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第二课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5192928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长城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城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第二课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7、长城 任教者:陈丽梅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品读语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设计巧妙等特点。2、感受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长城就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出“奇迹” 1、提问 说出我们国家的名字。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2、复习长城的特点。 3、面对着这么高大坚固、雄伟壮丽的长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

2、、精读课文,品读语句,探究“奇迹” 1、作者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呢?请大家认真阅读1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找到你认为能体现“奇迹”的句子,在你找到句子旁边写上感受。(提示学生:不妨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置身长城几个方面最找一找。)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预设从三部分内容探究“奇迹” (1)远看长城,探究“奇迹”(图文结合体会气势: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长城?【长】有个年轻人徒步走了508天才走完全程)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比喻句把 比喻成 ;大家

3、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想一想,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此时,你看到了一座怎样的长城?(气魄雄伟)长城真长啊,不愧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让我们带着骄傲和自豪齐读:作者的感慨)过渡语:这是从远处看长城。那来到长城脚下,从近处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能体现出它是“伟大的奇迹”呢?(2)近看长城,探讨“奇迹”(图文结合了解构造:默读勾画,小组交流,尝试以导游的身份对照插图介绍长城的各部分的位置、样子及作用)是用巨大的条石和方砖筑成的。(你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长城?)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出示图片,

4、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指导朗读)这真是一座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工程,让人们不得不赞叹:作者的感叹过渡语:这时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城上,当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想到谁?这种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方法就叫“联想手法”。(写法指导) (3)置身长城,探究“奇迹”(读文补图感受血汗与智慧:根据文字想象画面,想象人们艰辛劳作的画面)你能找出文中的联想句吗?(你能找出这句话中的动词吗?从站、踏、扶、想说明作者已经来到长城上,与第一、第二段中的远看长城,站在长城脚下相衔接,想起劳动人民又引出下文,这就是咱们以前学过的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同学们再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劳动

5、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步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设计情景指导朗读,师引读,学生接读:):在烈日炎炎下,在冰天雪地中,在崇山峻岭上) 两三斤重的条石呀,压在他们的肩上,他们将沉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在炎炎的烈日下,在呼呼的寒风中,他们将沉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身边是万丈的悬崖,脚下是崎岖的山路,他们将沉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作者从沉重的条石联想到了( )小结:从眼前的事物想到当年人们艰辛劳作的场面,这就是作者的联系。他们太辛苦了,那种艰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砖头和条石砌成

6、的,不如说是一个个古代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筑成的,他们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换来这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多少才说句话吗?在没有汽车、火车的年代,这么雄伟的工程竟然只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来完成,这简直就是个奇迹,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赞叹作者的感叹 三、回读课文,感悟写法,唱响“奇迹” 回读全文之后,再次出示最后一句话,鼓励学生结合最后一句话谈出新感受。(“奇迹”来自于长城雄伟的气势,来自于巧妙的设计,来自于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所以说,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四、总结写作方法: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远看 气魄雄伟 长城 近看 设计巧妙 奇迹 置身其间 血汗 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