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的智慧.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5245757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的智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的智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的智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的智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的智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的智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的智慧.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一日常规管理的智慧一、新教师的困惑俗话说无规不成方圆,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有纪律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难免有些不适应,他们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从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但在面对规则建立时,新教师难免有些许茫然:困惑一:常规都包括什么呀困惑二:指南不是说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吗为什么还提那么多要求让他们遵守呢困惑三:如何把握规则的尺码到底哪些时候该要求,哪些时候该放手呢二、什么是一日常规为什么要有“常规”(一)常规的定义一日

2、常规就是需要幼儿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包括三方面含义:1、遵守一日活动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活动各环节具体要求的规定。3、遵守幼儿园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二)常规建立的意义 常规的建立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认为通过常规培养发挥着四种作用:1、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人园幼儿来说,适应环境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幼儿觉得环境是宽松的,幼儿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什么东西在哪里,小朋友都知道。帮助幼儿了解“做什么”“怎样做”等。由浅入深,形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充分的适应

3、集体生活。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已的不良行为,限制自已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社会秩序,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例如,午睡大喊大叫就会影响别的同伴入睡。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案例新教师公开教学“蚂蚁搬豆”)。4、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养幼儿的需要,同时它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起到培养良

4、好情绪,形成一定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生活和活动的能力提高以及提高自律能力的发展等作用。作为教育手段,起到规范引导行为方向,促进幼儿活动质量,提高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作用。使幼儿在自由的基础上自主地遵守一日常规 。总之,一日常规一旦形成,幼儿就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对老师完成保教工作,管理班级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幼儿一日常规有哪些从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 生活常规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只有这样,班集体的生活才能融洽和谐。 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

5、回答问题先举手等。 活动常规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六、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细则 一、卫生常规1、进餐常规:(1)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会使用勺进餐。(2)一口菜、一口饭地进餐,不剩饭菜,不洒饭菜,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3)安静、专心地进餐,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讲话,不讲脏话。(4)进餐后将餐具送到指定地点。(5)用餐巾擦嘴,轻拿椅子坐到指定地点。餐后不进行剧烈活动。(6)吃午点前洗手,午点后将垃圾扔到垃圾桶。2、喝水常规:(1)用自己的杯子饮水,拿住杯子把,不玩杯子,不把手伸进杯口。(2)能接适量的水,不过多,不过少,不把水洒在地上。(3)接了水离开接水区喝水,排

6、队的小朋友不推、不挤。(4)口渴了会自己喝水。3、 洗常规:(1)洗手:卷衣袖湿手搓手心手背双手合掌甩水打开毛巾擦干净。手脏知道随时洗手。(2)入厕:男孩女孩分开入厕,男孩不把小便洒在别人身上或厕外。大便按规定拿纸,不浪费纸张,便后洗手。4、卫生常规:(1)知道自己的身上是否清洁,在成人提醒下能拍打身上的尘土,知道地上脏不随便躺在地上。(2)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不咬手指,不用脏手擦眼睛。(3)会正确使用指巾,会擦鼻涕。(4)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5)会使用垃圾桶,会将废物扔进垃圾袋内。(6)保持桌面、墙面清洁,不在墙面乱涂乱画。(7)会收拾整理玩具、用品。二、行为习惯常规1、午睡

7、常规:(1)睡前上厕所,安静进入卧室,在固定的床位入睡。把鞋摆放整齐。(2)中大班幼儿轻轻上床,自己脱衣服,把衣物叠放整齐放在指定地点。(3)安静入睡,不玩东西。睡姿正确,侧卧或仰卧,不能俯卧或蒙头睡。(4)安静起床,迅速穿好衣服和鞋子,及时入厕。2、坐的常规:(1)会搬椅子。一手握椅背,一手托椅身,轻拿轻放。知道爱护桌椅。(2)上课坐姿:双脚自然并拢,双手自然摆放。(3)绘画坐姿:上身与桌子保持适当距离,双脚自然平放,上身不歪斜,眼物距离适当。(4)避免不正确坐姿:斜靠椅背、斜趴桌子、坐时跷脚、驼背坐。3、礼貌常规:(1)来园时能主动对老师小朋友说“早上好”,向家长说“再见”,离园时能主动对

8、老师小朋友说“再见”。(2)会主动向客人问好。(3)学习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对不起、没关系等。4、上下楼梯常规:(1)上下楼梯靠右边,看脚印上下,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也不挤。(2)上下楼梯逐级走,不跑、不跳。5、散步常规:(1)在老师带领下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跑不跳、不推不挤、不大声喊叫。(2)在老师的指导下细心的观察周围事物。三、学习活动常规:1、晨间活动常规:(1)向老师、小朋友问早问好。(2)愉快的参加晨间分区活动。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并安静的投入到活动中。(3)爱护活动材料,分区活动后能迅速收拾好材料,并放到指定地点。2、早操常规:(1)听音乐迅速排好队,按照规定有序上下

9、楼梯,并在指定地点站好队。(2)做操时眼睛看老师示范及舞姿,耳朵听音乐节奏及变化,动作到位,不拖拉、不懒散。(3)早操后有顺序地回教室或在户外活动,在过道里楼梯上不大声喧哗、不奔跑。3、游乐场常规:(1)玩之前在老师提醒下知道脱衣服,玩后穿好自己的衣服。(2)正确的玩大型玩具(3)爱护玩具,友好合作地游戏。游戏后收拾整理好器械。4、教学活动常规:(1)注意安静地倾听教师的讲述,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2)个别回答问题时先举手,回答问题时声音适中,大方、不扭摆。(3)未经允许,不能随意摆弄桌面的学具、学习用品。(4)活动结束,能收拾好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四、如何建立班级一日常规良好的常规习惯是

10、靠长期的要求和训练而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的智慧引领、艺术处理,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其中,渐渐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长为遵守常规的小小文明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常规培养的方法: 1、榜样激励法指南里指出:榜样就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而学习的“行为模式”。因此老师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教师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常常为了省事扯着喉咙打“长途电话”,进行遥控指挥,由于长此在教室大声的指挥声中,幼儿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如果教师每次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幼儿边轻轻的说,孩子们有事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

11、告诉你的,而不会坐在位子上大声告诉你。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地听完幼儿讲话。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巧言妙语引导法 例如,对于小班幼儿容易出现的撕书现象,小六班的吴老师没有直接的批评和要求,她找到那个有时会撕书的小朋友,说老师今天给你讲一个新的故事好不好,孩子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拿出那本特殊的书,开始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故事的内容很有意思,

12、可是,马上就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我停了下来,冬冬急忙问我后来呢,后来呢,我对着冬冬满脸疑惑地说哎呀,我也很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可是故事的结尾不知道哪儿去了,真可惜”,于是,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孩子很认真地说,他下次一定观察周围谁不会看书,他也提到自己有时候也不爱护书籍,下次不会了。通过这样巧妙的方式,让孩子直接体验到了自己撕书行为的后果,而不是简单要求幼儿不能撕书。3、经验学习法在经验中学习是幼儿理解常规要求的关键。有学者将经验分为四种类型:直接经验、模拟经验、替代经验和语言经验。对于幼儿来说,直接经验和模拟经验对于理解常规要求更有效。 例如,小六班吴老师的另一篇观察笔记中写道:“户外活动回来,孩

13、子们进教室陆续到水龙头前洗手,只见小王子没有洗手就要直接拿水杯喝水,我提醒他,他就眼泪汪汪地说为什么要洗手啊,我的手不脏!我走到他身边仔细一看他的手说看起来不脏的手,我们来做个实验好吗于是我来到美工区拿了一根儿棉签,沾上一点儿水和洗手液在小王子的手心里来回擦了几下,有几个好奇的孩子围了过来,也想看个究竟,只见白色的棉签慢慢变成了灰色,不等我说完,周围的孩子们就说了起来这手真实太脏了。小王子看着我,掉头就去洗手了。当孩子对洗手的必要性产生质疑的时候,教师不是一味地要求,而是采用“小实验”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去发现,从而主动建构经验,这比老师直接灌输的效果好得多!再如:户外活动后,许多幼儿都

14、脱例如衣服,教师随机创设了一个把脱下来的衣服乱七八糟堆放在一起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从而体验不愉快的情绪,然后去动手收拾整理,让幼儿体验愉快的情绪,这种对比鲜明的情绪,将促使幼儿自觉地把脱下的衣服整齐地叠放在固定的地方。 4、创设环境提示法孩子年纪小,自制力差,易遗忘,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方便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领、提示。如,为了引导刚入园小班幼儿午睡时小鞋子如何摆放,我就事先剪了一对对“小脚丫”,把它们一一贴在每一张小床的右下角,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摆放鞋子这一规则;还有饮水机前贴的一对对“小脚丫”和来回的箭头,又解决了孩子自主喝水

15、时的排队问题;盥洗室的水龙头墙上贴了如何洗手的步骤图,又为孩子正确洗手作了指引。我们在楼梯口画上箭号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娃娃家里,形象可爱的挂饰不仅帮助孩子分配角色,而且规定了参加游戏的人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直观形象的标记图可以慢慢过度到抽象的符号标记,这些创造性的形象标记不仅便于孩子们更好地学会和遵守规则,也便于我们老师的常规管理,并水到渠成地内化为一种孩子的习惯!5、音乐指令法音乐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如,在健康活动中,随着一曲欢快活泼的铃儿响叮当,孩子们骑着欢乐的“小马车”集中;音乐活动听音乐摆放座位;操作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活动结束。要马上开始整理等。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音乐,能让孩子主动积极地执行各项规则。6、儿歌故事巩固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时,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教给孩子,孩子在学会儿歌的同时也记住了相应的规则要求,例如: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衣服是很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过程中,孩子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