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题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5211932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狱中题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狱中题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狱中题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狱中题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狱中题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狱中题壁》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狱中题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和预习资料,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2)注意从词句入手感受诗歌的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革命者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甘愿牺牲的精神。(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全诗内容,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和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2.理解并体会“我自横刀向天笑”这句诗中所表现的豪情壮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前几节课我

2、们学习了第一板块的两首诗歌,我们从苏武、文天祥的人格中感受到了中华儿女的浩然正气,也从崇高的民族气节中受到感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板块的内容。1.齐读诗的题目。从诗的题目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2.师简介写作背景。3.关于这首诗的作者,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资料,谁来简要介绍一下。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谭嗣同先生气壮山河的生前绝笔绝命诗。二、初读感知。1.听录音:注意语气、停顿。2.学生自由仿读。3.老师指导朗读。4.检查词语:节俭 监狱 肝胆 望门投止 须臾 横刀 肝胆 昆仑5.整体感知诗的主要内容。三、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结合书本中注释

3、以及搜集的资料自学古诗。自学提示:1.从重点词入手理解诗句的意思。2.想想你从诗句中哪些地方读出了感动?读出了崇敬?并说明理由。3.把自己解不了的问题做上标记。(二)小组交流。(三)全班汇报。1.预设1:“望门”句。引导学生从张俭入手突破。师补充或引导学生补充理解。出示:(1)“望门投止”这个成语(带解释)。语言文字训练(2)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3)联系当时背景想一想,此时,谁正处于这种情境之中?(4)想着仓皇出逃流亡在外望门投止的梁启超、康有为,狱中的谭嗣同,此时他是怎么想的?根据诗句为他设计一段内心独白。谭嗣同这一个“思”字饱含着、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感?(5)师点拨:我们可

4、以读懂作者一片深情,(思念、牵挂、祝福、期望,康、 梁在国外得到仁人志士的帮助,像张俭那样得到好心人相助,以度过险情。寄予厚望,他日东山再起,完成他们未完的事业,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师结:对于引用历史典故,历史人物的古诗我们在理解时要充分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历史,以此为突破口,理解诗意就会变得轻松。预设2:有了理解第一行诗的经验,谁来汇报第二行。(1)了解“杜根”。(2)须臾的近义词 诗中写谁“忍死须臾”不畏一死。(3)理解“待杜根”,“待”是“等待、期待”,诗人诗中真正是等待、期待谁能像杜根一样复出,有重生机会,他日东山再起?(4)是为了让自己一死吗?不是的。怎样理解谭嗣同对这二人的“思”和“

5、待”呢?梁启超整理、编著的谭嗣同传具体描写了被捕前的言语及情节,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出示: “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从谭嗣同的言语中可以透露出他不愿偷生的意愿。一个把变法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是不会只想着自己的。他拒绝出走,拒绝日本使馆的保护;决心以死来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警策国人,呼唤更多人走到救国的队伍中去。“待”字,读出谭嗣同先生对中国民众的希望,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乐观态度。谭

6、嗣同的做法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些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穷守节,不为富易志小结:理解这句诗从历史典故入手,捕捉两个关键词“思”、“待”去品读诗句,让我们读懂谭嗣同对流亡战友寄予的厚望,读懂他对变法事业的信念和执着。我们进一步品味出了谭先生的崇高人格,也重新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不仅心存感动而且肃然起敬。让我们带着崇高的敬意来齐读这首诗。(指读、赛读、齐读)四、随堂训练。1.面对死亡的乐观态度。联系刑场上高呼的句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2.语言文字训练。出示肝胆的几种解释,诗中的肝胆选择哪种解释?3.“去、留”作者意在指谁去谁留?结合背景。4.理解“去”“留”的深刻含

7、义。师: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本是有时间出逃的,朋友们都劝他出去避一避,但他却下定决心以身殉难,但同时他也希望能保留一批同志,以图将来,所以他劝梁启超出逃,他说:(出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不以召后人!就是说无论是去者还是留者,都是为着共同的事业,都是赤胆忠心的大英雄,所以说“去留肝胆两昆仑”,“去”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留”的是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及其他死难者,他们各得其所,一样的崇高,一样的伟大。5理解“两昆仑”的含义。(1)昆仑的意思,用来形容什么?(2)把谁比喻成两昆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都是昆仑山一样的好汉。)(3)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师:这句所表达的是那种震撼人心

8、灵的、自赴一死的崇高与悲壮,抒发笑对死亡的满腔豪情,同时也为维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骄傲,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读这句诗五、总结深化。(内容、写法、情感)六、拓展延伸。1.写此诗的第五天谭嗣同献出了他年仅岁的生命。1898年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1899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墓前华表上对联写道: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生前绝笔之作,齐读全诗然而历史是公正的,他的伟大爱国精神、热爱人民与追求真理的情感、坚强斗志与崇高品质,赢得了中国人民历久不衰的高度敬仰与深沉缅怀。2.出示正气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正气歌所说:“时穷节乃见”,一生的学习、追求,在国破被俘的生死关头,表现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能战胜一切的浩然之气。总结:新一代的我们,不能斩断历史,遗忘过去。一百五十年来,中华民族历经创伤,饱经忧患, 然而总能度过难关,归结于我们民族的浩然正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