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炎症的类型.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522970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炎症的类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急性炎症的类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急性炎症的类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性炎症的类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炎症的类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炎症的类型: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 增生性炎 (一)变质性炎 以变质为主的炎症,渗出和增生改变轻微 由重症感染、中毒引起 部位:肝、肾、心、脑等实质器官 疾病举例:病毒性肝炎、乙型脑炎 (二) 渗出性炎 以浆液、纤维蛋白原和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1.浆液性炎 serous inflammation2.纤维素性炎fibrinous inflammation3.化脓性炎suppurative or purulent inflammation4.出血性炎 hemorrhagic inflammation1.浆液性炎:以浆液(血清)渗出为主 成分:主要为浆液,混有少量白细胞和纤维素疏松结缔组织:局部炎性水

2、肿黏膜:浆液性卡他性炎浆膜:体腔积液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积液(浆液性炎)2. 纤维素性炎:大量纤维蛋白渗出为特征部位:黏膜:假膜性炎细菌性痢疾、白喉浆膜:“绒毛心”(引起体腔纤维素性黏连)肺组织:大叶性肺炎 光镜:纤维素伊红色,交织成片状、网状。常杂有嗜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细胞碎片。 白喉、细菌性痢疾 “ 假膜性炎”(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纤维素和坏死组织及嗜中性粒细胞共同组成膜状物(假膜)覆盖于粘膜表面。 3.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脓液(pus)的成分:脓细胞(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坏死液化组织、细菌、少量浆液等

3、。黄绿色、混浊粘稠的液体 (1)表面化脓和积脓:发生于黏膜或浆膜表面 脓性卡他 脓液(中性粒细胞)主要向黏膜或浆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无明显炎细胞浸润 积脓 empyema:浆膜、胆囊、输卵管(2)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皮下组织、肌肉、阑尾等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透明质酸酶,降解透明质酸;链激酶,溶解纤维蛋白 病变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但局部无明显的坏死和溶解。严重者病变扩散快,范围广,全身中毒症状重。(3)脓肿abscess: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皮下,内脏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4、血浆凝固酶,形成纤维素。 经过一段时间后,脓肿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包围脓肿形成脓肿膜,具有吸收脓液,限制炎症扩散的作用。 转归 小脓肿可吸收消散体表或器官较大的脓肿由于脓液多,压力大,可经薄层被覆组织自行穿破溢出深部脓肿需切开排脓或穿刺抽脓脓肿经久不愈,由多量增生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包绕形成厚壁脓肿,称慢性脓肿脓肿内脓液排出后,残存的脓腔由肉芽组织长入,修复疖(furuncle):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脓肿,常为单个。痈(carbuncle):多个疖融合形成,在皮下组织、筋膜组织中形成相互沟通的脓肿。发生于皮肤和黏膜的脓肿破溃后,局部组织坏死、崩解脱落,形成缺损溃疡 (ulcer)。深部

5、脓肿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可形成窦道(sinus)或瘘管(fistula)窦道: 指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为深部脓肿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形成一个有盲端的管道。瘘管: 连接体表与有腔器官之间或二个有腔器官之间、有二个以上开口的病理性管道。瘘管和窦道不断排出脓性渗出物,长期不愈 4.出血性炎hemorrhagic inflammation流行性出血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 红细胞渗出(三)增生性炎 非特异性增生性炎+肉芽肿性炎1. 非特异性增生性炎炎症灶内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反应机体对损伤的持续反应。主要是有炎症细胞引起的组织破坏,变性、坏死、渗出行病变轻微。常有较明显到

6、纤维结缔组织、血管内皮、腺体和实质细胞的增生,以替代损伤组织 。炎性息肉 inflammatory polyp:在致炎因子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腺体、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起于粘膜表面的肉芽肿块。如鼻息肉、子宫颈息肉。炎性假瘤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由组织炎性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肉眼和x线表现与肿瘤相似的肿块。常发生于眼眶、肺。2.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炎性肉芽肿(granuloma),以肉芽肿形成为特点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构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直径0.52.0mm常见病因:生物病原体-感染性肉芽肿(

7、infectious granulomas) 结核杆菌结核肉芽肿 伤寒杆菌伤寒肉芽肿 梅毒螺旋体树胶肿 风湿性肉芽肿 真菌、寄生虫 异物-异物肉芽肿(foreign body granulomas)形成肉芽肿的条件:慢性刺激长期存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肉芽肿的组成: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epithelioid cell+多核巨细胞:Langhans巨细胞+异物巨细胞+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 肺结核结节炎症的临床类型 超急性炎症:起病急 ,以变性、坏死、渗出性病变为主。 急性炎症:起病急,病程短 ,以变质、渗出性病变为主,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局部症状明显。 慢性炎症: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年 ,组织损伤轻微,组织的再生修复明显,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亚急性炎症:临床经过介于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之间。 影响炎症过程的诸因素a致病因子的因素:致病因子的毒力、数量、作用时间长短b全身性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营养状态、机体的内分泌状态c局部因素:局部的血流循环状态、炎症渗出物、引流是否通畅急性炎症的结局 痊愈: 完全痊愈:再生 不完全痊愈:肉芽组织 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蔓延扩散 1.局部蔓延 2.淋巴道蔓延: 淋巴管炎,局部淋巴结炎3. 血道蔓延菌血症 bacteremia毒血症 toxemia败血症 septicemia脓毒败血症 pyem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