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3KB
约3页
文档ID:555160006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1/3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小数1号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教材的编排重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安排了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的,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学情分析:作为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对此也有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估测意识和测量方法;但作为年龄较小的学生好动性较强、表现欲也强,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实践活动要设计的有序、有效,才能实现本节课的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使学生认识毫米,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学生尺、1分硬币、储蓄卡、房卡等物品、合作学习时的表格(课件及每组1张)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2分钟)1、请用你的方式告诉同学们1厘米、1米有多长2、 你还知道关于米和厘米的哪些知识?1、学生用语言、手势等方式来表达2、学生自由表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为后面的新知铺垫合作学习(10分钟)1、小组的4名同学分别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入表格中课件显示并分发每组)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3、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4、揭示、板书课题1、学生分小组估测、填表2、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厚3、交流测量的结果让学生在估计、测量、交流等活动中体验毫米产生的意义同时利用填表格来驱使任务的完成,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自主学习(5分钟)提问: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厘米=10毫米1、学生观察、发现2、汇报、交流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毫米和厘米间的关系,多交流发现的过程,来突破教学重点探究深化(12分钟)1、提问: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2、提供生活中的物品:1分硬币、储蓄卡、房卡等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3、说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的长度要用“毫米”作单位1、学生自由比划、表达2、量一量课本中几页书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3、回答后具体测量1-2个物品的长度设计的活动让学生从模糊到清晰的建立1毫米的表象,再到具体测量,来突破难点练习拓展(8分钟)1、课本第3页“做一做”2、练习一的第1题3、课后调查:今年七月份我们地区的降水量是( )毫米。

1、2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进行课外调查通过练习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学有所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小结(3分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对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排排序自由回答通过课堂小结对知识的总结、梳理板书设计: 毫 米 的 认 识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课后反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