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518230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园田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田园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品读诗歌的意象、意境。3、培养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熟读成诵,体会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的情感。2、赏析描写田园的语言,感受美丽的田园风光和质朴的生活情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诵读、讨论、点拨教学工具:多媒体、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设疑导入同学们,中国古代诗歌浩瀚如海,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其中,山水田园诗有如一簇翻腾跳跃的浪花。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和悠闲的田野

2、,借以反映现实、抒情言志。那么,谁是第一个写田园诗的人吗?(陶渊明)我们在初中就学过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和归园田居(其 三),现在一起来背一背归园田居(其三)!(学生齐背)最后一句陶渊明说,即使夕露沾湿了我的衣服也不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心愿。他的心愿是什么? (弃官归田)从官场到田园,这是一段怎样的历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陶渊明的归园 田居(其一),感受他的田园之旅,自然之行。(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1、言简义丰,往往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音韵 和谐。今天我们的主要方式是反复朗读,深入体会。朗读目标:音读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意读 读懂意象,

3、读出画面;情读读入情感,读出体验2、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点评字音和节奏)少无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守拙归。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后檐,桃李罗堂前。 人村,依依 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 笼里,复得 自然。三、品读诗歌,赏文析情(一)猜读标题,梳理思路一般来说,标题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因为大多数标题往往包含了内容、题材或情感等重要信息。“归园田居”,即回归到田园中去生活,这个标题可以引起我们思考什么问题呢?(板书: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怎样?)(二)研读开头八句1、默读开头八句,想想:这几

4、句写出了官场怎样的特点?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表现了官场禁锢身心、没有自由、没有活力的特点。(注意“适俗”“误落” “尘网”“羁鸟”“池鱼”等重要词语,联想到官场中追名逐利、阿 谀奉承、八面玲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投机取巧)他把官场比作“尘网”,突出官场像一张尘俗的罗网,把自己比作“羁鸟”和“池鱼”,令人联想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说明失去了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而 痛苦的状况,间接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向往。(“误落尘网”表达厌倦与追悔,重音在“误”,语调要低沉;“羁鸟池鱼”流露出痛苦与思恋,语速稍慢)2、 同时,诗人也有情感的直接表达

5、,我们读出来了吗?起句中“性本爱丘山”中的“爱”开篇明志,不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而且说明了 “为何而归”的根本原因 天性使然。(“性本爱丘山”表明心志,语气要坚定)哪一个字直接概括了诗人的 天性呢?当世人沉醉于喧嚣、争斗、虚伪的官场,陶渊明却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田”,可见他天性朴拙,喜爱自然,追求本真。(“守拙归田”要读出醒悟与坚定)3、我们齐声朗读开头八句。(三)研读中间八句1、陶渊明挣脱了官场的羁绊,回归到了怎样的田园呢?我们先把中间八句所写的田园景物标记出来,(方宅草屋、堂前檐后、远村墟烟、狗吠鸡鸣),诗人把这些景物组合成一幅田园山水画。这幅画美吗?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学生发言

6、,教师点拨:美在清新淡雅。诗人选取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等景物,都是农家常见的景 象。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诗人运用白描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勾勒出农家住所 及周围的常见景色,表达了住所简陋但是非常满足的心情。美在生机焕发。“荫”是“遮盖”,写出了屋后榆柳成荫,遮挡炎炎夏日,仿佛 让人感到清幽凉爽;“罗”是“罗列排队”,房前桃李芬芳、春华秋实的景象如在眼前。 无生命的房屋和草木似乎变得富有生机、情意绵绵。美在静谧和美。美在质朴平常。”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四句描写了怎样的农家生 活场景,请根据景物及其特征进行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点拨:天色渐晚,夕阳的

7、余晖映照着远处的青山,山脚下稀疏的村落隐隐约约、 时隐时现。几缕炊烟袅袅飘升,农人们从田间劳作归来,一家人团团围坐。深巷中传 来了几声狗叫,桑树顶上雄鸡打着鸣。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总结写景诗句的赏析方法:象特 情 境3、这四句我们怎么读出美、读出情呢?感情基调轻松、喜悦,语速稍快,语调稍高。重点朗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一句。指名朗读,教师点评、范读。4、 这八句诗,诗人捕捉了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把如此平淡的景色写得诗情盎然, 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生机有本真质朴。这与官场生活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从而表达了对官场的批判和对自然的向往。(四)研读最后四句请在最后四句中找出

8、蕴含作者情感的词语。明确:“无尘杂”:没有世俗之事的烦扰;“有余闲”:日子过得安闲舒适;“虚室 放下俗务,放空心情(读出如释重负的轻松闲适)。“久在樊笼里”与“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相互照应,而“复得返自然”与“性本爱丘山”首尾呼应,表示自己终 于实现弃官归田、回归自然的心愿。(读出失而复得、如愿以偿的舒心喜悦)。四、朗读背诵1、归园田居(其一)从对官场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清新动人,农村 生活的舒心自在,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厌恶官场的感情。聆听美读,体验跟读。2、 按照行文思路一一“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后如何”,根据关键词,试背全诗。指名背诵。全班齐背五、课堂小结陶渊明选择归

9、隐田园, 是由他独特的生活经历、 本真的思想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也许有点暂且逃离现实的思想,但是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在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苦恼之后,做出了归隐的抉择, 悟出了顺应自然、 乐天安命的人生真谛。作为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之一,陶渊明和他的诗文启发当代的我们去思考人与自我的关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学们,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或许会迷茫、疲 惫,甚至厌倦,我们依然可以用眼睛发现美、用心感受自然、坚持精神追求,努力达 到我与内心的和谐、我与自然的和谐。六、布置作业:思考:从陶渊明选择归隐的角度来看,结合所学过的课文, 以“我心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文章。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归去如何?无尘杂 返自然有余闲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爱丘山 尘网羁鸟暧暧依依樊笼池鱼狗吠鸡鸣清新淡雅、静谧安宁、纯朴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