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雨婷《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527493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段雨婷《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段雨婷《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段雨婷《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段雨婷《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段雨婷《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段雨婷《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书读的基础上背诵。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自读自悟,读懂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诗句的意思。三、教学难点1、抓住重点字进行理解,边读边想,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情感及诗句中所蕴含的道理。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对于古诗,大家会的一定不少,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首背给大家听听。2、齐背望庐山瀑布。

2、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也与庐山有关。对于庐山,你都知道些什么呢?3、(欣赏庐山风光)说说庐山给你留下的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庐山。4、庐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慨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二)学习课文1.解题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诗的题目。有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题”字就是书写,题写的意思。西林就是西林寺,在江西庐山。全题就是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的意思。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2、 知诗人,解诗题大家知道题西林壁作者

3、是谁吗?下面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苏轼(播放作者简介课件)。知识要点: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歌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道理。3初读诗歌,读通读顺(1)齐读古诗,纠正读音(2)听读古诗,划出停顿;(3)齐读全诗,整体感悟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地说自己的感受)(4)师:看来同学们的感受到的苏轼笔下的庐山是不一样的,你是从那句诗中读出来的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人都看到了哪些景色?(山岭,山峰) 岭和峰都是山字旁,他们都和山有关,谁能说说“岭”和“峰”各有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是

4、怎样的“峰”,怎样的“岭”(出示图片,提醒学生关注两幅图的差异。“岭”的特点是连绵不断;“峰”的特点是高耸入云) 那么,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又是怎样的情形?请你展开想象,试着说说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看到的情景都不一样。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刚才这么多同学的发言?(远近高低各不同。)师:同学们,古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我们理解的时候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我们已经理解了第一、二句诗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组说说三、四两句诗的意思。先在小组间相互说说。(师展示填空)师:说得不错,不过老师有个问题:到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给想个办法,把你的办法悄悄告诉你

5、的同桌。、(学生同桌相互交流)师:我们来综合大家的好主意,尝试把刚才说的办法写成一句诗。(出示填空: ,才识庐山真面目。)(学生动笔写后交流)师:这句诗还蕴含着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来大家对庐山的理解都不错。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咱们的朗读就能更深一步了。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三)拓展延伸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接下来我们听到的歌曲就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改编的歌曲但愿人长久。(教师带领学生唱歌曲但愿人长久)六、作业:把你眼中的庐山画出来。七、板书 题西林壁 宋 苏轼写景:横看成岭 明理:不识真面目 侧看成峰 只缘此山中 远近高低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