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527921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完整word版)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完整word版)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完整word版)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完整word版)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行为主义的界定 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厕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于是,华生揭竿而起,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而把意识赶出心理的研究领域,从而在心理学中发动了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

2、那么什么是华生所谓的行为呢? 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R) 那么,什么是刺激和反射呢? 华生认为,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 反应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 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于是,心理学终于被纳入了自然科学的行列。 (二)如何研究人类行为 既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那么,研究行为的方法就在于寻找刺激与反应之

3、间的关系.只要发现某一种刺激能引起哪一种反应,或发现某一种反应是由哪一种刺激引起的,就能找到一种刺激与一种反应之间的特定的因果关系。这正是研究的目的。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华生认为,刺激反应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式。其中,刺激和反应都可以由其它刺激和反应所代替。 ()我们熟悉的条件反射就是刺激替代的结果。例如: ()不仅刺激可以替代,反应也可以替代,或者条件化.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反应的替代表现为行为的变化。正是根据刺激反应和形成的替代刺激替代反应这样一系列的替代,才构成人的无限学习能力。 华生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直到今天,尽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了重大的改进和综合,但

4、基本思想方法仍然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左右. (三)行为主义的思维 为了彻底改造心理学,华生开始用行为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其基本原则:凡能用行为加以解释的就纳入心理学的框架,凡不能用行为解释的就把它赶出心理学,从而建构了一整套行为主义心理学。那么,行为主义心理学如何看待思维呢? 华生认为,思维与言语是不可分割的,思维的本质就是言语活动。思维与言语的区别仅仅在于有无声音。言语是有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言语。按不同的言语形式,华生将思维分为三类。(请参阅教材第69页。)由于言语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肌肉、内脏器官的活动,因此,华生认为思维不仅仅与言语不可分割,也与内脏组织不可分割。只不过言语通常占据优势的

5、地位,协调着人的肌肉骨骼活动。这么一来,华生终于将思维纳入了心理学的范畴. 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华生以学习弹钢琴为例: 该图表明动作习惯是怎样形成的。S1、S2、S3是乐谱上的独立音符,作为视觉刺激,引起了弹钢琴者的手指运动,在琴键上作出相应的弹奏动作RK1、RK2和RK3等。(RK1、RK2和RK3等等是对每一个独立的音符予以独立的动作反应).这说明当你看到音符G(S1)时,你弹奏键G(RK1). 这个图解表明了当你弹奏一首简单的乐曲是发生的情况。S1第一个音符(G)_展现在你面前,然后乐谱被拿走。但你能继续弹奏,为什么?这是因为经过多次弹奏后,形成了习惯,只要出现最初的音符S1,弹奏者便引发

6、出一系列的弹奏动作:RK1RK2-RK3RK4RK5其中除了RK1是由S1引起的之外,RK2、RK3等不再由S2、S3引起,而是由RK1引起.每一个前面的弹奏动作都成为下一个弹奏动作的替代刺激.这张图只反映了动作一个因素,事实上,在动作发生的同时,还产生言语和内脏的活动。 这个简单的图解表明了同样的事实-当我们对任何对象,比如说S1反应时,我们不仅用胳膊的横纹肌反应(RK1),而且语言(RV1)和内脏(RG1)也参与了反应。三种反应形成了有组织的反应系统。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反应系统中的三种反应成分的主导地位会有所变化,有时以言语反应为主,有时以动作反应为主,有时以内脏组织反应为主。从左图中可

7、以看出,思维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不用言语,但反应系统中的其他成分有效地保证着思维的连续进行。 (四)行为主义的习惯 诸如思维这样的复杂的心理都纳入了行为,对华生来说,用行为来解释习惯就不是个难题了.什么是习惯呢? 1、华生认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人处在内外环境的不断刺激之中,刺激必然引起人的活动。其中外部环境指人周围可以产生视觉、听觉、触觉、温觉、嗅觉、味觉刺激的外在世界的物体,内部环境指人体内所有内脏的、体温的、肌肉的和腺体所发生的刺激。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换句话说,当人

8、所处的情境与先前曾经发生过的情境相同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整合,能更为迅速和更多地活动起来达到目的,于是,我们可以认为他已学会”或已”形成”了一种习惯。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当一个复杂的习惯被完全分解之后,这个习惯的每个单位就是一种条件反射。习惯的作用就是为了使动作更简便。 2、哪些因素影响动作习惯的形成呢?华生认为: (1)年龄。华生从对老鼠的研究中发现,年龄对习惯的形成存有影响。 在老鼠学习走迷宫的试验中发现: 但从实验中有一点可以肯定,年纪大的老鼠和年纪小的老鼠都能学习。华生特意指出,人类停止学习的时间太早。他相信:“如果形势很急迫,60、70岁

9、甚至80岁的人也能学习。” (2)练习的分配 华生通过实验发现,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越少,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就越高.例如:让几组白鼠进行50次的尝试(练习)实验中发现: 根据实验结果,华生主张分散学习,不主张集中突击训练.即使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学习,也应该在中间留出一段间隔时间来,这样会取得惊人的学习效果。 当习惯形成并巩固之后,实际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刺激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华生称之为条件反射的第二阶段。究其原因是习惯了的动作本身的动觉刺激足以引起下一个运动反应,而下一个运动反应又引起再下一个运动反应,肌肉不仅是反应的器官,而且也成了”感觉的器官”. 华生十分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形成

10、,认为这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五)行为主义的情绪 学过儿童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关于儿童情绪的发展主要有分化说和原始情绪说两大学说。华生属于后者。他认为,情绪是身体对特定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内隐行为的一种形式。新生儿具有三种原始情绪(即非习得行为):惧、怒和爱,以后的习得情绪都是在这三种原始情绪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 为了证明自己的见解,华生将一名11个月大小的婴儿艾伯特作被试,成功地运用条件反射法形成他对毛绒绒动物的惧怕。实验如下: 上面当实验提供了惧怕条件反射形成的证据。但这一实验严重伤害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出于道德原因,受到学术界的严厉批评。 (六)行为主义的人格 人格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十分复杂的

11、概念,华生却轻而易举地把它纳入到行为的行列:人格是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 在人的一生中,会形成许多习惯系统,每个习惯系统又包含许多个各自独立的习惯.所有习惯系统的总和,便构成人格. 下图直观地表明了人从出生到成熟当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格结构的剖面图: 在人格的习惯系统中,有一些习惯系统占主导地位,很容易被观察到,有些习惯系统则不易被观察.至于哪一种习惯系统如何支配人的行为,则取决于环境的影响。 例如:人格中的各习惯系统既有相互协调的,也有相互冲突的。当相互冲突的习惯系统同时发动时,行为就发生冲突,导致肌肉、腺体在不同活动中发生颉颃.这种状况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便导致心理失调。 华生认为儿童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对成人的人格具有长远的影响,早期形成的行为在适当的情境中会重新表现出现。在华生看来,人格既然是由环境中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自然也可以由改变环境来改变人格。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