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516520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临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临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新民二小 刘美荣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下教材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在这篇课文教学中主要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眼部、手部的动作和神态,写出了严监生的吝啬。除了细节描写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 我是分两个板块进行教学的,第一版块是体会严监生的病重。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体会:第一方面从“诸亲六眷”、“五个侄子”、“医生”、“管庄的家人”等的行为体会严监生的病重,体会侧面描写。第二方面从“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这些直接描写去体会严监生的病重。在读到“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手指头。”这里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病那么重了还不肯断气?是否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交代清楚。” 第二个版块是学习诸亲六眷的猜测和严监生的反应,体会严监生的吝啬。先让学生填写表格,理清文章内容。重点研

3、读描写严监生反应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摇了两三摇”“睁的滴溜圆,狠狠摇,指得紧”“把眼闭着摇头,指着不动”这些句子,感悟严监生从急切到绝望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他的吝啬。在这里还进行了课外资料的拓展,补充儒林外史中写严监生家境和严监生吝啬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他的吝啬,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关注语言,关注表达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特别是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揣摩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古典讽刺小说。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首先是古典白话文和现代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初读课

4、文时引导学生反复读,把文章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理解古典白话文中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的词语,例如:“诸亲六眷”“再不回头”“一声不倒一声”“登时”等等。理解一些通假字,如:“已后”、“记念”等。理解了词语之后,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因为这是古典讽刺小说,很难读。所以在初读这一环节,我就安排了很多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个别读,目的是为了读通课文。 其次,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写法值得关注,比如“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讽刺写法”等。在第一版块,体会“严监生病重”环节时,我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么写严监生病重的,感悟“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在体会“严监生吝啬”这一版块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通过抓

5、住人物眼部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这种写法。另外,让学生感悟,用这种平时难以理解的行为来写一个人,这种写法就叫讽刺。 二、细读文本,走进人物内心要真正感受严监生的吝啬,必须细读文本,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去思考:“那是怎样的摇头?”体会严监生的失望。“面对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它的内心怎样?”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体会严监生的绝望。“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

6、监生的吝啬。 三、注重学法指导叶老认为学习要高效,必须加强方法的指导。因此,在本堂课中我多处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揭题时一个学生知道严监生的监字读第四声,知道监生就是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号。教师能及时表扬他,引导学生知道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来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整体感知文章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借助课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概括,让学生说说 “严监生临死前怎么样?”,用这样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在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写一写的方法去读。在学习重点句子的时候也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去感悟人物的精神。总之,在教学中我努力把一些学法的指导渗透在教师的导语中,教师

7、的评价语中,教师的小结语中。不足之处:1、古文读法不够重视 这是一篇古典讽刺小说,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体现字正腔圆,读出古文的韵味。但是,我在教学中没有注意这一点。在初读的时候三位同学读的非常流利,我就大力表扬,然后匆匆过场。如果能在这里引导学生注意读古文的方法,让他们再读慢一点,读出古文的味道来。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其他同学也会注意这一点。在以后读古文的时候,学生也会运用到这种方法。2、字词教学缺少方法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字比较难读,例如“挑”是一个多音字。在“挑掉一茎”中读第三声。在检查字词这一环节中,学生读错了,我及时给予纠正。但是,到学习课文的时候,还是有同学读错了。反思这一字的教学,我觉得,我对这个词语的教学不够扎实。我的实践导师王老师给我指出:如果能在这一环节放慢一些脚步,让学生说说解释为什么的时候读第三声。这样,学生理解了字的意思之后再读词语印象会更深刻。另外,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部分词语的感悟不够到位,有些环节的处理不够妥当等等,这些都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