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对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若干思考.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5218258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关于对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若干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关于对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若干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关于对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若干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关于对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若干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关于对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若干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关于对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若干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于对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若干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对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假设干思考 党员队伍流动与重组给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重建党的基层组织格局;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员教育中的几个关系;必须改善党员队伍的组织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单一的财产公有制和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瓦解,资产重组引发了社会结构重组。社会结构重组的主要表现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快速生长,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大量公有制企业职工下岗或转移就业。由此造成人口的快速流动和职业的频繁变换,同时导致党员队伍出现大范围的流动与重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客观分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重建党的基层组织格局,

2、正确处理好党员教育中的几个关系,改善党员队伍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任务。 一、重建党的基层组织格局 随着单位体制逐步瓦解,党员队伍出现大范围流动与重组,由此造成部分党员流失,组织资源配置失衡,进而打破了基层党组织的传统格局,加大了基层党组织管理的难度。稳固党的执政根底,必须合理配置党的组织资源,在提高党员素质、改善队伍结构、完善组织管理的同时,重建党的基层组织格局。 1、建立由精英主导的非行政化定位模式 基层党组织的行政化定位是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这种行政化定位模式正在受到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冲击。随着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新经济组织和

3、新社会组织的迅速崛起,基层社会的自主空间越来越大,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正在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党组织主控基层单位全面工作的行政化定位模式已经或者正在受到挑战企业党组织已经被标准在法人治理结构之外,事业单位普遍实行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的政策定位正在受到民主政治发展的挑战,基层社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将村委会和居委会推向前台,农村和城市社区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的政策定位与基层社会实行民主自治的法律规定出现背反,从而导致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难以得到法律的支持。值得关注的是,不再领导基层单位的全面工作,并不意味着基层党组织无所作为。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客

4、观需要,建立由精英主导的非行政化组织定位模式是基层党组织重组过程中不得不做出的理性选择。建立由精英主导的非行政化定位模式是世界各国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共同选择的组织定位模式;建立由精英主导的非行政化定位模式是扩大基层党组织社会的影响、增强党组织活力的需要;建立由精英主导的非行政化定位模式是稳固党的执政根底的客观要求。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务干部的选拔和培训,真正把那些有使命感、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党内精英充实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来。这是稳固执政党根底的一项根本措施。 2、发展基层党组织的横向联系 传统的单位体制瓦解之后,大量党员走出传统的单位流向社会,尤其是城市社区聚集了一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

5、的党员队伍,并且呈现出弱势膨胀状态;大量农村党员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处于流动之中,就业状况极不稳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快速生长,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建立党组织。党员流动与重组导致党的组织资源配置失去平衡城市社区党员队伍迅速膨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又出现了党组织设置的空白点,部分领域党员队伍管理出现了松散的局面。随着计划经济和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逐步瓦解,基层社会的自主空单间越来越大,党组织的纵向控制力逐步弱化,横向联系迫切需要加强。适应基层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按照产业布局和区位功能重新整合党的组织资源,在纵向管制日益弱化的情况下,主动发展基层党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是党员队伍重组过程中必须

6、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发展基层党组织的横向联系,必须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联络站点,制定相应的沟通与联系制度,并负责履行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能;发展基层党组织的横向联系,必须建立一定区域内不同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行由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区域范围内党组织自身建设、群众工作和公共事务中的重大问题;发展基层党组织的横向联系,必须建立联席会议与地方党委职能部门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地方党委反映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群众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听取地方党委的指示和意见;发展基层党组织的横向联系,必须高度关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问题,切实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

7、努力减少以至逐步消除党组织建设的空白点,消灭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死角,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全面稳固党执政的组织根底和群众根底。 3、形成开放式的基层组织格局 基层组织建设目前仍然存在的另一种不平衡现象是没有正常的退出通道。长期以来,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一直处于一种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入党和退党都被看成是很神秘的事情,没有开辟党员自主退出的正常通道,也没有形成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也导致党内积压了一大批素质不高和能力不强的党员,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到目前为止,离开党组织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死掉的党员,另一种是犯罪的党员。离开党组织的第三种党员,也就是所谓劝退的党

8、员,其实只是理论上存在,实践中并不存在或者很少存在,更没有主动退出党组织的党员。形成开放式的基层组织格局,迫切需要开辟党员退出的正常通道,分离出一批不愿意或者不适合继续留在党内的人。没有党员自主的退出通道就没有正常的新陈代谢,而没有正常的新陈代谢就不可能有党组织的机体健康。一方面,必须改变把党员身份道德化的传统观念。党员身份是一种政治符号,不是一种道德符号;入党主要是说明一个人具备了党的政治信念,退党也仅仅说明一个人失去了对党的政治信念。我们应该对党员有一定的道德要求,但党员决不是只有道德要求,更不能把党员资格看成一个纯粹的道德符号,以至让党员背上一个沉重的道德十字架。另一方面,必须引导社会逐

9、步形成一种开放和宽容的政治气氛。作为党组织,要让想退党的人能够轻松地离开党组织;作为社会,要能够友好地接纳退出党组织的人,不应该让退出党组织的人抬不起头。 二、正确处理党员教育中的几个关系 党的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其主体部分就是党员教育。可以说,党员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造就了大量党内精英和优秀人才,为党的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组织根底。然而,以往的成功经验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相关联,把过去的经验当教条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事实上,传统的党员教育形式和方法与今天的时代环境已经不相适应,实践中暴露了一些突出问题。正确运用以往的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将过去单向的灌输式教育

10、转变为双向的沟通式教育。为此,必须理性地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这里所说的主体和对象是指参与教育过程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活动从来都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向互动的过程,即使是灌输式教育,如果没有教育对象的最终认可,其教育效果也难以想象。因此,任何教育都应该是主体与对象双方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接受教育的人,他们都是能动的、有思想和感情的人,他们之间作为主体和对象的不同角色定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传统的党员教育往往把主体和对象的角色定位绝对化,一定程度上无视了对象的能动作用。事实上,没有谁天生就只是教育别人,也没有谁注定只能接受别人的教

11、育。教育者同时也应该接受教育,而教育对象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教育者。把教育对象仅仅看成是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教育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领导干部不应该把自己视为天生的教育者,应该看到自己也需要接受教育;特定环境下的教育者要正确处理好自己与教育对象的关系,重视并发挥好双方的互动作用,尊重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的教育和监督,引导党员群众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尤其要重视党员群众的自我教育。在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党员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好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二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与形式既对立又统一,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没有内容的形式根本就不存在,

12、没有形式的内容也毫无意义。可见,内容与形式互为条件,不能只重视一个方面而无视另一个方面。,内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育必须选择健康的内容,但形式也不能无视,没有适当的形式,再好的内容也发挥不了作用。内容要健康,形式要与内容相适应,要符合时代要求。教育效果好不好不仅有内容的问题,也与形式密切相关。把人教坏可能是内容的错;而没有把人教好那么主要是形式有问题。问题在于,作为一种党的活动,没有人会拿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去教育党员,却很可能有人使用不适当的形式去进行党员教育。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影响党员教育效果主要原因是教育形式。从近年来党员教育的实践看,我们往往是过多地关注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无视了教育

13、形式,这是造成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真正搞好党员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注重内容是否健康,而且要注重形式是否与内容、对象、环境相适应,尤其要联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从目前的社会背景和党员的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形式创新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党员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是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动机讲的是做事情的一种愿望和出发点,效果讲的是做一件事情的实际结果。动机与效果既对立又统一,二者也是一种辩证关系。就党员思想教育而言,教育者希望党员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动机;党员接受教育之后实际上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这是效果。教育者固然要有良好的动机,要希望党员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充分发挥先锋

14、模范作用;同时,教育者必须重视如何引导党员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内容,必须重视教育对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实际效果。动机不良,效果不可能好;但动机好,效果也不一定好。从党员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教育者的动机通常都是好的,都希望党员能够成为群众的表率。但是,好动机不一定有好效果,希望通过教育使党员成为群众的表率与党员实际上能否成为群众的表率是两码事。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动机,更要关注教育效果。不讲效果的教育是没有价值的教育,天天讲社会主义理想,可就是没有人相信你的理想。这样的教育搞得越多劳民伤财越大。正确处理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必须坚持动机与效果并重,把效果作为衡量党员教育好坏的客观标准。 三、改善

15、党员队伍的组织管理 党员管理是组织建设的一项根底工作,要打好根底就必须抓好基层,尤其要抓好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管理工作,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使党的意志能够贯彻到社会各个领域。改善党员的组织管理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改革开放前,由于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位体系与党的组织体系高度一致,党员不仅是党组织的一分子,同时也是所属单位的一员,因而既要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又要接受单位行政权力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个体的党员自主性严重不足,学内民主实际上被掩盖在行政管制的铁幕之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单位体系逐步瓦解,新经济

16、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在市场的培育下快速生长起来,基层社会的自主空间越来越大,个人活动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宽松。单位体制的逐步瓦解导致大量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党员作为一种政治角色也开始摆脱行政权力的控制,自主性明显增强。随着基层党组织行政化角色定位逐步向非行政化角色定位转变,党组织对党员的行政化控制日益减弱,对主体意识明显增强的党员如何加强组织管理已经成为基层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大量实践说明,改善党员的组织管理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一是要标准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选举,让那些真正有威信的党内精英来主持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工作,这是党员自觉接受组织管理的重要条件;二是要赋予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罢免党内不称职干部的权力,这是及时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组织正常运作的重要手段;三是党内的重大行动或者重要决策之前必须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