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深州市各个村的村名字的来历和历史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50KB
约20页
文档ID:555267774
深州市各个村的村名字的来历和历史_第1页
1/20

深州市各个村的村名字的来历和历史 风飘、凌消水大流话说刘秀等人从蓟县逃出,一路上马不断啼、昼夜兼程,直奔信都(今冀县)而来在饶阳芜萎亭用过豆粥、南官停吃了麦饭,顿时力量倍增,遂又顶风冒雪,继续赶路忽然尖兵来报,前面有滹沱河挡住了去路眼看王郎的追兵要到,刘秀的随从们都吓慌了刘秀急命侯吏前去察看,寻船过河不一会,候吏回来报:“水流瑞急,无船可渡眼看军心要乱,刘秀急派心腹大将王霸{字元伯}再去察看王霸到河边一看,只见波浪滔滔,惊涛扑岸漫说无船,即便有几条小船也无济于事眼下军心浮动,稳住军心要紧,便心生一计,回报刘秀,诡称坚可渡人们信觉得真,转忧为喜刘秀也快乐的说:“无用的使吏,如果说的是瞎话随令整队过河说来也怪,及至到了河边,河上果然结上了一层冰于是令王霸护渡,人马刚刚渡完,一阵和风吹来,顿时凌消冰解,河水流,将王郎追兵隔到滹沱河彼岸刘秀望着奔腾的河水,不胜感慨的说:“今日渡河,天助我也后来这一带的几种村子,便分别叫风飘、凌消、大流村凌消又叫危渡口,就是说刘秀当年渡河太危险了刘秀称帝后来,人们还在凌消村修了一座汉世祖庙到了明、清两代,“凌消暮霭”更成了深州八景之一文人墨客都争相到此游览,赋诗作文,澌抒发思古之幽情。

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凌消断岸可藏舟,燕赵分波古渡头司棣车徙方返师,滹沱巨堑尚横流诡称冰合堪驱马,信道天心果属刘元伯一言开大业,云台端不愧封侯辰时得朝,柏树拜祖刘秀人马过了滹沱河,继续南奔到了今深州辰时村一带,时间正好是上午辰时忽然传来了汉更始帝被赤眉军杀死的消息刘秀悲哀万分,诸将劝道:“望将军忍痛节哀,以定民心?”刘秀不肯诸将由劝道:“天下志士离乡背景,跟随将军南征北战,谁不想攀龙附凤、建立功业,后来也好封荫子今将军深孚众望,此时不正号位,只恐众人失望而生归去之心人心一散,难以复合,此天赐良机,不可失也诚望将军三思刘秀见众人真心劝进,便答应下来于是,在这里登基即位,号曰建威旧时登基诚帝,须机祭天拜祖见附近村里有棵参天古柏,荫蔽数亩,便在这棵树下拜了租自此后来,这三个村子就分别叫了辰时、得朝、柏树至今这一带还流传“辰时得朝”“柏树拜租”的说法冯五黑墓的传说深州城东三十五里有个大冯营,相传是刘秀手下大树将军冯异驻兵的地方从前在村中刘家坑旁边,有个大土丘,人们说是汉冯五黑墓相传刘秀被王郎追到大冯营村西,无处藏身,十分着急,慌乱中见一种农民正在耕地,便上前求救这个农民叫冯五黑,她急中生智,叫刘秀躺在梨沟里,翻土盖上,然后假装无事同样,仍旧赶着牲口耕地,很容易地骗过了追兵。

刘秀做了皇帝后来,不忘这个农民的救命之恩,想封她个官位,差人来找,才知冯五黑已死于是按照当时的礼仪,为冯五黑修了一座大墓冯五黑墓已于“文化大革命”中出土,有陶俑等物冯五黑救刘秀,相传尚有蝼蛄在她的脸上爬来爬去,将复土拱了一种洞,才透进了空气刘秀被拱的难受,心中骂道:“我这样难受,你还来捣乱!”追兵走后,刘秀站起来,将蝼蛄揪成了两截忽又一想:刚刚若不是蝼蛄钻洞,说不定早把我闷死了于是,顺手在地边的枣树上扳了个枣枝针,把蝼蛄连接在一起,蝼蛄又复活了刘秀说:“你救我有功,饥了就吃,拣地拱去吧谁知蝼蛄听成“稀了就吃,碱地拱去吧因此地里蝼蛄脖里那根硬刺,便是当年刘秀插的枣枝针大小寺家庄和清辉头在深州城西南十五里,有三个村庄:清辉头,大寺家庄,小寺家庄,相传因村边兴隆寺而得名当年刘秀被追到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一座荒芜老旧的古刹由于战乱,香烟不绝,山门上挂满了蜘蛛网刘秀匆匆破网而入,躲藏起来,心中暗自祷告:苍天保佑,后来一定重修庙宇,另塑金身却说大蜘蛛见网被人撞破,便又急匆匆忙地织补了一番,不一会就恢复了原样随后一阵风吹过,把刘秀的脚印扫净了,追兵赶到,见庙门上挂满了蜘蛛网,地上也没有脚印,心想刘秀不会藏在庙里。

昂首又见墙上写着“请回头”三字,于是返回头来,离庙而去刘秀又一次脱险了刘秀做了皇帝,传下一道圣旨,重修这座庙宇,名为兴隆寺,以示光武中兴当时深州称下博,谁知负责修庙的官员搞错了,把庙修到了泰安州的博县及至将要竣工,银元用去大半,才发现弄错了地方,赶紧到这里重修虽然远不及钦定的规模,但还算雄伟壮观近年来香火不断,人们每年到这里赶庙会,并汇集到庙旁居住,徐徐形成了三个村庄,分别叫清辉头{请回头的谐音}、大寺家庄、小寺家庄庙费后来,三村为庙发生了争执,都说应归己所有为此还打起了官司,经官府实地丈量,兴隆寺离清辉头村较近,最后判给了清辉头村这就是旧志所载兴隆寺在清辉头村的缘故蒲龙头和窝幞头刘秀躲在庙中,听到外面没有了动静,估计追兵去远,便跑了出来,继续南奔不料又被追兵发现,紧追上来追兵搜了半天,不见刘秀的影子,只得失望的走去刘秀出来后,弄了满头蒲花,后来刘秀坐了皇帝,所谓“真龙天子”,当年在这里弄了满头蒲花,因此,这一带的村庄就称为蒲龙头也就是今年的刘家头、阎家头、常家头刘秀从芦苇荡出来之后,带着满头芦花,向东跑去眼看来到一种村庄,忽然马失前蹄,将刘秀跌下马来,头上的帽子也摔掉了她很气愤,连问这是什麽地方?人家回答:是凤凰池。

刘秀诉道:“什麽凤凰池?!简直是幞头窝刘秀称帝之后,她的金口玉言,违背不得名字虽然难听,但又无论如何,只得将村名改成窝幞头始终叫了一千九百近年直到一九三一年,该村捐款唱戏,宴请乡邻,才又恢复了原名凤凰池石槽位村深州城东南三里许,有个石槽位村提起该村的大石槽,真是妇孺皆知,远近闻名说话刘秀走国到此,人饥马乏,便在村中歇脚见村中有一口水井,井旁有石槽一具便命士兵汲水入槽,饲饮坐骑所有的马匹饮足了,石槽的水却四毫不见少刘秀等人很是惊奇,人们也觉得是神槽,近年来始终保存完好到了唐朝,该村出了个名人,名叫微知古据旧唐书记载:魏知古,性方直,早有才名,弱冠举进土,累受著作郎,兼修国史当时睿宗的两个功主金仙、玉真入道,钦命各造一观虽夏季盛暑,仍营作不止知古上疏谏,上不纳,倾之又谏睿宗嘉其切且直,乃止营作并提高魏知古为尚书由于该村魏姓出了大官,又有出名的石槽,故村名为石槽魏村至今,石槽和井尚存石槽长约八尺,宽约二尺,汉白玉质上有裂纹,相传为一名叫“加娄”的汉子所破俗传,槽底有“加娄过、石槽破”等字样,村人原不解其意一天,一种黑脸大汉驶车路过,将石槽撞破,村人要其补偿,得知这个汉子名叫加娄,与石槽上的字样吻合,觉得是天意,便将其放走了。

其实槽上并无任何字样,此说纯系讹传前、后昂首和欧阳珣墓前、后昂首相邻的两个村庄,在深州城南三十里,原为一村,名叫坟昂首从前,村东北有座欧阳珣墓,村庄座落在坟墓南边,故名坟台头后人以其名称不雅,改为凤昂首现简称前、后昂首据宋史记载:欧阳珣,宋吉州卢陵人,宗宁间进土,曾任南安军司录和监官知县,后以荐上京师当时金兵大举南侵,朝廷准备割让绛、磁、深三州之地以求和欧阳珣带领九位朋友上疏进谏,慷慨陈辞:“祖宗之地,寸土不可与人战败而失地,她日取之理直,不战而割地,她日取之理屈但朝廷为奸臣所误,拒不采纳她的对的主张,并逼迫欧阳珣为使,前去深州割地到了深州城下,珣放声恸哭,对守城的官兵说道:“朝廷被奸臣所误,逼迫我来割地讲和,我是抱着一死来的国难当头,人们都要精忠报国,一定要坚守勿懈金国大怒,将欧珣押到金国的京城{北京},活活的用火烧死了深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为国捐驱的民族英雄,在深州城{今贾城西}外为她修了一座衣冠墓,香火不断,瞻仰祭祀的络绎不绝明景泰年间,都宪萧启归朝驻真定行台,阅郡志栽欧阳珣墓,作七律诗一首以寓感怀之意,并刻石与墓前诗云:归朝驻节在行台,郡志时时一展开见栽吾乡先达事,乃为昔日宰臣摧。

议和大节终难屈,临死丹心誓不回遥望深州高冢处,令人感怀重徘徊嘉靖年间,深州知州程煌到任,闻深州有欧阳珣墓,逐前去祭祀,并为文吊之曰:呜乎!公乎不偶挺生会国难兮值崇宁廷诤和议兮仵群佞迫遣割地兮变祸临委身殉国兮语诚者以死守被戳金人兮,魂为厉以杀虏呜乎公乎!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天壤俱蔽兮万古有名事旷世而相感,心悲切独竼呜乎哀哉!尚飨清道光三年,知州张杰到任后来,更详尽地规定了祀祠条例:由祠旁赵邢村、贾村西等十六村选人经理祀祠;用书院马场地二顷四十六亩地租共二十四千六百文备祭品;每年二月春祭,九月秋祭;知州亲往主祭每到祭祀这一天,人们抬着猪、羊以及其她精洁祭品,前来哀悼这位英雄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还重修过一次欧阳公祠今天,欧阳珣墓和欧阳公祠已不存在,祭祀活动也早已停止,但是欧阳珣的名字载入了深州的史册,她的精神是不朽的石像在深州西北八里许的石像村,从前有尊石像,上半载露出地面,高约三丈,下半载埋在地下,深不可测石像村就因这座石像而得名相传在唐朝时期,滹沱河从该村村北流过有一天,河面上忽然金光四射,叮当有声村民都惊奇地跑到河边来看,只见从上游冲来两尊石像,上面各坐一弥陀佛,洋洋自得地敲着馨,口中念念有词:“叮叮当,叮叮当,你到深州,我到饶阳。

唐朝是佛教的鼎盛时期,人们对和尚特别崇拜,一见弥陀佛顺河而来,赶紧摆起香案,迎接上来并在河边修了一座大寺,把石像供奉在里面自此香火不断,游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到了夜晚,躅影宝光映于水面,景致极为可观有过石像村诗一首,兹录于下:永夜神光烛五台,虚灵到处即如来已迷石像终何在,未化金身半欲埋草际断垣低枕水,雨中燕砌泾生苔因知色相皆空幻,兴废由人不用哀龙治河龙治河,又名龙池河,在深州城南约18公里,昔为滹沱河支流,经深州东南部入武强界在深州和武强两县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龙治河的动人故事相传,从前有个崔和的人,一天她在路上走着,忽然看见一条小蛇朝着她爬来,这条小蛇较好看,崔和觉得它有灵验,便将它带回家中饲养起来,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担生在崔和的精心饲养下,小蛇一每天长大谁知它长大后来常常咬人,害的人们不可安宁人们将崔和逮扑起来,送到县城的监狱里有一天,小蛇忽然化作一条白龙,呼风唤雨,兴波入城,把崔和背起来腾空而起,不一会,大水把县城沉没了自此这一带浮现了一种湖泊和一条河,这条河就是龙治河博白衣老父祠深州下博村,是下博县故城遗迹,昔时有个白衣老父祠,历来香火不断其中有个动人的传说话说刘秀离开凤凰池后来,夜幕来临,正好趁夜赶路。

到了下博城西,慌乱中迷失了方向正在彷徨踌躇、不知所措之际,忽然,一位身着白衣老者出目前刘秀面前,手指着信都{今冀县}方向说道:“努力!信都还掌握在汉将任光的手里,离这里尚有八十里,快走!”话音刚落,白衣老父就不见了刘秀不敢怠慢,匆匆朝着白衣老父指引的方向奔驰而去,不久就到了信都太守任光据说刘秀兵到,匆匆开城出迎由是转危为安,合兵一路,商定攻邯郸、灭王郎之计刘秀做了皇帝后来,深感白衣老父指路之恩,便下命令在博修了一座白衣老父祠也随县同迁近年来始终香火不断,白衣老父祠的传说也流传只至今飞村金家营深州王家井公社金家营村,相传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但深州旧志栽此村,其中有个缘故明朝永乐年间,由于兵荒马乱,滹沱河泛滥,这一带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后来,从衡水县金家庄先后迁来两户人家,一户姓金一户姓李两家生儿育女,人口渐多,慢慢形成了一种小小的村落该给这个村起个什麽名字?两家发生了争执金姓说她家来的早,应当叫金家营李姓说李家人多户大,应叫李家庄为此争执不下,各不相让,居然动手打了起来姓金的人少,被李家打伤数人,于是告到官府州官通过查问,懂得金家所控属实,便问姓李的:“你家仗着人多势众连伤金家数人,犯了王法。

你是认打还是认罚?”姓李的说:“大老爷认打怎麽讲,认罚又怎麽说?”州官说:“认打就让金家打你,打死白打,不许还手;认罚就将村名定为金家营”姓李的想,好汉不吃眼前亏,便回答认罚这样,金家的官司打赢了,村名就叫金家营由于金李两家迁来后来,虽然居住在深州地,但这个村的粮款摊派,农夫徭役都由衡水县管辖,始终沿续了五百近年人们俗称“飞村金家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