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518310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浙江省长兴县洪桥镇中心小学 张慧兰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展现给我们是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画面,更是一段真挚的情感。为此,本课教学我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抓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词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 拭去浮华,回归文本、回归生本,正是要讲求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一、人文切入,品读悟情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让每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们的总是不同的阅读感受。因此,我制定了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的课时目标。以读为抓手,品词品句,深入感悟,

2、让学生们充分领略着这个文本独特的魅力。求正确流畅地读,求个性感悟的读,求充分有效的读,试图从多种读的层面来达成对文本的深入感悟。 二、扎实训练,培养习惯。1.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训练: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就是在于学生了解课文“说什么”的过程,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两次整体把握内容的语言训练。一次在检查预习时,让学生尝试从词语的初识和课文的回想来概括出课文中的两件事。第二次是在进入文本研读的时候,让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老人给海鸥喂食这件事中的三个画面。在小学高段,我觉得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整体感悟的能力。2.对抓细节感悟的训练:比如“三个褪色”的教学,先从

3、句子初步让学生有所想、有所思,然后通过材料的补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人不是真正的穷苦,而是一心为海鸥,让他们感受到三个褪色的连用不简单。又比如对“老人喂海鸥”这句话的教学,我分成了三个层次来进行处理:第一,让学生从印象深刻的老人的动作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细致入微地照顾;第二,通过对读,体会老人和海鸥之间的默契、亲密;最后,让学生想象进行表达,“有声有色“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中达成对老人喂食画面的和谐、美好的情感提升。3.对语文习惯养成的训练: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的,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文无处不在,语文习惯的培养也是无处不在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每一课文的学习,每一次语文活动的开展,其实就是一次次学生语文习惯养成的反复历练。如阅读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这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圈圈点点,三言两语,心有所思。如课前充分预习的习惯。六年级的课文篇幅很长,因此,光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前充分预习是课堂深入感悟的前提。因此,今天的课正是从检查预习入手,也是对学生的预习习惯的一次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