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5259057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运用(30分)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10分)(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3)忽如一夜春风来,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5)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绘了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他说: “ ,独上高楼, 。此第一境也。”(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2、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B眼下,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强化班,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实际上是对孩子个性的一种摧残。 C几个来到香港的大陆游客,在一家珠宝店里精挑细选,最终探骊得珠,满意而归。 D小偷被人发现后,急不暇择,慌忙间跑进了一条死胡同。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3处表达错误,请把他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14日上午胜利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大的大会。大会号召,全党各族人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3、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6分)这平葡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z,宛然一块温闰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皱缬( ) 尘z( )(2)文中划浪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3)请仿照划横线句子的句式,在 , 处再续写一

4、句。(2分)5根据你所阅读的格列佛游记,完成下面题目。(5分)(1)格列佛在大人国所经历的最危险的一件事是什么事?(2分)(2)在格列佛游记中,有几次提到中国,请说说是有关中国哪些方面的情况。(3分)6. 12月6日,灌南县采血站到我校组织义务献血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3分) 二、理解感悟(60分)阅读龟虽寿,完成78题。(6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7.曹操所云

5、“养怡之福”指什么?(3分)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气概?(3分)(二)阅读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912题。(13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6、A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去留两便C寡助之至 比至陈 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若毒之乎10.用“/”标出下边两个分句当中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共两处)。(2分)夫 环 而 攻 之,必 有 得 天 时 者 矣。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2.请列举出两则可以证明本文观点的史实(各25字左右)。(4分)(三)阅读小说对门送来绿豆糕,完成1316题。(15分)“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

7、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

8、媳妇说。“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

9、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早啊!”老张媳妇说。“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

10、口,咱们是对门嘛!”“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13.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45字左右)(4分)14.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她这个人物形象。(4分)15.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3分)16.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

11、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4分)(四)阅读议论文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完成1720题。(13分)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

12、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

13、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

14、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17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8请根据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选文第段先针对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 为例,论证了 的观点。19选文第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20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4分)(五)阅读散文买馒头,完成2124题。(13分) 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子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