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之三修辞方法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520254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复习之三修辞方法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复习之三修辞方法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复习之三修辞方法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题复习之三修辞方法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之三修辞方法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之三修辞方法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B .反语夸张设问排比D、反语夸张设问反复B )B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D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专题复习之三 (修辞方法答案)一、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1. 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 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2 能简要分析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表达效果的作用。二、应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1.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 的事物

2、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2、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4.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5.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女口:墙上芦苇,头

3、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6.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 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7.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8. 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9. 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10.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11. 反语

4、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三:学习修辞应注意的几点问题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1)表示比较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3)表示例举。(4)表示想象。2. 借喻和借代的不同。(1)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借喻的喻体和本体是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 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2)借喻可以换成明输,借代不能。例1:对下列各甸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5、)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莫非它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A、比喻拟人反问排比C、比喻拟人反问,反复例2选出下面运用比喻的一句话(A .母亲永远想念我,如同我永远想念她一样。 飞翔。C .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一片朗朗读书声。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例3、(江苏省中考试题)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运用反复手法;表现了诗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C.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四:练习题型1.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B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C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D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2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C )A .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

7、于勒?B .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C .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D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采,嫩嫩的,绿绿的。3 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D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B 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C 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D 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4.选出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形成对偶的一项(D )A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B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D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5 .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C ) 它笑那些乌云

8、,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A、拟人 设问 夸张 比喻B.拟人反问对比比喻C、拟人反问比喻夸张D.拟人反问夸张比喻6。下面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方法的是(C )A (统筹方法)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C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D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7 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D )A 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C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D,我

9、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诬蔑&对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B ) 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难道你就不想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我用什么方法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A,夸张反问设问比喻B 比喻反问设问拟人C夸张设问反问比喻D 比喻设问反问拟人9,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 )A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A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C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D 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

10、堆满了。10 .下面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A 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B 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D 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11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 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 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见到奔腾的江河 ;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中的一滴。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12 .给下面

11、一段话的横线处选出一项最佳比喻句(B )核桃林散发出苹果般的清香, 油润的叶子上, 反射出点点灯光。警戒的战士游动着, 刺刀尖上一明一暗的亮光,。A .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B .就像一只追绕他的萤火虫C.正是他那双明亮的眼睛D 仿佛是夭上闪烁的星星13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分析有误的是(A )A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运用比喻和拟人,写出海燕英勇、矫健的雄姿)B.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连用两个反问,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英雄战士的崇敬心情)C.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对偶、比喻、拟人,展

12、现出北国山脉、高原奔放活泼、神采飞扬的气势)D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了中秋可是没有说, 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运 用反复的手法,刻画出掌柜的自私和冷漠,同时暗示了孔乙己已陷入绝境)14 .对于下面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B,2A,3B,4D)(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A 拟人夸张比喻对偶 B 拟人夸张对偶排比 C.比喻比喻拟人对偶 D .排比夸

13、张拟人比喻(2)人民英雄纪念碑,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A、比喻 B .拟人C.排比 D .对比(3)(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A 排比拟人B 比喻拟人C.夸张拟人D 比喻夸张.(4)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 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A 设问 拟人 比喻 对偶 B 反问 拟人 比喻 对比C 设问拟人夸张对偶 D 反问拟人比喻对偶15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有错误.的是(1B,2C,3A )(

14、1)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B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对偶)C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2) A、“我好象又回到了梦牵魂绕的故乡”。不是比喻句。B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是拟人句。C. “、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是反复句。D .“人间遍种自由花”中的“自由花”是借喻。(3)A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排比)B .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比喻)C.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夸张)D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拟人)1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C)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夕绿绿的,B ,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犁。C 他的面孔黄里带臼,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D 夺取全国胜利r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17 .下列语句运用了两种以上修辞方式的一句是(D)A、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B .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