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4.N评价让课堂“活”起来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525755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84.N评价让课堂“活”起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984.N评价让课堂“活”起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984.N评价让课堂“活”起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984.N评价让课堂“活”起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84.N评价让课堂“活”起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84.N评价让课堂“活”起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价让课堂“活”起来摘 要:当我们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堂才会“活”起来。通过对课堂评价的探索,着力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词: 评价 课堂 活跃 环境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科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科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科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所以课堂教学的成败取

2、决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中巧妙地运用评价语言,让学生们敢于发言、乐于表达、思维活跃,课堂真正活起来。下面就谈谈我对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几点认识。一、真诚的评价“活”的基础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真诚,是交流的基础。教师的评价要做到真诚,首先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真诚地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不管他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不管回答是正确还是错误,不管表述是流利还是艰涩。因为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思维的发展、认识的正确性,作出准确的判断。学生则会因为教师的倾听而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真诚,如此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他们会

3、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注意力自觉地指向教师所授内容。 案例一汽化与液化液体蒸发温度要降低,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为了使学生明确这一点,我让学生做实验:将温度计先浸入酒精中,然后从酒精中提出,观察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学生看到的现象是:温度计的读数降低。实验之后,我问学生:在实验中你们看到什么现象?大家都说:温度计的读数变小。我又问:谁能解释这一现象?课堂陷入短暂的沉默后,一位平时很内向的同学举起手说:“因为酒精蒸发吸收了室内的热量,使温度降低。”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解释过,我首先表扬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随即又问:你们觉得他的解释合理吗?很多同学说不合理。理由是:一点酒精蒸发,不可能使室内这么多的空气温

4、度降低。经过一番议论后,同学们开始做起实验来,用两支温度计作对比,一支玻璃泡干的,将另一支从酒精中取出后,看看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是不是都会变小。很快实验结果就出来了,玻璃泡干的温度计的读数不变,从酒精中取出的温度计读数变小。这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腼腆却又幸福的微笑,虽然这位同学对温度计的读数变小作出的解释是错误的,但老师并没有立刻否定他的判断,而是以他的解释作为教学的新的生长点,不仅启迪了同学们的心智,进一步明确“液体蒸发温度要降低,要从外界吸收热量”的道理。更给予了发言者应有的尊重,激发了他的自信心。但如果老师评价的语言形式单一,只用“太好了”、“真不错”、“你真棒”“你不对”等概括性语言评价学生

5、,开始学生们还感到新鲜,时间一长,这种评价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滋味,成为一种形式。二、激励性的评价“活”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加之情感的向师性,学生特别在乎教师的评价,教师鼓励的话语,高兴时扬起的眉毛,翘起的大拇指都会成为他们进取的动力。用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话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课堂上如何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时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1、评价唤起学困生的积极性 学困生在课堂上要么是被

6、老师遗忘,要么经常遭受老师批评,学习缺乏自信心与积极性,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想课堂上教师热情洋溢的评价是点燃他们学习自信心的关键。例如:在做使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实验时,我发现几位学困生坐着一动也不动,经过了解,才知道他们怕操作出错误就不敢动手。我就鼓励他:“你没有操作怎么就知道会出错误呢?大胆试一试吧!老师相信你肯定行!”热情的鼓励使学生充满了自信,从而愉快地投入到实验中。实验结束后,他跑过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老师,我看到了从未看到过的漂亮的细胞结构。下次实验我一定也要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热切的评价鼓励会使他们从消极的旁观者成为课堂积极的参与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他们身

7、上去发现闪光点,进行准确的评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树立自信心,并由此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2、评价激活中等生的潜能出于对中等生的严格要求,教师往往以班里的尖子学生作为评价参照,于是,大多数中等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就会“不尽师意”。实际上中等生是最有潜力的,只是他们的创造潜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力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表达见解和通过反思完善自己认识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观点无论正确与否,甚至是“奇谈怪论”,都应得到老师的宽容与尊重,老

8、师更不应当简单地将自己的观点拷贝给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案例二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在学习了电压、电流、电阻的基础知识后,学生已经知道电压越大,对电路中电流的推动作用越大;电阻越大,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路中电阻、电压与电流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请同学们通过预习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方案,选择合适的器材完成实验。下面我摘录一组同学的探究过程。(1)提出假设:电阻一定,电压越大,电流越大;(2)设计实验电路图;(3)选择相关器材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电阻为10欧):实验次数电 压 / 伏 电 流 / 安 1 1 0.1 2 1.5 0.15 3 2 1 4 2

9、.5 1.2(4)分析实验数据,不能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其他组已经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但有一组学生举手说他们组得不出结论,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解决的办法,而是鼓励他们:“我相信你们自己能够找到原因。如果实在找不到,我帮你们找 。”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认真地检查电路,发现连接的电路没错,再移动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终于发现是他们将电流表的量程读错才导致实验结果不一样,我及时的表扬他们:“你们真是找问题的高手!”他们纯真的眼睛里绽放出兴奋的光芒。在上述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实验错误,教师并不是简单的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善待学生的错误,通过积极的引导评价,将错误当成重要的资源加以利用,

10、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认识错误、分析错误和纠正错误。当纠正错误后,抓住时机适时的表扬,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掘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风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成长的快乐。3、个性化评价激发尖子生探究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运用创造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对于尖子生要注重个性化评价,激发其更深入的探究,为更多学生树立榜样。例如:当学生用巧妙的方法解出了一道题,“老师很欣赏你的解题思路,你能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吗?”“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方法还简单,真了不起!”“你是班级中最会思考的,大家

11、想知道过程,你会告诉大家吗?”“真聪明,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会在物理学上作出贡献!”被评价的学生心里美滋滋的,深入探究的兴趣与勇气倍增。其他同学也从他的有个性的方法中得到启示。这带着教师真诚赞美的评价与以往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很好”、“很棒”、“好极了”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评价语言相比,更富有激励性,更独具魅力。三、适时评价“活”的保证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激励性,同时也具有一种暗示性。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适时”,哪怕是积极的评价。比如有一位教师在上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时问学生:“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学生说:“搅拌可能是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12、水的温度可能是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食盐颗粒的大小可能是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这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课堂真正活起来了位学生大概作了充分的准备,回答准确到位。老师评价说:“啊,你的回答真完美啊!还有谁来说?”听了老师的话,刚才还举手的同学都默默地放下了。原因何在?这是教师评价的时机不对,他过早地作出了终结性的评价,扼杀了学生创新与发展思维的火花,试想,这个学生的答案已经十分“完美”了,那还有必要再补充问题吗?老师的过早的评价,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学生创新想象的余地。下面的一则案例则不同: 案例三:在上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先设计电路图,通过讨论确定实验步骤,进行

13、实验。讨论还没结束,有一位同学指着同组的同学说:“老师,小灯泡亮过后不亮了,他把小灯泡搞坏了。”我想肯定碰到一位擅自操作的人,我真的好想很很批评他,当时我还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我没有马上批评那位学生,而是引导其他同学:“他小灯泡坏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是灯丝断了。”“可能是电路接触不良造成。”“可能是电源电压过高,灯丝断了。”“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没有滑到最大值,使灯泡两端电压过高,灯丝断了。”分析不正常操作原因后,老师叫当事人描述小灯泡不亮的原因。他说:“我觉得小灯泡太好玩,就把它直接接入电路。结果就-”老师抓住契机教育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刚才我们同学操作不规范

14、使小灯泡损坏,提示我们重新认识操作规则以及注意事项,对实验操作你们还有其他看法?”“我认为操作不规范可能会造成事故。”“我认为这样会影响班级纪律。”-课堂上出现这种偶发事件,如果对学生严肃批评,可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教师适时让学生自评、互评, “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在评价中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评价中有所教育、有所发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我想课堂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评价魅力,从而使科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参考文献: 1、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2、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王立德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