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资源要立足于现实.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5152613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资源要立足于现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资源要立足于现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资源要立足于现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资源要立足于现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资源要立足于现实.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资源要立足于现实周云吓摘要: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开发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要立足于当地社会环境,学校实际,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知识体系的现实情况积极探索。关键词: 生物校本课程 现实 开发利用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出现标志我国中小学开始告别长期单一国家课程,逐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学校、地域、文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地方性,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校本课程资源的开

2、发应该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基础,社会进步为主导,充分反映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体现社会进步的优秀成果。校本课程还要立足于学校所在地区发展状况、学校设备、学校管理、师资等现实,脱离现实的校本课程是空洞,不符合实际,是难于实现的。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开发利用。 1 立足本土,开发资源,形成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要从当地社会生产中挖掘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生物校本课程素材。云霄县地处南亚热带,其独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孕育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蕴涵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以保护红树林湿地、湿地水鸟、优质水产种质资源为主要对象的湿地类型保护区,是我国回归线以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

3、丰富的红树林湿地,其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物群落,珍稀的濒危物种等在环境保护、教育和科研领域都有十分重要作用,是我校师生开展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我校老师与其他校老师联合编写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校本课程教材一套。 云霄的种植业、养殖业非常发达,是全国著名的枇杷之乡,也是泥蚶、锯缘青蟹的重要养殖基地。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发,使学生亲近自然,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了解社会,热爱家乡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2 从学校实际出发挖掘校本课程资源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要从学校实际出发,选题要注意可行性和实用性。所谓“可行性”即是我们的选题必须注意到两方面:一方面

4、所需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是具备的或是经过努力可以得到的,再一方面就是注意选题要适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负担状况。对不同的年段的学生要安排不同活动的内容,工作量也不宜过大。例如我们在七年级学生进行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时,要根据我们地区的花期表及有关书籍上提供的昆虫活动时间来安排学生活动。根据课题植物的根、茎、叶生长规律安排学生到学校的小菜园对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生长进行记录,最后懂得蔬菜、水稻、甘蔗、水果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规律,从而懂得如何施肥、灌水、施药等。 实用性的考虑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内容相联系,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要将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的生

5、活世界联系起来。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要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谈会等方式,让学生确定兴趣的知识。例如,我们选择学校食堂饮食营养调查,学生学习了人体需要营养物质,认识到不可偏食,通过学校食堂饮食营养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偏食的危害性,并促使学校食堂合理安排伙食。这一课题是与学生身体健康直接联系的,是一个能吸引学生的活动课题。例如荔枝、龙眼、枇杷的高产栽培技术这一课题是与学生毕业后关系密切课题,因为本地区家家户户种有荔枝、枇杷、龙眼。学生的家庭种植者都在寻求种好荔枝、龙眼、枇杷的高产技术,学生在这方面受家庭影响很大。当教师说到为什么有些

6、年份龙眼、荔枝少结果或不结果。即使讲到花芽分化的知识,植物激素的知识,温度的知识,植物体内碳氮比例较高深的生物知识,学生也都一直追问到底,非弄清楚不可。在实行嫁接、压条育苗等实用操作技术时,学生都逐项去操作活动,说到施肥、落水、疏花等方法,更是非弄清楚不可。 从以上两条原则出发即可行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课堂生物知识和我们所能接触到的生命现象,以“为什么”或“怎么样”为题,就能开发到大量的校本课程。 3 从学生的兴趣、需要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要将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与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及知识的形成过程结合起来。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

7、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应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开展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学生所提到的课题来源广,但发现适当的有价值的主题却很困难,关键是缺乏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指导学生生成主题,关键在于教师要确实转变对自己、对学生的看法,要充分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及发展需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精神,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释放,学生发现的问题就可能成为主题。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聚焦热点、难点,质疑这些事件背后的意义,引发问题思考。关注自身成长中的困惑,关注日常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现实,理解现象,多问为什么,就

8、会发现有意义的主题。例如学生曾提问这样的问题:被虫吃过有虫眼的蔬菜就是安全无毒的吗?这说明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此可以尝试将有关绿色食品的知识作为一个主题。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成为主题,什么样的问题能成为有意义的校本课程主题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论证:第一,主题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对学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识是否能产生实质影响。第二,主题是否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在学生能力、经验与教师教育要求、教学条件之间寻求平衡。主题的选择应基于并高于学生,落实于基本的教学条件。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筛选。优先选取具有较

9、大育人价值,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校本课程资源。4 从各种信息媒体收集校本课程资料从各种信息媒体获得知识也是学生知识体系构成的重要来源,在日常信息媒体中常会出现有关生物与环境的种种信息,有些信息可以转变为校本课程。例如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水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对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可以从实验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作为探讨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预防课题的切入点,既切实可行又可操作性强,小中见大,印象深刻。又如课题家庭洗涤剂与水体富营养化则是从日益严重的水体污染影响百姓日常生话的水体污染,影响百姓日常生话的蓝藻大规模爆发事件受到启发。5 对教材进行拓展性开发校本课程教材是学生知识体系构

10、成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具有简约性、概括性的特点,许多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只能一带而过,这些内容在实践中往往应用广泛,如果进一步探讨、延伸,使之具体化,则成为一个个校本课程,如可以将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作为课题,让学生到本地公园将军山公园游玩,把将军山公园的植物进行分类,然后编写将军山公园绿悠游小图册。 要重视对教材中拓展型知识的应用,对教材的应用要由原来的“教”转变为“用”教材,如果我们把对教材的开发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就会形成教材拓展性校本课程,生物教材中的实验、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拓展性校本课程资源,有计划将学科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其成为规定课程以外的课程,例如在编写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校本课程中,我们就可以把开展有关保护区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有机整合到教材里。 总之,学校应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资源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要提高对校本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和开发利用能力,立足现实的生活、学习实际出发,不断积累,逐步深化,不断优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一套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校本课程资源。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范兆准、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教育评论,200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