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必知:今日头伏吃饺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5210699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伏天养生必知:今日头伏吃饺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伏天养生必知:今日头伏吃饺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伏天养生必知:今日头伏吃饺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伏天养生必知:今日头伏吃饺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伏天养生必知:今日头伏吃饺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伏天养生必知:今日头伏吃饺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伏天养生必知:今日头伏吃饺子2012年7月18日是头伏的第一天,俗话说九天一九,十天一伏。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热。“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每年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也就是头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2012年夏至

2、与立秋之间是4个庚日,所以“三伏天”是30天。2012年夏至是6月21日7时45分(农历5月3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出现在7月18日,即这一天为“头伏”第一天。7月28日入“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8月7日,这一天是“末伏”第一天。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

3、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今年“三伏”的具体时间是:7月18日7

4、月27日 为头伏 10天7月28日8月6日 为中伏 10天8月7日8月16日 为末伏 10天三伏天里的冬病夏治(MSN健康配图)三伏天里的冬病夏治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天扎针灸,三伏天拔火罐、穴位注射、隔姜灸、艾灸等等。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不同,在这些方法中选择一两种使用。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专家推荐两种目前很流行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贴和三伏天拔火罐。之所以介绍这两种方法是因为它们具备4大优点:高

5、效、安全、经济、副作用小。冬病夏治一般以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为巩固疗效,病人应于冬至日到医院复诊。“夏练三伏”好吗?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医生提醒: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微妙。当然,也不能躲在有空调的家里不出门,因为那样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更加下降。应当适当走出家门,做些适当的运动为好。如游泳,练太极拳或到避暑胜地去旅游等,都会使盛夏生活过得很充实而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