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丰树娟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5299548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教案)丰树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教案)丰树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教案)丰树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教案)丰树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设计(教案)丰树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丰树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教案)丰树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物理年 级八年级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教 师丰树娟单 位延津县初级中学课题名称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情分析(二)分析学生情况1.知识储备八年级学生对于凸透镜比较陌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的就更少。第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及透镜对光的作用,了解了透镜中的一些常用名词,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种光学仪器,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的成像实例使学生建立凸透镜成像概念,为本节的教学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2.技能储备通过前面的小孔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学生对

2、于蜡烛的使用非常熟练,从技能上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3.学习心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对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4、学生学习本节的主要障碍:如何通过实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

3、欲。教学过程课题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丰树娟 课堂流程具体内容课前测试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器材所应用的透镜主要是 镜。2、照相机能成 、 的 像。3、投影仪能成 、 的 像。4、放大镜能成 、 的 像。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重点通过动手实验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难点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学法实验、合作探究、讨论独立探究(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1、学生体验一:让学生用凸透镜看书本上的字,改变距离看到的像有何变化。再让学生通过凸透镜来观察周围的同学2、学什么性质的像,是在什么情况下观察到的?让学生在生体验二:

4、教师手持一张精美图片在教室中前后走动,学生用凸透镜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你观察到老师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自主探究,亲身感触到凸透镜成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与物距有关,引发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猜想。3、学生体验三:让学生用另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与前一透镜竖着并排放置,同时观察图片,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所观察到的像是不同的,进而引发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可能与透镜焦距有关的猜想。通过以上体验活动,学生从中感悟到凸透镜成像是有规律的,物距和焦距都会影响到所成的像,由此完成猜想。 (二)、猜想:同一块凸透镜能成各种不同的像,是什么因素的变化导致的呢?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

5、离。(光具座、光具盒、蜡烛、火柴、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 8。)。(三)、引导学习器材组装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 。此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怎样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怎样观察虚像? (3)如何测物距和像距?合作探究与展示根据所给实验器材和相关实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展示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后,把学生分为十八组,1-9组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10-18组用5cm的透镜进行实验,观察成缩小倒立像、放大倒立像、正立放大像时的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在学案上的表格中。实验探究一:将蜡烛移到大于2倍焦距以外,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

6、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像距。实验数据: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正倒大小虚实实验结论:当物距_焦距时,成 、 的_( 实/虚 ) 像。实验探究二:将蜡烛移到2倍焦距位置,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像距。 实验数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正倒大小虚实实验结论:当物距_焦距时,成 、 的_( 实/虚 ) 像。实验探究三:将蜡烛移到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以外,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像距。 实验数据:物距与焦距的

7、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正倒大小虚实实验结论:当物距_焦距时,成 、 的_( 实/虚 ) 像。实验探究四:把物距调到小于焦距时,你能在光屏上找到它的像吗?用眼睛从光屏这侧通过透镜观察烛焰,你能看到它的像吗?这个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呢?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呢?实验结论:当物距_焦距时,成_像。 实验探究五:轻轻的吹一下烛焰,观察像会像哪摆动;把蜡烛向上、向下移动,观察烛焰向哪移动。【评估交流】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 、 、 像,应用是 ;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 、 、 像;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 、 、 像,应用是 ;4当物体位

8、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 、 、 像,应用是 。5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随 的变化而变化;关于物距有两个位置是影响成像性质的关键点:u =f是成 像的分界点;u =2f 是成 像的分界点;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立的,虚像都是 立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应用实、虚大、小正、倒u2fU=2f2fufu 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实验探究五:轻轻的吹一下烛焰,观察像会像哪摆动;把蜡烛向上、向下移动,观察烛焰向哪移动。当堂检测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9、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2cm处,则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3、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 )A、10cm f20cm B、f10cm C、f10cm D、f20cm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 B. 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C. 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 D

10、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5、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A. 像距增大,像增大 B. 像距减小,像增大C. 像距减小,像减小 D. 像距增大,像减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6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 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

11、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移动,光屏应向移动。(填“左”或“右”)8、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

12、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课后巩固1、 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题2、 完成辅导材料的内容课后反思学生小结:1.我学到的知识:2.我用到的方法:3.我的感悟和体会:4.我还想知道教学反思: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因为学生处于实验探究的初级阶段,对于表格的设计会有一定的差异,为了后面的教学能够顺利展开,此处直接在学案中给出实验记录表格。2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实验。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实验后,各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实验数据统一输入Excel表格进行多组数据的处理(投影),现以四组过去学生实验数据为例,通过对表格中物距排序的处理,使学生很明显的发现放大、缩小的分界点及虚实像的分界点,此时教师再说出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让学生归纳出物在什么范围内,凸透镜成什么像,学生自然会把10厘米、20厘米作为分界点,这时实验中使用凸透镜焦距为5厘米的学生们会不认可这一结论,学生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