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知识结构树.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518525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知识结构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数学知识结构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数学知识结构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数学知识结构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数学知识结构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数学知识结构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数学知识结构树.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数学知识结构树水冶镇一中 戚姣姣 要给学生一棵“小树” 教师必须先有一棵“大树” , 要给学生一棵“小树” 教师必须先有一棵“大树” 知识树就是知识网络,它概括性强,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 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才 能游刃有余。 下面我将从 6 个方面, 把对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 材的理解,与大家作以交流。 一、 课程总体目标与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 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 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

2、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 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 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 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基本理念有(六点) :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数学的作用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4、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介观。 6、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围绕课程总体目标和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对本学段 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将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3、统计与 概率、实践与运用四个领域进行阐述。 数与代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 运用代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 建立数学模型。 空间与图形: 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 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 注重所学内容与自然、 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 使学 生体会统计与概率,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 实践与运用: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 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何落实的: 走近学生你会发现他们收获很多: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

4、须的重要数 学知识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 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九年级数学教材的体例安排和编写意图 (一)体例安排 章前图直观新颖,引言引人入胜。正文有“思考”、“探 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形式为学 生提供思维发展, 合作交流的空间。 章后习题, 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

5、热情。 (二)编写意图 九年级教材在编写上从正确处理数学, 社会, 学生三者的 关系入手,注重培养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提 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内容顺序遵循认知规律,为 学生创造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空间, 为教师营造教学创新的 氛围, 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三、本套教材蕴含的“知识、能力、价值”目标体系(一)知识目标: 九年级教材包含四大领域,共 9 章内容,上册 5 章, 各章在内容上安排如下: 1、二次根式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次根式的乘除, 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

6、次根式的乘除” 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 一条是用 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 并运用二次 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 到,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 式运算的有关内容。 2、一元二次方程 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 式。 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 “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节介绍配方法、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 分别 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

7、题,使学 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 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 员旋转。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 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旋转也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中心 对称的概念。 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 中心对称图形的概 念。 “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 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 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4、圆 进一步认识圆, 探索它的性质, 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 让学生探

8、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 有关的结论,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与圆有关 的位置关系” 一节介绍了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 三种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 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 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 绍弧长公式。 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 最后介绍圆锥的侧 面积公式5、概率初步 学生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 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通 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涉及列表及画树形 图。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 一课题的研究

9、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 (二)能力目标 在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了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 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 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 体验数学结合的 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圆 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经历探索、 猜测、 证明的过程,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 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在 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让学生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频率 与概率是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学生的

10、学习兴趣、学习责任和 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等。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生的学 习策略、文化意识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渗透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获 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跨学科意识、记忆能力、分析 能力、逻辑思维、表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品质。 总而言之, 教材中的每个知识体系都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 养。 四、教材的逻辑结构 教材内在逻辑关系包括五个方面:知识纵向联系,知识 横向联系,有弹性保基础供发展,螺旋上升的概念思想,联系 实际形成应用。五、站在整个初中学段的角度该怎样处理这套教材九年级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 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 高, 并能在倾听别

11、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我们 充分注意学生的这一特点, 努力提供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索与交 流的时间和空间。 设置一些具有挑战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进 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 学知识;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 种策略思考问题、 尝试解释不同解答的合理性, 以发展其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 估和反思。 六、运用本套教材以来的感悟 有四点以下: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思考的火花; 2、使 学生享受合作探究的乐趣; 3、在教学过程中,学

12、生是主体,只有师生 互动、才能和 谐发展,为学生创造理想课堂。 4、只有有利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大面积的提高 教学质量。九年级数学教学故事水冶镇一中 戚姣姣在九年级数学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当堂问题基本都能当堂解决,给我一种“学得很不错”的感觉。可是一做练习题,问题就出来了,有的题用因式分解或换元法非常简便,可学生却只习惯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在对题型解法的选择上不够灵活。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节专门的节后小结课。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回顾已经掌握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哪几种,每种解法有何特点,适合哪种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将要点记录在纸上。学生们各抒己见

13、,而我对学生的回答并未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让他们通过解几道题后自己对自己的回答进行评价。接下来我向学生展示了几道比较典型的例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解法解同一道题,然后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并讨论交流哪种方法解哪种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较为简便。总结之后又做了几道相应的练习题。最后我让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再次起来谈自己的感触和收获,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思路清晰、回答也很全面。通过这节课前后学生做题情况的对比,我发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不仅达到了温故知新、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还使学生在复习回顾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我觉得对于课时较多的一节课或者一章课在学完后,都应该进行一节类似的小结课,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