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5212160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4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 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1看到推荐这本书就放到了书单里,第一次错买了沟通圣经,第二次买对了不过一直没有看,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买了两本书,由此可见我是多么想看这本书。一直以来我自诩是一个还比较善于沟通的人,那么我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呢?我最近对方法论比较痴迷,所以听到说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沟通的方法论书籍,就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这本书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论证了沟通的必要性,有效沟通的方法,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因素,但是必须清楚的是沟通不代表理解,更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人之所以对沟通的需求格外强烈,源于人需要通过沟通来获取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通过内在和外在,以及与参照群体的社会比较

2、得到的。因为获取信息、生理因素、文化差异、社会角色多个因素会使人在知觉上有倾向,所以我们需要“知觉检核(Perception Checking)”,方法是描述注意到的行为列出至少两种诠释请对方对诠释做出澄清,这样可以消除知觉倾向带来的沟通误会。认识复杂度是沟通能力的特质,复杂度越沟,沟通的效力就越强。枕头法是一种提高认识复杂度的方法,从五个角度来分析问题:1、我对你错;2、你对我错;3、双方都对双方都错;4、这个议题不重要;5、所有观点皆有道理。通过五个角度的分析,可以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有助于走出误区。沟通中,要努力减少无用的情绪,学会监控自己的情绪反应,注意引发情绪的事件,记录自己的内心

3、的想法,用建设性思考取代自我打击,重新评估非理性信念。沟通使用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你”作为开始,这样会让人本能的开启自我保护的防御心理,增加知觉倾向和误解的几率。使用“我”更容易让人卸下防御心理。非语言的方法也可以起到作用,但是记住一点非语言的方法是模糊不清的.,应该注意避免产生歧义。有效的倾听才能有效沟通,可以不过多说话,顺势而为,也可以真诚的提出问题,或者对别人的意思进行解释确认,还可以对他人的内心挣扎提供支持,但不表达自己的赞同或者否定的想法。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发生在存在相互依赖关系的双方,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但发现目标不一致,资源不充足的时候,所表达出来的斗争。这时要避免破坏式的模式,如

4、批评、防卫、蔑视和回避。要使用建设性方法处理冲突合作,确认自己的需求和问题,描述需求和问题,思考对方的观点,商量解决之道,追踪解决方案的后效。在我看来,沟通首先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到对事不对人,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还是那句老话,方法是拿来用的,只有在用的过程中才能够体会到方法的好处和如何使用才对自己有效。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2想看这本书,已经有好几年了。当年想看的时候,这本书是第12版,而现在这本则已经是第14版了。我这个人习惯在一本书之前,猜一猜书的大致内容。开始读的时候,看看目录,看看自己猜的是不是跟作者想的一致。在拿到这本书之前,只是猜想,这本书应该是讲如何说话如何写信察言观色之类的,然

5、而拿到书后,才知道我的猜测有多么不靠谱。我的不靠谱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想到这本书所涉及的范围是这样的大,二是没有想到作者研究是如此深入。范围大体现在,这本书不是单纯地讲沟通问题,而是涉及了不同人群之间,不同团体之间,家庭成员,朋友之间的沟通与交往问题等等众多的沟通现象。而深入则体现在,每种沟通现象都不是那种浅尝即止的介绍,而是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展开的,这面有心理上的刻板印象,有在沟通过程中如何倾听的技巧,有如何摆脱沟通陷阱的方法虽然这本书是以美国文化为背景而写成的,然而因为其研究的全面与深入,所以在多处能给人以启迪。比如在自我认知方面,书中提出了更正面的构建原则是:1、对自己有真实的认

6、知。2、有切合实际的期望。3、要有改变的意愿。4、要有改变的技巧。这四点无疑对每一个期望改变自己的人能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在思考问题方面,枕头法则中的五种立场(我对你错你对我错双方都对,双方都错这个立场不重要所有的观点皆有真理)。我们如果把这个法则贯彻在平时的讨论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时候,通过不同位置的思考,一定可以大大加强对问题的认知程度,而不致于犯下偏听偏信,一叶障目的错误。有时候,我们不了解别人性格特征,会以为不积极参加讨论的人是对自己不满或是有所保留。但是这样的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不同的人所以采取的情绪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单方面的认知是不足以断定他人情绪的。沟通意味着倾听,而倾听有

7、五个元素当我们被别人抱怨独断独行时,我们不妨看一看这本书。沟通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变化,我为什么和朋友疏远了?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本书。沟通影响着自己与亲人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感到和家人渐渐疏远的时候,不妨来看看这本书。虽然这本书不一定会给出我们所需要的标准答案,但是它却能给我们以正确的思考方向。这本书整体上所采用了一种社会学的构架,来分析人际交往中的沟通问题。这就使得沟通这个行为,有广阔的适用性,而新版所采用的众多媒体的例证,无疑更增强了具体内容的可信度和趣味性。在编排上,适时插入的情景链接和具体案例,又大大地增加了书的可读性。虽然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不会遭遇到这本书中的所涉及的所有内容,但是这本书使曹雪

8、芹所提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_不再是一句空话。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3在工作日,同事们经常会一起约饭。到了餐厅,有女同事点的意面分量十足。女同事吃了几口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吃不了全部,就问身边男同事要不要吃?那名男同事大喇喇地接收女同事分拨过来的意面,毫不忌讳地吃了。网友对这一情况发表了三派意见:1.有可能是地下情侣。因为职场默认不提倡办公室恋人。所以这对没有公开,但私下已经发展成恋人了,所以对于分享食物并不忌讳。2.男闺蜜。现在的蓝颜知已对女生很照顾,很包容。如果女生吃不下,男闺蜜发挥点作用也没什么问题。3.双方有暧昧。吃不了的食物,给异性吃,一种暧昧的表现。那么,女同事的这个举动,到底传达

9、出了什么讯号呢?男同事的表现,又代表着些什么?其实,这些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的大脑中很快就能得到处理,并给予自己的主观判断。但大脑在给出指令前,已经经过了众多因素的考量。在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中,就罗列出了我们大脑在做出判断前的思维过程:一、对他人行为的诠释“彼之蜜糖,吾之毒药”,同样的事物,你对其的诠释不同,事物对你所产生的影响也会不一样。上了热搜的罗志祥与周扬青,在恋爱时很甜蜜。周扬青直爽的性格,更是得到了未来婆婆的喜爱。但在周扬青的分手微博中提到罗志祥一直不让她看手机,说两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相互信任。结果看了手机才发现,罗志祥恋爱期间出轨自己旗下女艺人,甚至还和自己的化妆

10、师有长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次想要公开这件事,就是不希望还有女生受骗上当,认为自己会是被罗志祥爱上的“唯一”姑娘。有了周扬青的这份公开信息之后,相信私下里再有收到罗志祥“撩妹”短信的姑娘们,对于其行为的诠释就会不一样了。原本会以为是爱情的幸运降临,现在看来,或许只是罗志祥试图拨撩女生群体中的一员。所以,当男同事看到女生递过来她吃过的食物,会先对这个举动进行诠释。如果这个女生的风评很差,男同事大概率会拒绝。二、会评估双方关系的深浅分享食物是一种亲密感的表现,所以爱人之间会有“相濡以沫”的说法。如果双方的关系很陌生,那么是不会接受这种亲密的传递。包括女生可能也不会起这样的念头。毕竟,我们不会把吃不

11、下的食物,传给邻桌的陌生人。如果男同事愿意接受女生传过来的食物,那么说明对这名女生的印象还不差,也希望跟这名女生更加亲近一些。三、对其行为的假设女生会起这样的念头,对男同事的假设是:对方不会拒绝。只有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女生才会发起行为。因为如果遭到拒绝,那是很尴尬的。那么这个时候,男同事对女生的这个行为的假设,就存在很多臆想了。例如:1.她只是单纯的不想浪费食物。反正意面看上去还挺好吃的,那就我来解决吧。2.这么多人,她就分给我。是不是对我有意思?嘿嘿。3.要不要礼尚往来。明天我给她带早餐吧。男同事的臆想会更多包含两性交往,所以,如果女生是已婚的状态,或者知道对方是有女朋友,或也是已婚人士,

12、那么就不适宜做出这样分食的提议。四、做出符合社会期待的反应男性,在社会期待中的表现是:有担当、大气、外向。所以,当遇到女生求助时,社会期待是男性需要积极回应。不论这种求助是遇到危险,寻求保护,还是点餐过多,需要分担,男性会根据自己对于社会期待的理解,表现出对应的行为。如果一名人际关系佳的男同事,基本会同意帮女生分担。因为,正是因为他总是做出符合社会期待的表现,所以他的人缘才会这么好。可能还是众女生都有好感的对象。而且,同时对方还会结合最新信息做出判断。譬如:女生刚失恋,男同事就会更小概率去拒绝女生的求助。五、关系的当前满意度分享食物,也有可能是另一种行为讯号。在职场同事之间也会发生分歧与争论,

13、闹得不愉快。那么到了聚餐时,通过食物的分享,可以传递出的讯号是:“我们就事论事。工作上有讨论,但不影响我们的同事关系”。所以,传递食物,是一个和平讯号。相当于对方抛出了和平橄榄枝,对方接受食物,也是传递出了认同的态度。所以,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社交行为,其中蕴含的讯号可能是多种的。当事人在几秒之内做出的反应,其实大脑已经结合了至少五种情况才最终做出决定。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中,能够为你揭示更多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有趣的现象和反应背后的原理。这本出版超过30年,已经修订到第15版的书,有别于其他仅知道你沟通技巧的书籍。它会从交流的本质、社会文化等主流角度给到你更多关于人际交往的视野与观点

14、。相信你在看过之后,会对于身边人的言行,有更深层的理解,有助于你开展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脉网。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7美国圣巴巴拉城市学院名誉教授,以沟通写作为专业。除本书外,还著有六本书,主题涵盖商务沟通、公共演讲、小团体沟通、独断力以及社交技巧。在写作和教学之外,他还帮助专业和商务人士改进他们在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技巧。第一个重点:了解自我,认清知觉和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第二个重点:了解别人,懂得倾听才能高效沟通第三个重点:了解冲突,采用恰当的沟通模式来处理冲突本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

15、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增进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第一个重点:了解自我,认清知觉和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第一个是“自我概念”。所谓自我概念是指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比如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勇敢、正直、聪明、善良的人,也可能会给自己贴上漂亮、腼腆、胆小甚至是吃货这样的标签,这些就都属于自我概念。第二个影响沟通的自身因素是知觉。知觉就是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可能你会认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客观世界中,对事情的认识也肯定都是一样的。但其实不是这样,受到生理因素、文化差异、社会角色、职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每个人从周围获取的信息都是不同的,而且对信息的解读角度也不一样,这就造成了知觉差异。第三个影响沟通的自身因素是情绪。情绪对沟通的影响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简单的说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