也。”眼前无路想回头即是指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碰壁后走投无路时才想到回头。鉴赏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

7、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作者在红楼梦第二回中,借对智通寺的环境描写和贾雨村所想,将这个深意表达出来,说:“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这是对贪婪无厌者们多么刻骨铭心的描绘呀!二是该联为贾雨村所见所思,联系一下贾雨村在宦海中的沉浮,又何尝不是对他本人在日后仕途上事先给予的一个严重警告!三是对联对破寺老僧所处的荒凉之景的装点,实际上是对宁荣二府未来衰败之景的暗示,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暮年图景的预兆。从这一点上来看,这

8、副对联在作品中既切合作品内容,又具有不同于作品的普遍意义。四是对联写得辞浅而意深,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熟悉,没有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对世道的深谙,此情此景和切合此情景的对联是写不出来的,它包容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沉的思考。当看到荣宁二府由盛极一时到最后衰败之势不可挽回之时,当耳闻目睹现实生活中和历史上那些身后有余不缩手、眼前无路始回头的贪婪者的可悲下场之时,谁又不会为这副对联所深含的哲理所震撼所叹服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撰宁府上房联注释洞明:了解透彻。皆:全,都。学问:本谓学习,问难,后指通称各种知识。人情:人心,世情,人情世故。练达:熟练通达。鉴赏这副对联映

9、衬着这样一个环境,描绘了贾宝玉当时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这里一画一联,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过燃藜图乃是神仙劝人勤

10、学苦读的画面。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画与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个中哲理,颇令人读后玩味不已。贾府是寄希望于贾宝玉荣宗耀祖的,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强迫他读书,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而他却偏偏“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以贾宝玉对于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对联不屑一顾,连叫“快出去!快出去!”这就十分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

11、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由此,我们可见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曹雪芹撰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书联注释嫩寒:寒气轻微。锁梦: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之意。春冷:意指青春孤单寂寞冷清。笼人:将人笼罩住。秦氏卧房宋学士秦太虚所书联:秦太虚即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丰进士,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由苏轼荐为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经圣

12、初,因倾向旧党而贬削其职。徽宗立,放还,死于途。其词华弱婉丽,为婉约词派正宗。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有淮海集。其淮海集中无此联。该联是否曾为秦观所作,难考,姑且定为曹雪芹拟作。鉴赏这是一副题画联,画称为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海棠春睡:喻杨贵妃醉态。明皇杂录云:“上尝登沉香亭,召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几扶掖而至。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此阁是否确有,难考。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这里将画与对联艺术的有机结合,正是我国对联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对联与画结合常有烘云托月、画龙点睛之妙。

13、且着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下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这里描绘秦可卿卧室的陈列:有皇帝、太后、贵妃、公主等等人

14、物用的摆设器物,有著名画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器物所涉及的又多为“香艳故事”,再配上这一对联,更显秦氏卧房的奢华和香艳无比。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曹雪芹撰大观园藕香榭联注释芙蓉:指水芙蓉,即荷花。兰桨:木兰制的桨,这里用来代指小船。榭:设在高台上的木构建筑物,有顶盖、楹柱,无墙壁,供游观望远,宴饮游息或歌舞娱乐之用。鉴赏藕香榭这副楹联也是大观园中比较精采的风景佳制。让我们先看风景描写,再来品析联意。红楼梦第38回写道:“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藕香榭的柱上挂的是黑漆嵌蚌的对子,云:“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上联遣词造句妙绝。一个“破”字尤其传神,把水中倒映的荷花影破,方知小船归来这一景致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颇具神韵。如按常规去描写,则是“兰桨归时遂影破”,则句显平淡无奇。由影动再写到行船,较之由行船再写到影动,其意境、情趣实有高下。下联在炼字上别具匠心,尤以“香”“深”“写”三字独见工夫,一般人都只是说荷花香,这里言“菱藕生香”,思绪更见开阔;“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