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欣赏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有感.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518284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欣赏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讲欣赏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讲欣赏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讲欣赏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欣赏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有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授欣赏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有感叶县实验学校 魏巧灵2010年12月30日上午第一节,在平顶山十四中,因参加名师评选活动决赛而讲授了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一课。课后的感觉是“郁闷”。一、“备”学生不充分。我所任教的学校在县城,班内有一半学生来自农村。对城市学校学生的知识积累估计不足。备课中,我认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均没达到预设的效果。1、内容安排采用了“分总”的欣赏形式,学生好奇心下降。为了能让学生听明白。我先让学生分段理解作品,再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作品。在我校试讲的效果不错。授课时降低了难度,采用为画面插入合适音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给学生两段对比鲜明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选择。我校的

2、学生选择起来很容易。也很有成就感。但市里的学生感到很“小儿科”,从眼神中流露出来:这么简单的选择题,也让我们做?难怪课中会有这样一段插曲:在播放供学生选择的两段音乐时,由于电脑故障,第二段音乐播放一半就停了。我慌忙“结束放映”又重新打开,音乐又重新播放了一遍。当音乐响起时,我说道:“在我们的期待中,音乐又响起来了”。听完之后提问。一名同学一改前面的风格。把手举得老高。我让他回答。他说到:“我选第三段”。(就两段音乐,要选第三段,这不是捣乱吗?)我镇静了一下说到:“这位同学的回答完全正确,他听得非常仔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把前面电脑出故障时的两段也算进去了,这样一来,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3、所以,他的答案是正确的”。教室里传来了掌声和唏嘘声。不知道是鼓励学生的回答还是鼓励我的评价。此问题以前,一直是和学生“斗智斗勇”,根本不知道他会忽然冒出来一句什么不着边的话。此问题回答完以后的后半时上课,很顺利。2、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抢答竞猜也宣告失败。在分段欣赏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安排了“创作抢答活动”。目的是既让学生聆听了音乐,又让学生体验了一把“创作的过程”。在我校试讲,效果较好。通过课前热身【我让同学们推选两位平时办事最公平公正的学生坐到前边,当裁判。把全班同学分成A、B两组,每组配一个花瓶。把事先准备好的36支布艺花放在推选出来的两个学生中间。然后做活动。A、B两组进行呼号

4、、举手比赛。比赛规则是:哪队的声音洪亮(A队必胜、B队必胜)、哪队举手人数多速度快哪队获胜,获胜队可得到花朵一支,插在本队的花瓶中。】学生参与的火焰已被点燃。在此基础上进行抢答,感觉也较自然。在我校推选的裁判都是班干部。在十四中上课同学们推选出来的裁判特别腼腆。让同学们呼号,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不愿意做。后来,我把举手的比赛也取消了。仓促上课。原设计的抢答,开始几道题还行。后来,越来越没气氛,只好选择指名答。二、课前没有和学生沟通。课前只问了一位女生,你们是哪个班的?然后学生进教室。组织课前热身活动,很勉强。学生用俯视的、怀疑的眼光看着我。可能学生从心理上不接受这位没有亲和力的老师吧!三、 “因材施教”没落到实处。赛后,我又把教案重新做了调整。按照“总分总”的欣赏模式,在我校又讲了一节,效果没有赛前试讲的好。由此,我又对“因材施教”有了重新的认识。在学生身上“城乡”的差别还真大。总之,这次上课与以往上课相比,带给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从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不尽人意的地方,太多太多。基本功不扎实、本学科知识积淀不够、没有走进学生心里、驾驭课堂能力欠缺等等。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我会努力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