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517671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9 大小:5.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预案编号: GXDY-01 预案版本号:2014-2.0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修订版)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四月II责 任 表编制单位: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发布: 审核:编制:目 录1总则61.1编制目的61.2编制依据61.3适用范围72基本情况82.1企业简介82.2自然环境概况82.2.1地理位置82.2.2地形、地貌和地质82.2.3气象、气候特征92.2.4河网水文92.2.5海域水文102.2.6海区生物资源状况113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123.1危险目标的确定123.2危险目标的危

2、险特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43.2.1危险目标的危险特性143.2.2火灾爆炸影响分析173.2.3危险目标对环境的影响204保护目标确定225组织机构与职责255.1公司应急处置指挥部255.2职责265.2.1公司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职责265.2.2应急救援专业队伍286应急救援保障326.1内部保障326.2外部救援336.3应急设施(备)与物资356.4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管理397报警、通讯联络方式407.1企业内部报告程序407.2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417.3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417.424小时内有效的内部和外部通讯联络427.5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427.6被报告人及联

3、系方式的清单437.7危险化学品料供应方联系的方式、方法438应急响应和措施448.1分级响应机制448.1.1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级)448.1.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级)448.1.3较大突发环境事件(III级)458.1.4一般环境事件(级)458.1.5公司级突发环境事件(V级)458.1.6部门级环境事件(VI级)468.2事故分级管理468.2.1应急处置原则468.2.2I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478.2.3级:重大环境事件488.2.4级:较大环境事件508.2.5IV级:一般环境事件518.2.6V级公司级环境污染事故528.2.7VI级部门级环境污染事故538.3污染事故现场

4、应急措施538.3.1事故救援程序538.3.2事故初步评估578.3.3事故预防与初期现场应急处理578.3.4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行动588.4危险区的隔离618.4.1危险区的设定618.4.2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628.4.3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628.5危险物质泄漏事故应急措施628.5.1泄漏处理注意事项628.5.2泄漏源控制638.5.3泄漏物处置648.5.4泄漏物处理措施668.6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处理748.7大气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758.7.1大气类污染事故可能影响的区域758.7.2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地点;758.7.3可能受影响

5、区域单位、社区人员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768.7.4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778.7.5临时安置场所788.8水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措施788.9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798.9.1抢险救援方式、方法798.9.2检测、抢险、救护人员防护、监护措施808.9.3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808.9.4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818.10应急设施(备)的启用819应急环境监测829.1点位布设、采样及样品的预处理829.1.1布点原则829.1.2布点采样方法829.2监测频次的确定849.3监测项目859.4监测方法859.5实验室仪器与器材869.6监测结果报告制度869.7监测人员的防护措施

6、8710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8810.1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8810.2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方式、方法8810.3撤离路线描述8810.4非事故原发点/非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8910.5周边区域的工厂、社区人员的疏散8910.6人员在撤离、疏散后的报告8910.7受伤人员救护、救治8910.7.1现场救护和医院救治8910.7.2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9010.7.3提供受伤人员的信息9111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921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9211.1.1事故现场的保护9211.1.2事故现场的洗消9311.2净化和恢复的方法9311.3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计划9312应急终止95

7、12.1应急终止的条件9512.2应急终止的程序9513信息报送、处理与发布9614恢复和善后工作9714.1善后处置9714.2保险9715应急培训与演习9815.1应急培训9815.1.1应急救援队员的培训9815.1.2本单位员工的培训9815.1.3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的培训9915.1.4公众教育9915.2培训的要求9915.3应急演习9915.3.1演习的目的9915.3.2演练分类10015.3.3演习的任务10015.3.4演练范围与频次10116预案评审、发布和更新10216.1预案评审10216.2预案的更新10216.3预案发布10216.4应急预案的实施10216.5预案

8、实施时间10217名词定义103附件1:应急专业组网络图105附件2: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名单106附件3: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名单106附件4:附近居民点及公司的联系方式106附件5:北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07附件6:宁波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21附件7:危险化学品料供应商及联系方式129附件8:相关批复文件13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杜邦(宁波)年产53万吨PTA项目投资主体变更后环保问题得复函(环函【2004】354号).12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精对苯二甲酸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06】640号).131浙江省环保厅关于浙江古纤道

9、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精对苯二甲酸改扩建工程(三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浙环建2009139号) .138附件9:危险废物转移联单142附件10:主要化学品的理化性质143附件11: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图152附件12:古纤道新材料股份公司消防设施分布图153附件13:重大危险源分布及应急撤离路线图154附件14:突发环境事件报告表155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专家评审意见150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评审会签到单151VII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应对环

10、境污染事故能力,对泄漏、爆炸、运输、非正常排放以及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性事故的隐患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所有员工均掌握事故后处置的知识,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按照预案要求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紧急疏散人员,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展影响到周围环境,将事故损失和社会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当地环境和下游水资源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11、主席令第32号,2000.4.29);(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1996.5.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2004.12.30);(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7)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10)关于加强企业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2004

12、15号);(11)国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200620号);(1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3) 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浙环函2012449号);(14) 关于印发的通知绍市环发20133号。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范围内发生的以下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1)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2)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它突发

13、性环境污染事故;(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4)其它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1.4 事件分级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III级)、一般环境事件(级)、公司级环境事件(V级)和部门级环境事件(VI级)六级。1.4.1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