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方向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529917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方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文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原刊期号】 199503 【原刊页号】 64-68 【分 类 号】 B4 【分 类 名】心理学 【 作 者】杨跃 【复印期号】 199508 【 标 题】论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方向 【 正 文】内容摘要 心理测量学作为心理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其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赫。 然 而,心理测量与评定的理论与技术也是在西方主流心理学中建立起来的, 带有强烈的西方文 化色彩。 因而, 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心理测量学欲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 经济建设服务, 就必须把握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方向。 做到测量内容的本土化、 测量手段的 本土化、测量对象的本土化和测量结

2、论的本土化。心理学本土化是当前世界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新趋势, 它不仅具有方法论最高层次上的指导意义, 更应该在各分支学科领域的具体研究中落实、体现。 要想完善心理学本土研究定向,不能不涉及到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方向, 尤其是随着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在心理学各 分支学科的广泛应用, 这一问题更显迫切。 本文拟从心理学本土化入手, 从测量内容的本土 化、测量手段的本土化、 测量对象的本土化、 测量结论的本土化四个方面阐述心理测量学的 本土化方向,以此抛砖引玉、就教大方。一、心理学本土化心理学本土化是当前世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土化研究最早由研究非西方民族与 文化的西方人类学者针对以往人类学研究

3、的弊端而提出, 主张用本土人的眼光、 以本土人的 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制度为依据研究本土人, 而不带有研究者自己民族与文化色彩。 借 鉴于此, 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本土化。 心理学本土化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 又称本土研究 定向 (IndigenousApproach) ,是一种 “用当地人经过当地文化、历史、社会、环境的浸润之后 的心理及行为表现方法及方式来观察及研究当地人”1的 研究态度和做法。中国心理学研究起步晚, 起点低,以往的大量研究主要参阅西方文献资料, 过分依赖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假设、 构念体系乃至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不能真正反映中国人的所思所想、所系所念、所做所为, “没有真正描述

4、和解释中国人的行为及心理”。2 所以,中国心理学者便着手以中国的价值体系、社会背景为依托, 寻求理解中国人真实心理与实际行为的 “本土化 ”的系统心理学探索, 力争实现从 “非本土的 ”依“葫芦画瓢 ”到 “本土化的 ”自“由创作 ”的飞跃。值得指出的是, 跨文化心理学也是当今世界心理学方兴未艾的一大热点, 主要联系文化 变量研究人类行为的异同, 系统研究世界多元文化范围内异质文化的区域和种族。 跨文化心 理学侧重研究文化与行为的普遍性, 探索和证实普遍的人类行为特征。 跨文化心理学扩大了 心理学研究范围, 并且重新审视原以为是人类行为普遍法则的心理学理论, 更深地揭示人类 心理发展中环境变量

5、的作用, 具有方法论意义。 而心理学本土化目的在于使研究者能准确地 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心理与行为法则, 揭示文化对个体及群体心理的内在影响机制。 显 然,心理学本土化和跨文化心理学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只是研究者的出发点与侧重点不 同。前者强调 “文化相对性 ”问题,而后者关注 “全人类普遍性 ”问题。大胆一点说,心理学本 土化不啻是跨文化心理学的一部分, 只有将 “相对性 ”与“普遍性 ”放在同一整体理论框架中分 析、整合, 才是获得满意答案的有效途径。所以, 心理学本土化这一新的研究趋势无疑也具 有方法论意义, 文化差异为心理学研究提供广阔的自然实验场所和丰富多采的环境变量。 普 遍

6、性是从各种特殊性中概括出的共同行为模式, 正所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心理学本土化 对探讨人类心理机能的普遍特点、 发展真正普遍的心理学不可或缺。 这正是心理学本土化与 跨文化心理学的辩证统一。由于目前世界上尚无一个公认的适用于解释不同社会和不同文化中人的心理的 “心理 学”,西方产生的心理学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人们对现有心理学的普遍性、规律性、适用性问题存有疑虑,再加上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尤显迫切。 中国心理学如果能够立足于中国人的心理事实开展独创性研究,正确理解和解释说明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的心理现象并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其意义不可估量。二、心理测量

7、学本土化 心理测量是对代表性行为样本进行客观、 标准化的测量, 从而对贯穿于人的行为活动中 的心理特征进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量学作为心理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 科,其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赫。 不论是研究社会文化如何造成人类行为差异, 还是探讨社会文 化如何塑造共同行为模式, 都离不开心理测量与评定的理论与技术。 然而, 与心理学其它分 支学科(如社会心理学) 一样, 心理测量学也是在西方主流心理学中建立起来的。 心理测量 与评定的理论与技术都源于西方主流心理学, 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色彩, 体现着西方文化的 价值观。 随着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在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广泛应用,心理测量学的本土化

8、问题已提到 “日程 ”上来。1. 测量内容的本土化 社会学研究早已表明, 不同文化对同一种行为表现往往有不同理解, 同一种行为表现在 不同文化中含义不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点头 ”这一外显行为可以表示 “是 ”也可以表示 “否”。那么,任何一个心理学的构念或假设在不同文化中是否都具有普遍意义呢?相似的行 为表现是否都具有相同的心理机能呢?现代形态的实证的科学心理学在排斥、 替代早期前科 学形态的常识心理学的过程中, 也明显借鉴、 吸收了其合理的成份。 而常识心理学是对人的 心灵、 人的心理生活的经验性的解释, 其出发点与立足点便是不同心理文化的存在。 不同的 人会对自身的心理行为有不同的理解

9、和解释, 不同的种族、 文化对其心理生活也有不同的理 解和解释。比如,爱尔兰人对疼的体验 “漫不经心 ”,意大利人则 “紧张兮兮 ”。再比如,关于 “智力”的涵义,在心理学历史上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 最早给 “智力”下定义的德国心理学 家斯腾认为 “智力是指个体有意识地以思维活动来适应新环境的一般潜力”3。 其后西方心理学家们提出的 “智力 ”定义更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着重把学习的潜能作为智力的指标; 有的 认为智力是应用抽象概念的能力; 有的认为是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强调智力是适应新 情境、 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有的干脆回避定义,仅仅对智力的特性作一些描述,似乎智力就 是神经活动的各种

10、特性的综合反映。 例如,西方社会将做事迅速、 灵巧,反应敏捷机智的人 视为高智力者;而乌干达的巴根大人(Baga nda)则认为聪明者是那些考虑问题深思熟虑、三思而行并且行为完全符合社会规范的人 4。可见,不同文化对 “智力”概念的理解很是迥异。 早在1920年,罗伯特 勒温就指出,智力测验仅仅测得个体适应西方学校学习的能力。如今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已经接受了这一事实,即 “智力测验很难测出西方文化以外的学校儿 童的行为潜力,对于那些不同于测验编制时所采用的标准样本的文化背景的被试是不公平 的,或者说是有偏见的。 ”同样, “人格”、 “创造力 ”、 “情绪”、 “态度 ”等心理学构念的文化差 异

11、也是显而易见。效度是心理测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验内容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 测验能否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以及测验是否真正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念或 特质, 成为评定测验优劣的主要依据。 当前许多测验 (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最主要也是最常 用的手段)都是为了测量西方人而发展起来的,其中的心理学概念都源于西方世界的理解。 非西方文化氛围中的人不仅对这些心理学概念的理解会不同,他们的行为表现形式更会有很大差异。而心理测验正是通过对外显行为样本的测量获得对人们心理世界的间接了解,因此, 将源于西方主流心理学的构念或假设延伸到其他文化背景之中, 支持这一构念或假设的其它 参数是否会

12、发生变化呢?要解决这一 “文化适合性问题 ”,首先需要做到测量内容的本土化。做到测量内容的本土化,仅仅在引进、使用有关测量工具 (如心理测验量表等)时针对 本土化背景中被试的实际情况对有关测量项目进行相应的修订是远远不够的, 甚至需要使之 “脱胎换骨 ”。也就是说, 必须首先理解某一构念在本文化中的确切涵义及其与相异文化涵义 上的差异。 然后,再选取本土化背景中人们外显行为领域中的代表性样本, 通过观察、 理解、 撷取中国人的实际行为去寻求 “本土化的构念 ”。当然,了解、 确定心理学构念在本土化中的 涵义不单单是心理测量工作者的任务, 根本上要靠心理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的进展与突破。 但 有一点

13、还是重要的,那就是在测量内容上要求被试对其行为表现进行回答比要求其回答态 度、价值观或人格特质等方面的问题能更好地反映被试的心理结构, 也更容易发现文化间的 差异。因此,要求被试作出反应的内容应尽可能针对于那些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表现。测量内容本土化, 目的在于使测量结果真正具有高效度, 这一方面需要欲测量的心理学 构念具有确切揭示被研究群体心理特殊本质的“价值 ”,另一方面依赖构念进行定量化实证性研究的可操作性 “价值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保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努力臻于二者和 谐统一的完美境界,心理测量内容的本土化便不再是 “纸上谈兵 ”。2. 测量手段的本土化 纵观当前我国的心理学研

14、究,绝大部分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都运用了心理测量技术, 或是直接翻译西方的测验工具, 或是修订西方的测验工具, 或是自行编制测验工具。 但都没 有从根本上改变其西方文化定向的特征。 “测验工具的本土化 ”与上文所述 “测量内容的本土 化”一脉相承,这种宏观把握在此不再赘述,只谈谈一些值得注意的微观技术问题。第一, 测量项目的翻译应尽量减轻甚至消除该项目的异质文化负荷。如果某一构念整体上与我国本土意识相吻合,比如 “职业倾向 ”或“职业意向 ”,那么可以通过翻译国外测量工具 引进我国应用;但是,肯定会存在具体职业种类、名称的文化差异。如外国有的职业,我国 可能没有或者刚刚出现, 人们不了解这一职

15、业的工作性质、特点、 要求等;或者职业名称不 同,人们混淆不清,张冠李戴。因此,翻译技术与技巧不容小视,可以用更为具体的某职业 的工作特征、性质来替代该职业名称;必要的回译也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使用中性语词, 避免暗示。第二,考虑测量项目可能引起的被试的反应定势。 反应定势是心理测量技术中的一块 “硬 骨头”,往往测量项目的形式差异比内容差异更 “狡猾”、更 “厉害”,更容易引起被试的反应 定势。而且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反应定势的表现形式也往往大相径庭。 要尽可能减少反映 定势对整个测量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就须在遣词造句等措词方面小心谨慎,避免 “导向 ” 问题,尽可能避免涉及道德、价值判断、

16、个人利益等。第三, 正确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这是在研究设计阶段应该完成的工作, 因为数据统 计分析的方法取决于研究方案的设计。 不同的设计方案适用的统计方法也不同, 任何一种统 计学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盲目照搬别人的研究程序而忽视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突 发因素、偶然因素,弄不好会 “张冠李戴 ”,研究结果令人啼笑皆非。比如,如果在样本选择 时取样受到限制而未能保证样本的同质性, 那么,这时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会获得 “异曲同工 ”的效果。 再比如,如果未能满足等距测量的条件假设, 依据名称测量或顺序测量 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同样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第四, 开拓多种测量与评定手段。 现在一提到 “心理测量 ”,似乎人们马上想到的只是 ,纸 笔测验 ”(即问卷、 量表)。心理测量学给人们这种印象, 与测量手段的单一不无关系。 其实, 心理测量与评定的手段很多,包括调查、 实验、 访谈等等, 其中每一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