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2(附答案详解)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5280192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2(附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2(附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2(附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2(附答案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2(附答案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2(附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62(附答案详解)(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附答案详解)1. 单选题对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有着重大贡献,并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文艺复兴时期先驱性人物是( )问题1选项A.但丁B.薄伽丘C.彼特拉克D.马基雅维利【答案】A【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但丁,意大利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以史诗神曲留名后世。恩格斯评价他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

2、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故本题当选A,其余选项均是干扰项故排除。B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代表其代表作有十日谈菲洛柯洛苔塞伊达与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佛罗伦萨文学“三杰”。意大利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弗朗切斯科德桑克提斯评价: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时代。C彼特拉克是意大利学者、诗人,文艺复兴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文艺复兴之父”。以其十四行诗著称于世,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世人尊他为“诗圣”。D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其思想常被概括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代表作品有:君主论论李维论战争艺术佛罗伦萨史在中世纪后

3、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他是名副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故BCD排除。2. 单选题冯老师批改作业时常抱怨:“讲了多少遍,可还是答不上!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这说明冯老师(问题1选项A.具有教学评价能力B.缺乏教学组织能力C.具有教学研究意识D.缺乏教学反思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应当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在教师行为方面对待自我强调反思。题干中冯老师讲了多遍的题目,

4、学生还是不会做,冯老师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是否适合所有学生,反而一味埋怨是学生没有掌握和运用知识。是缺乏教学反思能力的表现。故本题当选D。题干中没有涉及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及教学研究,故ABC排除。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3. 单选题某中学教室的天花板因地震脱落,学生小林被吓得不敢动弹,刘老师见状急忙冲上前去保护小林,自己被砸伤,班上的另两名同学也受轻伤。对于这起事故,下列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学校应承担过错赔偿责任B.学校应对教师给予适当补偿C.小林的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D.学校主管人

5、员应承担刑事责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中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四)学生自杀、自伤的;(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题干中中学教室的天花板因地震脱落,刘老师保护小林,学校行为并无不当,刘老师被砸伤,学校应对教师给予适当补偿,故选B。A学校无过

6、错故不选;C小林无过错不是直接致害人,其监护人无需赔偿不选;D无重大人员伤亡,地震导致天花板震落,学校无过错,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故不选。本题当选B。4. 设计题二分法是运用函数性质来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二分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学习要求是: 结合学过的函数图像,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解的关系; 结合具体连续函数及其图像的特点,了解函数零点存在定理,探索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 解的思路,并会画程序框图,能借助计算工具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了解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性。请以达到学习要求为目的,设计“二分法”的一个教学方案,要求:(1) 写出明确的教学重点;(

7、6分)(2) 设计主要的教学环节(问题导入、二分法生成过程、巩固新知),并说明设计意图;(18分)(3) 说明教学方案的特色及实施的注意事项。(6分)【答案】(1) 教学重点:渗透二分法思想,掌握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步骤。(2) 教学设计一、 复习导入复习函数零点定义及零点存在定理,利用函数零点存在定理得到函数f(x) = lnx + 2x - 6在区间(2,3)内存在一个零点。提问:如何求出这个零点?向学生说明,大多数函数都不能像一元二次函数那样用公式求出零点的精确值,在实际问题中,只需要求出满足一定精确度的近似值。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能够将零点所在的范围尽量缩小,那么在一定精确度要求下,

8、就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零点的近似值,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二分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函数零点的定义及零点存在定理为本节课的二分法教学打下理论基础,通过求函数零点的实际例子用问题进行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 本节课的主题二分法。二、 探索新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f(2. 5)的具体值,并填写在表格中,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函数零点应该在区间(2, 2.5)还是(2.5,3)?预设:学生通过计算发现/(2. 5) -0. 084 x-+ 3x - 7,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下列问题。 画出函数图象; 列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对应表格; 利用二分法得出函数零点的近似值(

9、精确度0. 1)。【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熟练度,还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观察和探究函数的零点,数形结合,加深对二分法核心思想的理解,巩固用二分法求解函数零点的一般步骤。(3) 该方案应用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发现、讨论、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思想场所。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自然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用该方案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恰当的提问引导和总结讲解,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需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扮演好课堂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做到

10、到位而不越位,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5. 单选题“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这说明教育具有( )。问题1选项A.科学性B.阶段性C.生产性D.独立性【答案】C【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现代社会中而且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继承和发展要通过教育。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而是担负着创造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高

11、等学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许多新的科学发现和新的技术发明都是在学校的实验室里首先创造出来的。学校通过它的学生把这些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迅速地、大面积地推广开去,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题干中体现的是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二)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提高劳动者素质(三)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四)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6. 案例题材料:“礼”,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眼,解释起来却有些复杂。这世上本来没有“礼”,只是因为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了“礼”的仪式,造出了

12、“礼”的汉字。因此,“礼”字也是社会生态的描摹。“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会意,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这托盘状的“豆”,后来也被视作食器或祭器。在人类文明早期,食器和祭器可不是普通物件,而是很重要的符号。食器象征基本的物质寄托,祭器象征诚敬的精神寄托,融汇起来恰巧与“民以食为天”的理念相吻合。礼记有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大的礼仪准则有三百,小的礼仪规范有三千,可见礼仪数量之多。于是有人说,怪不得中国人太累,是被“礼”压的。其实,这么多“礼”是

13、根据时间、场合和对象制订的,并不需要时时、处处、人人都去掌握,你只要知道什么场合注意什么问题就可以了。外交上有个术语叫“国际惯例”,社交场合的“礼”也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大家都按惯例行事,就习以为常了。庄重的场合需要彬彬有礼,宽松的场合可以不拘礼数。在今人字典里,“礼”也分虚实两类,虚的如礼节、礼仪、礼貌、礼俗等,实的如礼品、礼金、礼服、礼花等。还包括与“礼”相关的人事和行为,如礼宾、礼遇、礼聘、礼让等。先贤把夫妻同房看作人伦之大常,文称“敦伦”,戏称“周公之礼”。委婉含蓄之至,诙谐幽默之至。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和社团,小到街邻和家庭,“礼”无处不在,所以有“礼尚往来”,所以说“来而不往非礼也”。

14、“礼多人不怪”这句俗语,只能用在中国人身上,若用在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身上,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满桌子美味佳肴,却说“略备薄馔,不成礼敬”,外国人怎能不奇怪呢?钱穆先生在接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曾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我们常说,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因为礼仪与文明是相统一的,礼仪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礼仪的内涵,没有了礼仪,文明也就无所依附。总之,现代的“礼”,主要体现在外交与社交领域。与现代有所不同的是,“礼”在古代还被看作是核心价值观,用来调整社会关系,具有制度属性和法律属性,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15、所谓“礼法”。“礼”的本意是“别尊卑,等贵贱”,其本质是对奴隶主中不同等级的人所享有不同礼遇的规定。先秦诸子都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也正是“礼”的本质内涵。荀子说:“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去选择合乎身份的“礼”,否则就是非“礼”。在论语中,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春秋时,鲁季氏以卿的身份行天子之礼,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鲁迅有个著名的立论叫“礼教吃人”。他所抨击的“礼教”,兴起于封建社会,其实质是封建礼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