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如中高一诗歌训练(教师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19811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如中高一诗歌训练(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3如中高一诗歌训练(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3如中高一诗歌训练(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如中高一诗歌训练(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如中高一诗歌训练(教师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如皋中学高一交班考试诗歌训练题(教师版)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少年游 早行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如仅抄写开头两句,未加说明,得1分)(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2分,每问1分)(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

2、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3分。“心境”1分,直接写心情2分,间接以景写情2分)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此诗题为“幽居初夏”,诗中前三联是怎样着重写一个“幽”字的?(4分) 前三联紧扣一个“幽”字的突出表现是:以景写“幽”;

3、以动衬“幽”。具体说是:以“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草深”,以及山竹清静,木笔初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景色之幽美;同时,以“下鹭”“鸣蛙”反衬环境之幽静,很有特色。(评分标准:两点,每点各2分。如果只回答“以景写幽,以动衬幽”,没有具体解说,得2分) (2)景物美,本应怡然自乐,诗人却在尾联“叹息”不已,诗人缘何“叹息”?(6分) 尾联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景色虽美,但旧交零落殆尽,中午时分无人一起品茗谈心,心感寂寞惆怅;二是虽然景色幽美,怡然自乐,可以安享晚年,但志士空老,终究报国无门,心里抑郁难平,遗憾重重。(这是以乐景表哀情)(两层意思,各3分。如果学生答出“以乐景表哀情”

4、,即给3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试简析。(4分)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1分,答对两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答对三个角度并分析得4分) (2)试析“燃”字的妙用(3分)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

5、(1分) 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1分)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1分)(此处或答烘托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也得1分) (3)简析划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3分)要点: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1分)真切地展示了这位少女喜悦、兴奋的心情。(或答: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破 阵 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注】烟萝:草树茂密

6、,烟聚萝缠。沈腰:指人瘦,出自南北朝沈约给友人的信;潘鬓:指鬓发花白,出自晋代潘岳的文章。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四十年来家国”的哪些景象?“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用了哪种艺术手法?(6分)山河辽阔,宫阙巍峨,花草茂美(4分,一点1分,三点4分)。化用典故(2分,超过一种不给分)。这首词中的对比体现在什么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上阕极言太平繁华景象(1分),下阕写词人被俘后的凄凉生活(1分),两相对比,烘托出了作者深沉的哀愁。(答出“哀愁”类或“亡国之痛”类或“离别之苦”类,即可得2分)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

7、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4分) 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凉。(写出3点,4分;2点,2分;1点,1分)(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1分),“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1分),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1分),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1分)。(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

8、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清闲的心境(1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1分)。6.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每点1分。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相逢时的欢愉

9、,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3分)(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每点1分。)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4分)(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明确认可的用字,给1分;用自己的语言对句子进行解读,给1分;准确表达出用字的效果作用,给2分。如仅答出认可的字,没有具体解析则不得分。)一:“犹”字好。(1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1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2分)二:“空”字好。(1分)“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1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2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