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阿炳在1950.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237603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阿炳在195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8阿炳在195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8阿炳在195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8阿炳在195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8阿炳在195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阿炳在195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阿炳在1950.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阿 炳 在 1 9 5 0(自读课) 周江中学 eeyy教学目标:1、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 2、了解其代表作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 3、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简单介绍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播放二泉映月的录音带,让学生欣赏。由此而引出阿炳,并板书课题。二、简单介绍阿炳及二泉映月。1、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

2、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

3、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2、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3、二泉映月的影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团演奏过(如美国的波士顿、费城;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法国里昂等);有人说:如果贝多芬创造了西方音乐的命运交响曲,那么阿炳就创造了东方音乐的二胡命运交响曲;二泉映月是中国二胡比赛的必奏曲。二、

4、检查词语解释:截然不同、高山仰止、千古绝唱、如痴如醉、昭君出塞。三、文章分析:1、二泉映月:此曲录完后,还没有名字。阿炳经常在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拉琴,所以命名二泉映月,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可说和内容无关。2、全文可分为三部分:(一)“1950年秋天我们已无缘听到了”。为瞎子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倒叙、插叙;敢叛逆、有骨气)(二)“1950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随之而去”。详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略写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三)“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末尾”。写抢救二泉映月的经过和意义,并说明的影响。(代表中国

5、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3、文体特点:本文可视为报告文学。4、写作特点:(结合内容分析)解说词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多个人、多角度和多层面地叙事。从内容上看,作品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既“点”上写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又“面”上写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在“点”上写为阿炳录音经过时,既详写了为名曲二泉映月的录制,也略写了其它五首曲子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了二泉映月成为绝唱的原因。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看,电视片既有大量解说词旁白,也有6人之多的出镜与同期声播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顺序,也有倒叙、插叙;既有叙述、说明,也有议论、抒情。 作

6、用:增强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人物的同期声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还增加了电视画面的可看性。声画合一:将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叙事写人。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通过介绍和评述,揭示和升华事件的本质。四、小结:1、阿炳坎坷的一生创作了二泉映月;2、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五、练习:课末练习:(三)六、作业:1、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为什么能够闻名于世并保存下来?说出其原因。(应根据写作特点来回答)2、小作文:为阿炳写100个字左右的小传。板书设计:(略)阿炳在1950【重点难点点拨】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无锡(x) 煞(sh) 勒令(l) 聆听(lng)稀罕(x) 便携式

7、(xi) 寡妇(gu) 继承(j)衣钵(b) 潇洒(xio) 步履(l) 蹒跚(pn shn)搀扶(chn) 享誉(xing y) 糯米(nu) 截然不同(ji)纯粹(cu) 报酬(chu) 尽管(jn) 巅峰(din)诞生(dn) 琵琶(p)(p) 立即(j) 轰动(hng)推荐(jin) 旋律(l) 耗尽(ho)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四、词语积累聆听:认真地听。稀罕:同“希罕”,希奇;少见。认为希奇而喜爱。稀罕的事物。寡妇:死了丈夫的妇女。继承:依法承受死者的遗产或权利。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过来;继续前人的事业。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饭碗,后泛

8、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当家:主持家务,泛指主持公务。潇洒:(神情、举止)洒脱,大方。步履:行走。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和风细雨:比喻方式温和,不粗暴。糯米:黏性的米谷。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纯粹:成分纯正,没有杂质。副词,表示只具有某种倾向、动机等。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的钱或实物。施舍:把财务送给穷人、出家人或慈善机构。乞怜:显出可怜的样子,乞求别人同情。高山仰止:愿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巅峰:顶峰。诞生:(人)出生。比喻国家、政权

9、或组织等成立。五、阿炳简介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4岁丧母,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早年曾当过道士。由于和民间艺人切磋技艺并用民间音乐改造道教音乐,因而被逐出道教,成为街头流浪艺人。他的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华彦钧的演奏技艺早在青年时期已为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他又广泛地向民间音乐学习,并且能超脱狭窄的师承和模仿,再加上他颠沛流离的生活遭遇,因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

10、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六、关于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二泉映月最开始为无标题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己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在这首乐曲中,阿炳借无锡惠山胜景“天下第二泉”,抒发了自己饱经辛酸的一生,流露出伤感苍凉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表达了阿炳对辛酸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此曲纯粹是感情的自

11、然流露,乐曲流畅婉转,意境深邃,质朴动人,平静深沉而不乏昂扬之志,缠绵哀怨而饱含愤慨之情,充满浓郁的江南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

12、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七、二泉映月曲名的由来关于二泉映月曲名的由来,祝世匡先生有这样一段重要的回忆:当年录音后,杨荫浏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

13、惠山泉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说:“光名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抄袭得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当即点头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下来了。八、文章主旨文章主要通过介绍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赞扬了阿炳饱经沧桑却仍然坚强不屈的性格。九、结构分析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950年秋天我们已无缘听到了。”),写1950年秋,中央音乐学院两位教授到无锡为民间艺

14、术家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用倒叙、插叙穿插介绍了阿炳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以及他敢叛逆、有骨气的性格。第二部分(“1950年9月2日催弟也随之而去。”),详细介绍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并简单介绍了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吐血病故。第三部分(“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主要写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相关经过和意义,并说明它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十、写作特色 1作为一篇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可视为报告文学),本文在叙事方式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由多个人、多角度地叙事作者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阿炳饱经沧桑的人生,从内容上看,作品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既“点”上写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又“面”上写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在“点”上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时,既详写了名曲二泉映月的录制,也略写了其他五首曲子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了二泉映月成为绝唱的原因;在“面”上写阿炳的一生时,既写了他的艺术生涯,也写了他的铮铮傲骨,还同时叙写了他的出身及爱情生活等。文章从黎松涛、电视台记者宋一民、祝世匡、曹志伟等多个人物的角度去介绍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叙事,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