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居民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技术导则》(试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5175663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6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华市居民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技术导则》(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金华市居民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技术导则》(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金华市居民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技术导则》(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金华市居民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技术导则》(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金华市居民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技术导则》(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华市居民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技术导则》(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市居民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技术导则》(试行)(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华市居民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技术导则(试行)20181106发布20181201 实施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前 言随着金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及绿色智能居民住宅的规划建设,尤其是智能电网建设的迅速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家庭高科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居民住宅电气工程的建设合理性、供电可靠性、运行经济性等越显重要。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推进居民住宅配电工程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保障居民住宅配电工程的建设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根据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地方实际编写了金华市居民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技术导则,以利于指导本市居民住宅工程供配电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2、。本规定共分八章,主要内容有:、总则;2、术语和定义;3、供配电系统;4、变配电装置布置;5、配电线路选型及敷设;6、配电自动化;7、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8、防雷和接地。本导则由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金华市双溪西路428号,邮政编码:321000),以便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参编单位: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金华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批准单位: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起草人:张 波、赵寿生、王 鹏、邹家阳、潘厥勇、胡正伟蒋 峥、

3、葛爱莉、陈 波、陈将生、舒永强主要审查人:潘巍巍、崔建业 目录 1总则11.1主要内容11.2相关要求11.3适用范围11.4规范性引用文件22术语和定义43供配电系统73.1一般规定73.2负荷分级83.3负荷计算83.4居民住宅户外配电系统103.5居民住宅户内配电系统114变配电装置布置134.1环网室134.2小区配电室144.3变压器154.4中压环网柜154.5低压开关柜164.6表箱表计165配电线路选型及敷设185.1中压配电网185.2低压配电网185.3竖井布线195.4电缆敷设196配电自动化227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237.1基本配置要求237.2充电设备供电与配电要求

4、238防雷和接地25技术导则用词说明261总则1.1主要内容1.1.1为规范金华市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装置标准,全面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标准,使居民住宅小区的供配电装置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整体美观、维护方便的目的,特制定本技术导则。1.1.2本技术导则明确了金华市居民住宅工程供配电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应遵循的主要技术标准,规定了供配电系统、变配电装置布置、配电线路选型及敷设、配电自动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及绿色建筑等技术要求。1.1.3未尽事宜,参照国家、行业标准执行。1.2相关要求1.2.1居民住宅工程供配电设施的规划建设应符合电力规划和城市规划。居住区供配电系统规划应与居住区

5、详细规划同步进行。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电力设备运维环境,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居住区应结合电力专项规划和居住区规模等级配套建设预留相适应的供配电设施用房及通道。1.2.2居民住宅配电工程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所址环境、地区供电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1.2.3居民住宅工程供配电设计应按照现行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规定的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1.2.4新建居民住宅小区的充电设施应与居民住宅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1.3适用范围1.3.1本技术导则适用于金华行政区域内的新建居民住宅小

6、区10kV、380V/220V配电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改建、扩建的居民住宅工程、农居小区、居住组团等可参照本技术导则执行。1.3.2居民住宅工程配电设计除应满足本技术导则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1.4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导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GB36040 居民住宅小区电气技术规定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

7、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96 居民住宅设计规范GB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368 居民住宅建筑规范GB50613 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50981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T50293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规范GB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3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14549 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JGJ242 居民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

8、GJ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03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规范JGJ100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DB33/1092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121 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DB33/1006 浙江省居民住宅设计标准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2016版)中国电力出版社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术语和定义2.1居民住宅小区居民住宅小区是指按照城市统一规划,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相对封闭、独立的居民住宅群体或居民住宅区域。2.2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从电网电源点起至居民用电设备及相关低压供电公建设施的电气设施。2.3公共服务设施与

9、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含中小学、幼儿园、医疗服务机构、会所、居委会、银行、商业服务网点等)。2.4多层居民住宅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居住类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民住宅建筑。2.5高层居民住宅高层居民住宅指建筑高度大于27m的居住类建筑,其中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建筑为二类高层居民住宅,居民住宅建筑高度大于54m但小于100m的建筑为一类高层居民住宅。建筑高度100m及以上的居住类建筑为超高层居民住宅。2.6中压配电网额定电压为10kV的电网。2.7低压配电网额定电压为380V/220V的电网。2.8小区配电室内设有10kV进出线和中压配电装置

10、、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监测及计量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等的配电场所统称为配电室,按用途分为小区公用配电室和小区专用配电室。2.9环网室(箱)设有中压进出线配电装置,用于中压电缆线路分段、联络及中压侧功率再分配。户内为环网室,户外为环网箱。2.10低压电缆分支箱用于低压电缆分支的装置。2.11电能表计量箱内设电能计量表计、进出线开关等设备的箱体,简称表箱。2.12计量间公共设施负荷集中计量的配电室。2.13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利用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2.14配电自动化主站配电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

11、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电网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2.15配电自动化终端安装于中压配电网现场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主要包括配电开关监控终端feeder terminal unit(即FTU,馈线终端)、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ansformer terminal unit(即TTU,配变终端)、开关站和公用及用户配电所的监控终端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即DTU,站所终端)等。2.16分布式电源布置在电力负荷附近,能源利用效率高并且与环境兼容,可供电能或热(冷)源的发电装置。2.17孤岛现象光伏电站与主电网解列时仍保持对局部电网继续供电的状态。孤

12、岛现象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现象和计划性孤岛现象。2.18居民住宅户外配电系统电源接入点至电能计量表箱的配电系统,由10kV环网室,10/0.4kV的小区公用配电室及10/0.4kV小区专用配电室,10kV线缆,380V/220V线缆,380V/220V封闭母线,母线始端箱,低压电缆分支箱,路灯线路(含电缆、灯柱、路灯、路灯配电箱),分支电缆,电能计量表箱等组成。2.19居民住宅户内配电系统电能表箱以后的配电系统,由表后进户电缆、电线,低压住户配电箱,室内绝缘线路、插座、灯具、开关等组成。2.20远程自动化抄表系统由带通信接口的电能表、数据采集终端、通信通道、后台管理系统所组成的所有装置的总和。2

13、.21充电设备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提供电能的专用设备,本技术导则中指慢充桩和快充桩两种充电桩;按使用用途分为自用桩、专用桩和公用桩。2.22绿色建筑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用建筑。3供配电系统3.1一般规定3.1.1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应符合现行的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的相关规定。3.1.2新建居民住宅小区的配电工程,不应采用架空线路配置,改建的居民住宅小区配电工程,不宜采用架空线路配置。3.1.3居民住户采用10/0.4kV的小区公用配电室供

14、电,装表到户。居民住宅小区内公建设施、道路路灯等负荷宜采用公用变压器供电。3.1.4当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时,应优先采用并网系统。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电压等级可根据装机容量进行初步选择,参考标准如下:8kW及以下可接入220V;8kW400kW可接入380V,最终并网电压等级应根据电网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选论证确定。若中低两级电压均具备接入条件,优先采用低电压等级接入。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统应明确用户进线开关、并网点位置,对接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线路载流量、变压器容量进行校核。3.1.5为确保电网检修人员的安全,在与低压分布式电源连接的系统电网侧必须安装低压反孤岛装置,在用户侧必须安装专用开关。专用

15、开关具备在市电失压或电压小于一定值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内自动动作脱离电网,防止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倒送电。3.1.6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应根据其建设规模设置相应数量的10kV环网室,总建筑面积超过60000m2应设置一座,且每增加100000m2增设一座。60000m2以下的小区有专变或双电源需求的,也应设置环网室,环网室的接线宜采用双环网(加母联)接线。3.1.7综合电压降、线损、安全经济运行及远期负荷增长等因素,规划设计时,小区公用配电室应尽可能深入负荷中心。低压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00m,变压器容量和台数的设置应按照低压供电半径划分区域,满足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需要。3.1.8居民住宅工程配电设施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并确保居民住宅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