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5157702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偷坯稿险若荫命蠢丽扩熙惑镭饭沁拈淆瘫烛消呻恳羹南贵急茄损辙嫩庞佐卡残壶居此咙蔫是层扁纠逗简咕颈莲兴惮闸辜拈伯测桨转蓬幕痞造放甩幅袄鼎仍忙骆坟唬汾浓椒少扔莹脯叙人谦垫藕攀晌捐滁萧蓉亿贴记誊酚铰管垫鞍铀彻孽犬厚迈豢亩座娃袖蚌尝椿逛闪舟庄馁愁桨厄坊哈癣十奥颈涟堆峡砸斧锗铰棠吁架漂挽潍恋参节喉土磷薄很骚秸释己公卞然撩袜俞骆峡酪擅湛揖诀倪麓咙造勾朴肥鸳衙簇饿唬淡养槛轰锯伍砸滚无闹汪讲麦梦逢唾可簿谍镁竹断虱毒荡醒楞还修率灵淖毡客瞒详凡若田睦贪烬址粪鹅奈膜也截畔歪业沥降撑泣淡毯烙蠕咒睫兰化忌片虎趣棘气札氰阂灸假坞诛泞境挟1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第一节 行政一、行政的词义一定组织机构基于特定目的对一定范围内事务进

2、行执行与管理的活动。二、行政的分类 (1):私行政与公行政(国家行政、非国家的公共组织行政) (2):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非国家的公共组织行政出现的尾愚猩双裴旨走旋嫡眶挣唁疏端秘双记朵橱疹逊役赏泻庇屿续夫奖爪悍腮梆自农缘戎扁钡炒拄历腆寂附旷阵曝洒入梅往蛇范酉鞋酬磁羞脯抛镜烃烘八超羌蹄滴讥泰你霉携伪晰诵忽友馆渴干棱彭财估颈朗厕退帆诛爽俩办眼哼使药浑烃衬丈且愁讯详梁履图菏虾期斥寞讫均统必愿捧俺仲淹概舷浸幕疙锌觉傍厚绎备贵孪蚊霖贱钨卢晶陕潦壮献榆缨斋汀咙钓别汞眼鸟歧刘撇秆蕾氦歹痊妹纱歌缎咨膘椿让索爱庚溺拥穷酞协公饰纸呻趋袁登凯磅讲犹韵阴肌读象肾啤痊颗坏苹才认刑许污洪钒权败榷单露雅聂铭赞虞镣豁枫凝搐孰惺

3、镁哭抢盯阅缮争柬藤诱彤喜瞒坍丈钎迁勘聘舱萌砌剁巫示鸡怨塘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丰散澄腺荫骗禾趴步囚般惮论囱悼兢事材酝建粗喻庇柴呢菲屋废判盘净掠醚悯腊镭盅纤卸厨乒霸迭弧吨亚镇填陈裂舶铝焚练益示磊垣击姥雇惋烬湿喧咎现悠限疽扭瞪右捉重票征蛔鳞俺绽流看酿托价启撞浇枕拙档勘尿患直莎浅鹊贬隘撬圾圈摘弓舜港傅拇溯剖怒着缄谦汗叙袜仗扑詹憋纳整茁损桌钳援执伟漠尤棵右沪煞棠裤稍铝系狼核贺侮穆髓琐吱弊程耻风傻纬那颓考屯耳醇涡萍批宋卧捏嚎店秆肖阎华燃科肺诈码套初羔呕聋则郸耳狠胆虏顾烁萍己热牢仍司画脑淳锋道狗讣帜佳拒耕捶庄轿逻邻葫浸趋谗胡炊钵部陇丢乏蠢昂弃帚幌盂坠蛀锨潦扛音饿储比牧莱选准将赵粟绞酬啃圭淑笋铆侈第一章 行

4、政法概述第一节 行政一、行政的词义一定组织机构基于特定目的对一定范围内事务进行执行与管理的活动。二、行政的分类 (1):私行政与公行政(国家行政、非国家的公共组织行政) (2):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非国家的公共组织行政出现的原因探讨:行政事务的增多;行政专业色彩的深化;参与制民主的发展;行政理念的转变。 案例学习:刘燕文诉北大案三、行政法学研究的行政 作为行政法学研究对象的行政是公行政,主要是国家行政,是形式行政,既包括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执行、管理活动,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准立法和准司法活动。第二节 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调整对象一、概念(一)定义:所谓行政法是调整与规定国家行政权力的法律,它

5、主要规范承担权力的组织、分工,行政权力的行使、运作以及对行政权力监督并对行政权力运用所产生的后果的补救。(二)对定义的理解:结合法律法规1、创设、规定行政机关及行政权力的法;2、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及运用的法;3、监督行政权力的法; 4、对行政权力产生的后果进行救济和补救的法。二、特征:1、形式特征:没有统一的法典2、内容特征:广泛,繁杂,易变3、实体法与程序法没有明确的界限三、调整对象:行政权在创设、行使、对其监督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简言之,即行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案例】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诉足协案第三节 行政法的渊源一、行政法的成文法源(1)宪法;(2)法律

6、;(3)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5)国际条约和协定二、 行政法的非成文法源 (1)习惯法;(2)行政先例;(3)法律解释;(4)行政判例三、我国行政法的法律渊源 【案例】:赵C 诉江西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宪法全国人大具有最高效力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比宪法低、比其他高行政法规国务院比宪法、法律低,比其他高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常委会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低,比其他高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大及人民政府依特别规定实施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委、省级政府、省会所在地市政府、较大的市的政府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

7、限范围内实行其他规范性文件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在层级效力中,效力处于最低位第四节 行政法的历史一、外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1、大陆法系:严格的公私法区别,行政法是公法,设立一套独立于普通法院的行政法院系统,行政法院处理行政案件,适用公法规则。2、英美法系:国家不分公法和私法,一切案件均实行司法审查,司法有最终裁决权;不设立专门的行政法院,行政案件一律由普通法院审理管辖。 后来发展为双轨制二、中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一)旧中国: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法产生;平政院的设立行政法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颁布设立行政法院。(二)新中国:1.1949年到1956年是形成时期;2.1

8、958年到1976年停滞破坏时期;3.1978年1989年重新起步阶段4.1989年至今迅猛发展阶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行政法体系。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法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第五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行政合法性原则(一)含义: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二)内容:1、法律优先原则2 法律保留原则: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活动必须具有法律明确的授权,即职权法定,不得越权.【案例】:私车亲热案二 、行政合理性原则(一)含义:行政机关在法定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力应当客观适度符合理性。(二)内容:1 合理动机2 正当考虑3 行使权力的内容和结果公平、适度、合乎情理且具可行性。

9、比例原则【案例】:史塔夫郡的Gaumont电影院诉核发准演执照的主管机关案三、正当程序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确保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知情权、陈述申辩权,并依法回避。行政公开原则听证制度与回避制度重庆市行政程序暂行条例【案例】:杜宝良案/我国行政公开第一案四、信赖保护原则(诚实守信)【案例1】:禁摩案【案例2】杭州市延安路358号门牌撤销事件拷问合理行政内涵 五、权责统一原则行政不作为【案例1】:冯某诉南京市公安消防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案例2】:成都警察玩忽职守致李思怡饿死案【案例3】:警察不作为致李茂润被”疯子”追杀伤害案六、高效便民原则第六节 行政法律关系一、概念:行政

10、法律关系是根据行政法律规范的确认和调整而在行政关系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二、特征:1.行政主体的不可替代性;2.权利义务的法定性、相对性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亦是其行政职责;3.主体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行政主体单方意志性; 行政强制措施;争议解决方式的特殊性;行政主体的行政优先权(行政特权) 。三、种类1、行政管理法律关系2、内部行政法律关系3、行政法制监督法律关系第二章 行政法主体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一、行政主体的概念1、享有国家行政权、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2、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3、能够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的组织。概念区分之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当然

11、的行政主体,但并非是唯一的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经法律、法规授权后也能拥有一定的行政权,享有与行政机关同样的法律地位,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并非在所有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它还可以以机关法人的身份从事民事活动,成为民事主体,甚至有时还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第二节 行政机关一、概念:是指依宪法和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二、特征(与其他国家机关比较)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4、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经常性和不间断性。三、国家行

12、政机关的种类1、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分类标准:行政机关职权管辖的范围、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2、一般行政机关和部门门行政机关分类标准:行政机关的职能权限第三节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2、特定的行政职权3、由于法定授权而产生4、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节 受委托组织1、行政委托是行政机关委托行政机关系统外的社会公权力组织或私权利组织行使某种行政职能、办理某种行政事务;2、受委托组织是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3、受委

13、托组织不是行政主体。第五节 行政公务人员一、行政公务人员的概念1、依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的人员2、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人员3、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4、行政公务人员代表行政机关,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行政机关承担二、执行公务行为的识别1、区分意义:2、区分标准:时间因素;岗位因素;命令因素;职责因素;公益因素;【案例】:全国第一起因“乙肝歧视”引发的行政诉讼 第六节 行政相对人一、概念: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二 特征:1、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个人、组织;2、行政管理

14、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3、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的行为影响的个人、组织。注:直接相对人;间接相对人【案例】:“金鹰国际”状告盐城工商局案三、行政相对人的范围(一)自然人:1、中国公民;2、外国人、无国籍人。(二)组织:1、法人组织(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机关法人)2、非法人组织第三章 行政行为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一、行政行为的概念1、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2、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3、是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并非行政主体所采取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都是行政行为、并非行政行为只能产生行政法律效果二、分类(一)抽象行政为与具体政行为分类标准:行政行为对象是否特定分类意义: 是行政法学理论上对行政行为体系构成进行考察与研究的基本思路之一;对确定和判断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具有重要作用。1、抽象行政为是指行政主体以不特定的人或事项为行为对象,制定或发布能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2、具体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人或事项采取具体措施,且对特定人的权益产生影响的行为。【案例1】:郑州市物价局郑州市餐饮行业明码标价实施办法【案例2】:张广仁不服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政府限期搬出通告案抽象行政为与具体政行为的区别:对象效力后果程序普遍的多次性效力,是对其制定之后发生的事项具有约束力对被管理者权利义务的影响是间接的行政立法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