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研究性学习与高考之间的关系.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5177280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历史研究性学习与高考之间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历史研究性学习与高考之间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历史研究性学习与高考之间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历史研究性学习与高考之间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历史研究性学习与高考之间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历史研究性学习与高考之间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历史研究性学习与高考之间的关系.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历史研究性学习与高考的联系及对策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研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中心内容之一,已经被广泛关注并陆续开展起来。但是,作为承担指导学生参加高考和为国家输送高等教育合格新生的任务的高中学校和教师,心中最担忧的是研究性学习的进行会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以致于影响高考升学考试的成绩,如果学校和教师心中这一个疑团不能解决,那么研究性学习就无法取得真正的进展,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拟从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与高考文科综合之间的相互关系,抛砖引玉,释人们心中之疑。(一)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产生的背景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

2、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而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在观察、模仿性学习的过程中,为发展学生自主地了解和独立思考人类已往的事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从而知道过去,了解现在,懂得社会,认识自己,并孕育一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以课题研究为典型特点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产生在知识经济即将来临,学生不断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知识又不断更新的背景之下,同时也是产生在其他国家轰轰烈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其中人才的竞争进一步激化的背景之下。而我国传统教育远不能适应这一时代发展需求。

3、在历史教学中表现出种种弊端,如教师、教材是学习的权威,学生被动而又机械地记忆、理解现成的观点;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脱节,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违背;考试特别是高考难、繁、深、细,以历史专业的难度要求学生,这就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研究性学习肯定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过程性、全员性、主动性和研究性,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而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二)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与高考文科综合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我国高考制度不断改革,探索一条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拔方式,如原先我国实行文科、理科分科考试

4、,各门学科都过多的强调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深度,在学科之间的客观联系则强调不足,使原本完整的知识被肢解。也正是看到这一不足,我国现在全部采取了3+综合的方式,强调知识之间的宏观联系,可以说,今天的高考制度改革越来越多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要求,具体到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与高考文科综合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1、两者基本目标相同。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主要是:知识方面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历史材料,有效梳理、鉴别、评价各种历史材料的能力,历史交流能力,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包括概念、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基本理论分析历史现象,总结

5、历史规律的能力,并能通过所学知识分析当今社会的类似问题的能力;行为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的科学研究能力;品德方面通过自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的精神,而高考文科综合考试目的就在于通过考试,选拔出一批符合以下条件的优秀青年:既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又能准确深入地加以理解,灵活多样地加以运用;能不断地面对新的情境,处理新的信息,并能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既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等。两相对比,应该是大同小异的。2、两者基本特征相衔接。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有:(1)开放性,即学习内容以教材为基准,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进

6、行了深化和扩展;同时答案本身也不是唯一的,因此答案也具有开放性。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国近现代史(上)设计了一节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课,其标题是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讨论的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接着教材用大量篇幅介绍了对这一问题的相关史料、参考论文。(2)体验性,即学生通过自身整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接触的相关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如前面所提到的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研究性课题,学生是在学习辛亥革命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呈现的相关信息的处理和学生本人的逻辑推理得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结论。(3)全程性,即从获取信息、整理信息、推

7、理和得出结论,学生是全程自己进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指导、顾问的作用。(4)主动性,即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主要由学生主动进行,这一过程中基本没有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特点。(5)探究性,即学生研究的问题本身并没有定论,学生进行的活动是对这一问题探究的继续。如“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这一课题,史学界也尚未定论。那么,高考中的文科综合又是如何与之衔接的呢?首先,自从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以来,高考试题明显带有开放性,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但有不局限于考试大纲,其答案也可以有自己新颖独到的观点,这就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完全衔接、完全体现。例如2003年上海历史试卷中的第36题,要求学生用世界眼光

8、,联系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理解分析南京条约抄件、总理衙门大臣在议事、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周恩来与尼克松在宴会上、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相关图片材料,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这道题目一是在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的知识体系,在评分标准上也是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因此充分体现其开放性。其次,现在高考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强调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2003年全国文科综合卷第41题,以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为中心进行考察,显然就和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与城市化、三峡大移民的热点问题紧密相连。2004年全国文科综合卷(内蒙海南等地)第40题、2004年全国文

9、科综合卷(江苏)第45题,2004年全国文科综合卷(湖南)第39题等与三农问题、开发东北和能源问题这些主题切入,2005全国文科综合卷(湖南)中考察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民族主义、万隆会议等,既与当今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问题相关,又与学生所见所闻相联系。以其为点切入考察有关历史知识,与这也就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中的体验性的内容。第三,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全程性在高考中也有直接体现。现在的高考试题中,通过知识的重现即可解决的问题减少,提供一个新的情境(包括文字、图片、表格等等)考查学生能力的问题在增加,2003年全国文科综合卷,试卷中共包含图表13幅,2004年全国文科综合卷(内蒙海南等地)也包含

10、图片共13幅,2004年全国文科综合卷(湖南)包括图表7幅,2005年全国文科综合卷(湖南)含图表12幅,同时,近两年的高考中都出现了考试大纲以外的内容,如2005年国文科综合卷(湖南)出现的凯末尔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学生必须自主地分析、总结、推理得出结论。 3、两者基本的操作程序相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首先选好课题,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如上图书馆查阅、到网上寻找、采访目击者、到现场实地考察等等)获取资料,再联系所学知识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寻找规律、得出结论,最后表述成文。学生在参加高考的过程中,试卷本身提供了主题,提供了相关的材料,学生必须联系所学知识在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寻找

11、规律,得出结论,最后书写在试卷上。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高考中研究性学习的选好课题、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的程序由命题人员完成以外,其余操作程序基本相同。可以说,学生完成高考试题的过程,就是一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4、两者体现的精神相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精神是使学生摆脱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形式多样地获取知识,把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成一种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近年来,高考也不断改革,把难度调整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高考试题也越来越充满情趣,越来越走向开放,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5、两者都以尊重学生的实际为

12、基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基础是学生通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其生理基础是学生的身体已基本发育,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从事较为复杂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具备全面进行研究活动的心理基础,表现在高中生的观察比较稳定、有目的性和系统性、更加全面深刻,已经能找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在思维方面,高中生已经能从一般的理论、原则出发,进行判断、推理,作出论证,思维的批判性大为加强,而且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大为发展,自尊自信。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也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基础,在试题的难度上有所降低,在答题要求上也是丰富多彩,有的题目允许学生在论证的过程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2003

13、年上海历史卷的第四大题为材料分析论证题,完全允许学生依据材料自由发挥。全国文科综合卷的主观题答案,允许学生在参考答案之外有自己的独创之见。因此,两者在尊重学生实际这一点上也是相同的。6、两者存在指导与被指导、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高考指导着我们日常的教学方向,体现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研究性学习作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中心内容必然在高考中不断体现,高考则通过不断通过增加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来推动研究性学习向更广泛更深入的进行。由于研究性学习已经在全国普遍开展,在高考试题中将得到越来越多地体现。 (三)通过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有效应对高考文科综合改革的对策通过前面论述,我们可以得知,高考和我

14、们目前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密切相关,如果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就不能忽视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一重要内容。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去通过完整研究性活动来进行,我们既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因此通过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有效应对高考文科综合的对策,必须是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首先,教师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我们要不断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首先还要有坚实的基础,如常识性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规律、一定的文字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应该是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基础知识的升华和抽象,可以

15、说,基础知识是所有能力包括学科研究能力的基石。没有过硬的基础知识,一切能力都是空谈。因此,研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我们放松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次,教师要处理好日常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带着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并且允许甚至是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允许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指出:“一个有创造性的老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地传递

16、知识的简单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包办,少把现成答案、现成结论传授给学生,因为传授现成的答案和结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其答案和结论留给学生的印象也不如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而得来的深刻。同时,教师如果在平时能倡导创造性思维,学生就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创造性能力,对于高考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在高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也就水到渠成了。第三,教师要处理好带有研究性意识的日常教学与开展几次专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关系,有计划地开展几次完整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只有真正的完整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获取知识的艰难和喜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这一研究性活动中,要转变自己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