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脉读后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525487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脉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文脉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文脉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脉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脉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脉读后感中国文脉读后感周欢欢中建三局西北公司二经理部余秋雨老师成名很早,在他成名之后,拜读过一本散文集,与我心中的张爱玲、沈从文比,犹如繁花与藤蔓,最终觉得索然无味而没有读完。后来余老师以文化学者自居,多少有些心生厌烦。看完中国文脉这本书后,觉得余老师涉猎之广泛,我辈望尘莫及。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坏小孩,在舞台角落拉开幕布偷看在书海中徜徉的余老师,完全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妄自点评。文中说,孔子的论语开辟了中国散文的先河,开始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但仔细思量,论语里子曰东一句,西一句散漫的说着,不就是散文吗。文中将孔子对文脉的影响排在孟子、庄子之后,这点我是很不服气的。我从喜欢论语到喜欢孔子,长大

2、后看论语和小时候背诵课文里的论语节选感受完全不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小时候读到这段,觉得都是和学习有关的大道理。标准答案的翻译是这样的: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现在读觉得场景应该是这样的:在一个放学后的黄昏,孔子和一群学生在小酒馆喝酒,酒过三巡,孔子说以前看过的书,过段时间拿出来再看看,会有新的理解,还蛮有意思的,大家可以试试。觥筹交错间,又是几杯过后他又说;那位远方的朋友来到这里,就一起喝几杯吧!远方的朋友来向孔子敬酒,

3、孔子道:实在喝不了了,跟你第一次喝酒,你不知道我的酒量,不怪你,但我实在喝不了了。也许孔子就真的和我想象中一样,是个二不兮兮的可爱小老头吧。这样受后世敬仰的敦厚可爱小老头居然被排在巧舌如簧的周庄之后,实在有点接受不了。文中把诗经排在离骚之后,我确实也不懂。最喜欢诗经中风的诗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多么青涩可人的爱情故事,这和拗口难懂的离骚比,竟然在它之后?记得大学语文学过一篇离骚的节选,其中一段老师讲了4节课吧,才明白是说我的家乡,武汉市江夏区被洪水淹没了,屈原站在山顶唏嘘不已。读完余老师古文今译的离骚,觉得屈原,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富二代,本想大展宏图,却始终郁郁不得志,

4、只好把那些伤感和悲叹化作离骚动人的诗篇。不过读完还是很感慨,原来在那个年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种植兰花了,并且能分出兰草和蕙兰。黄庭坚的字,余老师评价不高,他喜欢颜真卿。中国字演变的变化并不大,为什么清朝至今,没有出现过苏黄米蔡这样,普通大众都公认的大书法家。也许正如文中所说,王羲之的父亲、叔父伯父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兄弟、妻子、嫂子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几个儿子是书法家,就连王羲之的女佣,也都写得一手好字。这样崇尚书法的社会氛围已经不再,又怎么可能出现书法大家。余老师文中说,司马迁的贡献不仅仅限于史记,更在于为以后的史官做了表率。死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在遭受宫刑以后窝囊的活着。但更让人惊奇的是,司马迁在接受宫刑出狱后,汉武帝不计前嫌仍然为他封官,召他入殿献言献策。上个月还气到准备杀了他,这个月仍然虚心听取他的意见。那是一个多么开放的年代,一个多么英明的皇帝,就算放在现在,很多人也没有这么大的度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