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5199845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土地革命、中央苏区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2)学习工农武装起义的内容,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重大的历史意义。(3)分析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理论,正确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4)通过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5)分析前三次反“围剿

2、”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2)问题探究与分析比较。探究南昌起义的背景和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条件;分析比较前三次反“围剿”的斗争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从中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共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开创重新聚集革命力量、独立领导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

3、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红军的长征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共十年对峙的情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红军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继续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我们在上节课讲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问题在于

4、: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了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此外,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其领导人陈独秀在国民后期放弃领导权也是具体原因。现在问题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呢?(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会从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主要应该是以下几点:第一,应该改组中共中央,撤换领导人陈独秀因为他犯了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第二,应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革命的武装力量反抗反革命的武装力量;第三,应该在革命条件较好的地方及时地发动一次振奋人心的起义,以促进革命由低潮转向高

5、潮。那么,哪个地方的革命条件较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昌起义。一、南昌起义:1927.81、背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革命的武装力量反抗反革命的武装力量。中共中央的改组:1927年7月,中共中央进行了改组,陈独秀被停止了总书记的职务,由张国涛、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2、准备:成立前敌委员会,掌握武装力量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起义,并组成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这次起义。中共在南昌掌握的革命武装:总兵力约2万人。叶挺的第11军第24师、第4军第25师;贺龙的第20军,朱德的第3军军官教导团和公安

6、局的两个保安队。3、经过:南昌首义成功、南下广东受挫、兵分两路转移(1)南昌首义成功:1927年7月27日,在周恩来的主持下,正式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并作出7月30日晚举行武装起义的重大决策。7月28日,周恩来任命贺龙为起义代总指挥,并派刘伯承协助制定起义计划。29日,张国涛以“中央代表”的身份从武汉赶到南昌,阻挠起义。由于张的变故,起义实践被迫推迟到8月1日凌晨2时。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经四小时激战,全歼守军3000余人,起义取得了成功。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汪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

7、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2)南下广东受挫: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被罚。8月3日6日,起义军分批撤离南昌南下。因撤离较苍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9月底在广东揭阳县与敌军激战不胜,10月初部队大部溃散。(3)兵分两路转移:起义军在潮汕地区受挫后,前委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周恩来、贺龙、叶挺、聂荣臻等在地方党组织掩护下,乘小划子由汕头出海到香港。后来,周恩来转到上海,贺龙在火线入党后受党委托回到湘鄂西开展革命斗争。叶挺、聂荣臻到广州,领导了广州起义。溃散的

8、起义军分两路转移。一部约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加入到该地区的革命斗争。另一部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军胜利会师。4、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备课资料1】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由来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

9、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决定。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从此,“八一”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备课资料2】十大元帅中有7人参加过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朱德

10、等10位功勋卓著的解放军领导人被授予元帅军衔。其中有7人直接或间接地参加过南昌起义。他们是:朱德、贺龙、聂荣臻、刘伯承、陈毅、叶剑英、林彪。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召开:1927年、湖北汉口(2)内容:清算错误: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方针: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起义:决定秋收时节在湘赣边界发动起义。(3)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但这次会议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错误,导致后来发展成为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备课资料】八七会议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

11、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年月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号(现为鄱阳街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由于时局紧张,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和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

12、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人。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协助他工作的纽曼和洛蜀莫娃也参加了会议。由于白色恐怖,形势紧迫,会议仅开了一天。会议共有项议程: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作了关于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和结论。然后,他就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发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任弼时等先后发言,尖锐地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接着,瞿秋

13、白代表中央常委就党的任务和工作方向问题作了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

14、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决定王荷波任北方局书记,蔡和森为秘书;张太雷赴南方局,任广东省委书记;罗亦农赴长江局工作;毛泽东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总之,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2、秋收起义:(1)时间:1927年9月(2)领导人:毛泽东【备课资料】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兴奋地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

15、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南昌起义胜利后,中共中央于月日发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发动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彭公达前往湖南省,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发动秋收起义,并指定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彭公达为省委书记。月中旬,彭公达、毛泽东先后由武汉到达长沙。月日至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多次开会讨论发动秋收起义问题。会议决定,毛泽东到湘赣边界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秋收起义。月上旬,毛泽东先后到达安源和铜鼓,多次召集湘赣边界一些县市共产党组织和军事负责人会议,讨论制定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的行动部署。中共湖南省委前委将位于修水、铜鼓、安源等地的武装,统一编成工农革命军第军第师。全师共余人,由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个团:第团,位于修水,由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和湖北省崇阳、通城两县农民自卫军组成;第团,位于安源,由安源工人纠察队、安源矿警队和安福、永新、莲花、萍乡、醴陵等县部分农民自卫军组成;第团,位于铜鼓,由浏阳工农义勇队和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各一部组成。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具体部署了各团的行动计划。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