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弘扬精神.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526954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寸弘扬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方寸弘扬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方寸弘扬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方寸弘扬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方寸弘扬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寸弘扬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寸弘扬精神.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方寸弘扬雷锋精神 2012-03-06 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而即将到来的3月5日,则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在这50年里,雷锋以其短暂一生所展现的普通人可以达到的精神境界,始终是感召和引领国人追求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一面旗帜。而在邮票、邮戳、信封上,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雷锋精神”。 邮资票品上的常客 1978年3月5日,我国发行首套纪念雷锋的专题邮票J.26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套邮票一套3枚,由著名邮票设计师孙传哲设计(图1为首日封)。其中的第一枚为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手迹,题词红底金字,镶金色边框,显得格外醒目和庄重。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第一枚出现“向雷

2、锋同志学习”的红色手迹的邮票。 1965年8月1日,我国发行特74中国人民解放军邮票一套8枚。该套邮票分别以军人学习、练习、战斗等场景为主要图案,突出了军人的形象,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其中第2枚“五好战士”图案中,首次出现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红色手迹(图2)。随后,1967年发行的纪123毛主席的好战士刘英俊纪念邮票的第4枚“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图案中,刘英俊正在制作雷锋事迹幻灯片,旁边的墙上就贴有“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手迹(图3)。在1978年之后,2003年3月5日,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40周年,我国特地发行JP.114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题词4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

3、片一套1枚,在这枚明信片上,有两处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 除了这些邮资票品之外,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还曾出现在我国发行的其他邮票中。首次亮相是1964年9月26日发行的特66知识青年在农村邮票,其第3枚“学习”的图案是三位青年在学习人民日报,背景中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本雷锋的故事,封面正是雷锋头像,这是我国邮票中第一次出现雷锋同志的形象(图4)。2002年,我国发行了雷锋同志塑像普通邮资信封一枚,邮资图是雷锋同志的全身塑像。 方寸天地大有看头 除了邮票,在邮戳以及一些信封上,也经常可以看到雷锋的形象。像2002年,为了纪念雷锋逝世40周年,各地纷纷启用了纪念邮戳,像一枚纪念戳上以雷锋肖像为

4、主图,配以雷锋日记“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字样。2003年,为了纪念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40周年,各地也纷纷刻制了相关纪念戳,其中主要以领导人的题词作为邮戳的主要内容,比如浙江省金华市邮政局刻制的纪念戳,其中嵌有刘少奇“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的题词。2010年,在雷锋诞生70周年的时候,各地也启用了不少纪念戳,像江苏省丹阳市邮政局就启用了一枚连体戳。在与雷锋相关的邮戳中,还有一种“雷锋”名称的邮戳,这是雷锋家乡湖南省望城县邮政局为了纪念雷锋,将一个支局的名称改名为雷锋支局(图5)。 对于老一辈的集邮者来说,肯定不会对雷锋图案的信封陌生。带有雷锋图案

5、的信封在那个年代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有一种带雷锋版画和歌曲美术系列封格外引人注目。这个系列信封的正面为雷锋的版画和他的名言,背面则是相关歌曲和歌词,包括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等。 助力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之所以至今依然充满感召力,在那么多的人物身上,在那么多的时间、场合和事件中呈现,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类永远需要助人为乐。无论国家多么强大,总有紧急的关头;个人无论如何富有,总有困难的时候;在紧急的时候,向急需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永远是社会的期待。所以,利用好邮资票品,宣传好雷锋精神,是值得各级邮政企业认真对待的一件事。特别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的个性化服务,更是大有可为,它所承载的独特内涵,能使雷锋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在以邮戳为载体的宣传上,中国邮政如果能够在每年的3月5日,或者另外一个固定的时间,推出一个标准版本(这个标准版本就像是每年新邮发行时,在中国集邮总公司的首日封上总是有一个统一的纪念戳一样),而各地邮政企业自行刻制的纪念戳则可以标准版本为元素或为主题进行再设计,这样形成一个系列,肯定会吸引众多的集邮爱好者,也肯定会是一种弘扬雷锋精神的有效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