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攻略.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528110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入门攻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书法入门攻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书法入门攻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书法入门攻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书法入门攻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入门攻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入门攻略.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学习书法要知道书法的工具,即笔、墨、纸、砚和印鉴。1、选笔。要学会选笔、要学会用笔。写多大的字用多大的笔,从笔的性能上说,有硬、软、中性三种,狼毫、羊毫、兼毫。狼毫笔适用于行草书创作,羊毫笔适用于隶书的创作,兼毫笔适用于楷书和篆书的练习,也适合于楷行书的练习。2、选纸。我们进行书法练习和创作所用之纸为宣纸,要了解纸的习性。我们初学者主要用毛边纸或元书纸进行练习,搞书法创作可选半生半熟宣纸,这要根据自己的嗜好来定。3、选墨。市场上墨汁有多种,我建议大家在练习时还是有一般的墨汁,如成都牌墨汁、渝江牌墨汁等,创作时用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等。4、选砚。今天我们很少用砚台了,多数用小碟子来代替。如

2、果家庭允许可选用有盖的砚台来用。5、选印石。在文房四宝店里有印章石头卖,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请篆刻家或擅长篆刻的书法家刻印。一般常用印为名号章和闲章。(二)、选帖先讲了学习书法要继承传统,所以我们必须临帖。如何选好一本字帖来学习书法很关键?我认为,可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来确定。对于初学的爱好者来说,首要了解书法是线条艺术,要了解书法发展历史,即正、行、草、隶、篆五大书体的形成过称。有人说,学习书法就要从楷书入手,别无他路,知道书法发展史的人都会认为这种说法非常片面。我认为学习书法首要任务是锤炼线条入手,逐步深入提高。初学之人,最好从篆书或隶书入手,其次进入楷书,再次才学习行草书。选帖我给大家

3、建议以下的碑帖:驿山石刻(小篆)、毛公鼎(大篆)、散氏盘(大篆),曹全碑(隶书)、乙英碑(隶书)、张迁碑(隶书)、石门颂(隶书)、西峡颂(隶书),阴符经(唐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王羲之集字),黄庭经(晋王羲之)兰亭序(晋王羲之)、十七帖(晋王羲之)、祭侄文稿(唐颜真卿)、寒食帖(宋苏轼),书谱(唐孙过庭)、争座位帖(宋黄庭坚),另外,诸如董其昌、王铎、傅山等人的行草书等。我们很多的同学不管是自觉的练习书法或是老师引导练习书法,都不能绕开传统进行学习和创作。我们学习书法就必须临帖,坚持正确的临习方法。这里,我简单的谈一下,大家可买一些运笔方面的书籍,可解决这类问题。最后,学习书法达到什么目的

4、?回答很简单,就是规范自己的书写习惯,传承书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不在乎当不当书法家。大家可以通过拜师学艺,书法培训,向书坛老前辈请教,参加正规的书法展赛活动来促进书法水平的提高,达到学习书法的目的。一)读帖 大家都知道读帖,也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心得。也有人是走马观花,不能细致入微。这样一来,眼睛看不到微妙的东西,自然手上表现就趋于直白。 在下面技法方面要具体讲,不多赘述。 (二)如何选帖 很重要,选不好,就走弯路。现在大家选帖概率最多的是兰亭序,目光都盯在这里,而且是非兰亭不写,非宣纸不用,这就不好了。兰亭序是经典,是千古不朽之作,完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王圣人用的纸上有涂布(唐以前),

5、现在的宣纸根本无法表现。再者就是,那不是我们能参透的,历代大家都想解决都没 法解决,而我们,不论才情、功力、学养,连历史上的二流大家都没法靠近,兰亭序的神秘就连王圣人都不能重现,我们就根本没法梦见。但一些人根本看不到这种差距,就象是幼儿园的孩子矢志不渝地在研究“歌德巴哈猜想”。 象祭侄稿、寒食、蜀素都是这样,象精美的元青花,我们可以喜欢它,欣赏它,但把它打碎了,再造一个出来,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利用空间几乎为零(董其昌评蜀素如狮子捉象,是何等的生猛,我们也没有鲁公的悲愤和东坡受贬的凄寒,时过境迁啊)。古代大师们留传下来的东西很多,手札、诗册,相对性情的东西要多 很多,可利用、再造的空间也很大

6、,这才是我们要学的。 (三)如何临帖 1、吃猛药。一天10000字,连续一周的效果比一天写100个字写半年管用,大脑存盘也牢固。时代的约束,我们只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晒好了网,才能打到大鱼。 2、相对专一,集中突破。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要专一,集中力量找规律、抓特点。比如,学米,半年之内就学米,别的先放下,要大量的临帖,最好一天要从前到后趟一遍,第二天选重点(自己喜欢的,容易上手的,难度特别大的)进行精临,做到细致入微。这样日复一日,即使进入视觉疲劳期也不要停(非常关键,正是 上台阶的时候),挺过去,半年后再看(不要半年),每个月在手法、认识上都会有大的飞跃,也牢固。千万不要朝三暮四,

7、看别人获奖、入展就得红眼病,就跟风,这样只会毁掉您辛苦建立起来的原有体系,就象电脑染了病毒,有百害而无一益。另外,别人适应,您不一定适应,就像臭水河的鱼虾,换到清水中就会死掉。 3、适时递进,见异思迁。上面提到的专一只是相对的,当写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及时换帖。如何换帖,不要盲目,最好是找相近体系的东西,千万不要作大的变动。比如:学米,可参考宋人的东西(其他三家的东西,陆游、吴琚父、蔡三家、苏老泉等等)。同时,为了丰富笔法可涉猎二王、书谱等东西,也可学习赵松雪的 手札、董其昌的手卷题跋等,近亲繁殖,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保持纯度,就象盖大楼,一层一层往上垒。 4、朝花夕拾。过一段时间再回来,拾遗补漏

8、,会有新的发现,及时调整。重点精临,定型。 5、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集腋成裘,裂锦成衫。与古为徒,广涉博取,集古字。有了上面的定型,学什么都可以,尽量走的远些、深些,不要怕回不来。 三、临帖过程中的具体技法 (一)练眼。王羲之一本字帖,两千多年来,大家都在看,都在学,但成功的屈指可数,当然有悟性的成分。大家在参考上古经典时,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抓住的信息也不一样,这从临作中都能表现出来。尽量一个字一个字看,一笔一笔看,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要放过。要练就差别人所不能察的 本领,对观察到的东西最好用不同彩笔涂一下,临帖的时候多注意,要准、狠。 (二)体会手势。手势决定了一个字

9、起始转换,决定了行气的贯通,决定了整幅作品的气场。一笔一势,顾盼生情,不理解这个关系,作品就会支离破碎,形成气阻,或各自为政,既没有道理,也不合生理,即使有性情,也是低级的小趣味。 (三)把握节奏,变速行笔,找准发力点。大家每谈行笔节奏,必谈提按,这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见解,古人的东西不只提按所能解决的。 (四)关于形象和意象的关系。开始阶段最好形象,学一家重点在找规律,特质的东西,然后再参入其他东西,当对点画有了相当深的理解后意象就自然出来了,不能刻求,一味谈感觉,有时感觉会害人。 (五)举一反三,临创结合。在精临阶段对每个字都要深入地去研究,不能走马观花,从头到尾写,象鸭子吃蜗牛,直接吞到肚

10、里。我的方法是当临帖时,遇到一个字不好写就反复写,有时写几十遍,写象了后通过记忆想一想这个字在其他字帖中的写法,凭记忆想到几个写几个,当然也可以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改造,这其实就 是一种创作和临帖的很好结合。 (六)临帖效果检验。提供三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临帖时可以适当加入别的内容,一个字、几个字、一段话,假如和原帖风格接近,不唐突,说明字法基本过关。 2、可找来一篇和所临字帖字数相近的一段文字,最好是古人手札(千万不要古诗词,因为那是古人创作时为了平仄凑的字,很多字不好写),按原帖的形制、感觉临出来,如果象,就算章法过关。 3、对其他法帖进行改造。比如,我就曾经按照董其昌的笔法对赵松雪的行

11、书赤壁赋进行背临,字法是赵松雪的,笔法是董其昌的。尽量除去原帖的影响,当然这要对二王体系有了深刻了解后才能这样做一、印章的藝術作用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為完整的書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佈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閒章,還可寄託書者的抱負和情趣。因此

12、,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書法作品上常用的幾種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題款署名用章。姓名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則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無姓,或不落款者,應用姓名章,以利辨識作者。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平輩間用字章;尊長給卑幼,用別號章即可。反之,則貽笑大方。現代書畫家張大千認為,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還可,若腰圓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

13、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二)閒章 閒章亦稱佈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為方形,而以半通、長方、圓形、半圓形、隨圓葫蘆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佈單調,需“調整”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1) 齋號章 世傳齋號章始於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後,此風漸盛,書家幾乎人人有齋號章。明書法家文征明雲:“我之書屋多起造於印上。”齋號通常稱齋、堂、室、樓、閣、館、

14、軒、庵等,如惟清齋、雪溪堂、磨劍室、笑隱樓、松風閣、來禽館、賞雨軒、樂天庵等。 (2) 雅趣章 即古之吉語章、詞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輯錄具有哲理、發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情趣和心聲。雅趣章內容廣泛,有勉人學習的,如“琢”、“師法”、“書癡”、“精於勤”、“藝無涯”、“師古不泥”、“廣采博取”、“觀書為樂”、“人好學則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懷的,如“恃德”、“明志”、“清趣”、“樂而康”、“苦中樂”、“惜分陰”、“孺子牛”、“玉潔冰清”、“淡然天趣”、“老驥伏櫪”等;有表達筆墨情趣的,如“潑墨”、“筆耕”、“香田”、“神趣”、“藏拙”、“癖於斯”、“心慕手追”、“

15、業在硯田”等;有祝願吉祥的,如“如願”、“長樂”、“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壽年豐”、“書翰長壽”、“天長地久”等。 (3) 年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號章 用於記載書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蠶月等。 2、 攔邊章 攔邊章是指蓋在書法作品一邊的章,起攔邊聚氣的作用。 3、 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攔邊章只管一邊;壓角章則可管兩邊,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4、 攔腰章 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蓋在一條直線上。 上述種種閒章實則不“閑”,若鈴印得當,既能起到筆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現代書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