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有1.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51644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恐龙无处不有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恐龙无处不有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恐龙无处不有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恐龙无处不有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恐龙无处不有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恐龙无处不有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丹东市振兴区汤池中学 林雄一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2.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顺序(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难点: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设计(一)导入1、恐龙的相关画面,并解说: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最重的可达90吨(目前的大象只有6吨),曾以9001200属类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可在6500万年前,恐龙却灭绝

2、了,只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各样恐龙的化石,那么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预习检测:(试卷的形式)1、作者简介2、看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3、看解释写成语注:组长根据教师出示的答案进行批改,并总结,以小组的形式向全班强调该注意的内容。(二)初读课文明确说明内容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先自读练习复述,后组内交流,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三)教师导学反馈释疑1、总结;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后来泛

3、大陆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得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推理论证得出结论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成板书)3、看视频板块运动理论 (四)拓展延伸讨论:恐龙化石的发现是属于生物学,而板块构造属于地理学,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有新的发现,由科学家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提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大家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来谈。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

4、谈谈感悟或体会。备:生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生2:伦琴发现X射线,对医学很大的影响,还可做探测机器,测出土层厚度,钢板厚度,做夜视仪。瞄准器。居里夫人的发现,核电站,军事上的用途。生3:有人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概括为“两个苹果”理论。一个苹果是砸向牛顿的那一个,它促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带来了科学的飞速发展。另一个苹果是亚当夏娃偷吃的那一个,它带来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生4: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蒸汽机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五)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悟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