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后练习.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262332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课后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古代汉语课后练习答案练习二五指出下边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一样形式:1蔓草犹不行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前句是,无标记。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见于”式。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汉书?张骞传)前句是,“于”字式。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后句是,“为所”式。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前句是,无标记。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汉书?张骞传)后句是,“为所”式。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前句是,“见”字式。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

2、)后句是,“于”字式。七指出以下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一样:1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2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置。3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4古者天下凌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5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

3、山记)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今:不欺余。宾语后置。6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梁惠王下)1/12古:奚为。“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今:为奚,即为何。宾语后置。7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商君书?画策)古:弗敢我谋,弗敢我杀。“我”作动词“谋”、“杀”的前置宾语。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宾语后置。8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亲密追随。”(左传?襄公十四年)古:唯余亲密追随。“余马首”作动词“瞻”的前置宾语。今:唯瞻余马首。宾语后置。9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古:孰法。“孰”作动词“法”的前置宾语。今:法孰,即效法哪个。宾语后置。10敢

4、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古:恶乎长。“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善于。宾语后置。九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一样?1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汉书?匈奴传)少: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2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左传?昭公十年)稍: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稍微,程度副词。3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史记?淮南王传)曾:古义为居然,神态副词;今义为以前,时间副词。4不行,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直: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曲折,形容词。5齐因乘胜尽破其军。(史记?孙膑)因

5、:古义为就,副词;今义为由于,连词。6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可以得月氏要领。(汉书?张骞传)竟:古义为最后,时间副词;今义为居然,神态副词。7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传)但:古义为只,范围副词;今义为但是,转折连词。8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固然,马齿亦益长矣。”(韩非子?十过)固然:古义为固然这样,词组;今为退步连词。按:教材引文误“璧”为“壁”,今正。2/12练习三九解说以下各组中加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意,哪个是引申义(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A)组1素所自建立使然也。(司马迁报任安书)树:建立、建立,引申义。2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史记?孙膑)树:

6、树木,引申义。3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许行)树:种植,本意。(B)组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左传?齐桓公伐楚)涉:进入,引申义。2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涉:趟水过河,本意。3而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苏轼教战守策)涉:经历,引申义。(C)组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诚实,本意。2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信:相信,引申义。3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世说新语?雅量)信:使者,引申义。练习四一解说以下名词:疏:祖先给古书作解说时,除认识释古书原文(经)以外,还给古人的注作解说,这类经注兼释的说明就叫做“疏”,也叫“注疏”

7、、“义疏”。读为:祖先解说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色是,既注音又释义。读若:祖先说明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3/12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句读:祖先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逗留处字的下边加一个点,叫做“读”。二者合称句读。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说明。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出于思想一致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一致起来,这类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十三经注疏:宋朝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

8、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朝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含: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

9、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四下边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原文见教材第747页)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雱,的读音是“普康反”,即png;义为“盛貌”,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2“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惠,是“爱”的意思,即博爱。这是毛亨的注。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好”是动词。依占有二:一是它后边有宾语“我”;二是它的读音为“呼报反”,即ho。4郑玄对“邪”是如何解说的?“邪,读如徐。”郑玄认为“邪”是“徐”的假借字,义为宽缓。5“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说?“只且,语助也。”即认为“只且”是语气词。这是孔颖达的解说。六将下边

10、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4/12标点: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而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译文:齐景公让圉人饲

11、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忽然死了。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往,晏子阻挡了他们,并问景公说:“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惶地说:“从我开始。”于是命令不再肢解养马人。景公又说:“把它交给狱官办理。”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理解自己犯了什么罪,而后再把他交给法官。”景公说:“可以。”晏子数落道:“你的罪过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由于一匹马的缘由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

12、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小瞧我们的国家。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愤恨在百姓中齐集,军威在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此刻就把你交给法官。”景公痛惜说:“您放了他!您放了他!不要伤害我的仁义名誉啊!”标点: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认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认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况且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淮南子?人间训)译文:什么叫有罪却更加获取相信?鲁国孟孙氏打猎获取一只幼鹿,派秦

13、西巴带回去烹了它。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回来后,5/12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边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当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此刻却让他担当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何?”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况且对人呢?”这就是所说的有罪过反而更加获取相信的例子。标点: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医生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

14、其齐也,不行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行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我理解地告诉你。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医生,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好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喧嚷嚷搅乱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假如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每天鞭打他,

15、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假如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假如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不过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标点: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用致我鱼,我又不可以自给鱼。即无受鱼而难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

16、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而且特别喜爱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爱吃鱼而不接受他人的鱼,这是为何?”他6/12回答说:“正由于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他人献来的鱼,必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免去相位。固然爱吃鱼,这些人不必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可以自己供应自己鱼。假如不收他人给的鱼,就不会被免去宰相,尽管爱吃鱼,我可以长远自己供应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他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练习五六指出以下各句中的修辞方式: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