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7.1现代生物进化论同步精品练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518552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专题7.1现代生物进化论同步精品练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专题7.1现代生物进化论同步精品练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专题7.1现代生物进化论同步精品练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专题7.1现代生物进化论同步精品练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专题7.1现代生物进化论同步精品练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专题7.1现代生物进化论同步精品练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专题7.1现代生物进化论同步精品练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7.1 现代生物进化论同步精品练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家畜等动物取食含有强心苷的植物马利筋后会引起呕吐甚至死亡,但斑蝶可以取食马利筋。取食马利筋的斑蝶被鸟类捕食后会引起鸟类呕吐,进而不再捕食斑蝶。据此推测不正确的是A.马利筋含有强心苷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斑蝶可能具有某种机制使其免于受到强心苷的影响C.与斑蝶体色、体型相似的其他蝶类会因此受害D.用不含马利筋的食物饲喂的斑蝶被鸟类取食后不会引起鸟类呕吐【答案】C2.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

2、,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 50% C. 42% D. 21%【答案】C【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种群1中AA=64%,Aa=32%,aa=4%;种群2中AA=36%,Aa=48%,aa=16%;则二者合并后,AA=50%,Aa=40%,aa=10%;所以A=70%,a=30%;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270%30%=42%。所以选C。3.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

3、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代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B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C种群1、2承受不同的选择压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D由于种群1、2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导致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不能与亲代种群相遇,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A项正确;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于存在地理隔离,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B项正确;种群1、2栖息的环境条件及其食物来源不同,因此承受的选择压力不同,适应环境的个体被保留,C项正确;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1、2的基因库会

4、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而不是基因库中没有相同的基因,D项错误。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由于环境污染,桦尺蠖的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增大,所以产生了新物种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答案】B【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项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B项正确;由于环境污染,桦尺蠖的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增大,但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所以没有产生新物种,C项错误

5、;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项错误。5.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菜粉蝶却能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运用转基因技术可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从而防治菜青虫对十字花科植物的危害。以下推断错误的是A.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诱导菜粉蝶产生变异,因而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背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B.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后,还需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C.某种十字花科植物的不同品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D.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了共同进化【答案】A【解析】菜粉蝶的变异的产生不

6、受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菜粉蝶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因而选择后生存下来的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背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A错误;将抗虫基因导入十字花科植物后,还需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B正确;某种十字花科植物的不同品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不同,体现了基因多样性,C正确;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共同进化,D正确。6.某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植物的某种群中有6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其余表现阔叶。从该种群中分别取两种性状的足够样本让其自交,发现30%的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阔叶为显性性状 B阔叶

7、植株的子代表现为窄叶是性状分离现象C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高于窄叶基因的频率 D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88% 【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阔叶植株的自交后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自交后代未发现阔叶植株,说明阔叶为显性性状,窄叶为隐性性状,A项正确;阔叶植株的自交后代出现窄叶植株,说明阔叶植株为杂合子,阔叶植株的子代表现为窄叶是性状分离现象,B项正确;由于阔叶为显性性状,窄叶为隐性性状,再结合题意可知,有60%的窄叶植株为隐性纯合子,40%的阔叶植株中有30%的自交后代出现窄叶植株,表明40%的阔叶中有30%为纯合子、70%为显性纯合子,所以原种群总体中显性纯合子占28%、杂合子占1

8、2%,因此,原种群中阔叶(显性)基因频率28%12%1/234%,窄叶(隐性)基因频率134%66%,即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低于窄叶基因的频率,C项错误;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60%28%88%,D项正确。7.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Aa和aa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30%、40%和30%。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如下图,则各基因型个体在此坏境中竞争能力的大小关系最可能为 ( )A.AAaa C.AA=Aaaa D.AAAaaa ,选B。8.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

9、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 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 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 【解析】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变,是由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A错;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2%+20%1/2=12%,B错;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4%+32%1/2=20%,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1%+15%1/2=8.5%,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C错;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丙地区

10、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 B. C. D.【答案】C【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正确;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

11、的方向,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的改变,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正确;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正确;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错误。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A.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B.猎豹捕食斑马C.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答案】D11.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B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

12、状的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D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一个种群【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生殖隔离的出现意味新物种形成,故A正确。达尔文认为适者生存,故B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正确。一个种群的个体是同一物种,故D错。12.一个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个体减少20%,AA和Aa个体分别增加20%。一年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A455% B20% C182% D156%【答案】A【解析】假设一开始该种群有100个个体,已知其中AA占2

13、5%,Aa占50%,aa占25%,则AA的个体数为10025%=25个,Aa的个体数为50个,aa的个体数为25个,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则一年后,AA的个体数目为25(1+20%)=30个,Aa的个体数目为50(1+20%)=60个,aa的个体数目为25(1-20%)=20个,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40)(302+602+202)=455%。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细菌在接

14、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新物种的形成需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故A正确。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是因为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故B正确。细菌本身就存在抗药性的变异,青霉素对其起到了选择作用,故C错误。自然选择是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D正确。14.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活动,他们先从全校的1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400名学生中(男女生各半)作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6人,男性色盲患者12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30人,那么在该校全校学生中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约为( )A. 6.75% B. 9% C. 13.5% D. 18%【答案】B【解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假定色盲基因是Xb,其等位基因是XB,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XbXb(XB+Xb)100%;又由题干可知:XbXb6人,XBXb30人,XBXB200630164人,XbY12人,XBY20012188人,带入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XbXb(XB+Xb)100%(623012)(2002200)100%9%,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15.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准,云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