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案例.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5151462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活动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幼儿园活动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幼儿园活动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幼儿园活动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幼儿园活动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活动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活动案例.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1角色游戏案例:分食物沙池里,妮妮用铲子快速地将沙池表面上的干沙拨开,从底下挖出湿沙,一铲一铲装进一个盆子里,装满后又用铲子将盆里的沙拍紧,再装,再拍紧,直到满满的、紧紧的。然后快速地将盆倒扣下去,小心翼翼地将盆拿起来。“一个蛋糕做好了,”她自言自语道。又用铲刀从中间切开,一分为二。半个铲到一个纸盘里,另外半个铲到另一个纸盘里,一手拿一个盘,走到两个客人老师面前,说“请吃蛋糕吧”。马上,她又做了一个蛋糕,这次她用铲子从中间横一刀,竖一刀,分成了四块,放到四个盘子里,嘴里叫喊“卖蛋糕唻”。指南健康领域子领域动作发展目标3: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P8活动室一角的小餐厅里,妮妮将六颗汤团(

2、木珠子)放在两只小碗里,每只碗里放了3颗,准备给两个小娃娃吃,强强又抱来一个娃娃,说“我的宝宝饿了”。妮妮便从一只小碗里拿出一颗汤团放到另一只小碗里,这时三只小碗里分别是3颗、2颗、1颗,她看了看,又从装3颗的碗里,拿出1颗放到只有1颗的碗里,这时每只碗里都是2颗汤团了。她对强强说:“三个宝宝吃汤团”。案例2 运动游戏:滑滑梯户外场地上,强强从滑梯上坐着滑下来后,便直接从滑道爬上去,没爬两步就趴着滑了下来,他尝试了几次不同的方法往上爬,如两手分别抓住滑道两边双膝跪着爬,弓着身体双脚向上爬,一条腿膝盖跪着另一条腿用脚一次又一次。 他又从楼梯走上滑梯,然后趴下头朝下试图倒着滑,但估量了一下没敢滑,

3、还是正趴着身体向下滑去,感到很满足。 指南健康领域子领域(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3运动时能注意安全P11案例3: 不断重来,不亦乐乎 下面是活动区里幼儿的自发游戏行为: 建构区:轩轩刚刚搭好了一个高塔,随着一声“地震啦”,便把它推到了;重新又开始搭,这回他是把积木一横一竖搭的,可是刚搭完,一声“爆炸啦”,又推到了。再搭美工区:小宝刚画完一艘船,就用笔涂掉了,嘴里说“沉下去了”。接着又拿出一张纸,再画。画了又画,边画嘴里边念念叨叨的,一共画了四五张关于轮船的画益智区:皮皮用夹子把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圆片片一个一个连起来,说:“一条毛毛虫”,接着就把它拆了,重新用大的圆片和小的圆片分别连接了一条

4、“大的毛毛虫”和一条“小的毛毛虫”,但很快又拆了。第二天他用红色的圆片连了一条“红色的毛毛虫”“一条特别特别长的毛毛虫,1,2,3,4,”他数了一下,“一共用了16个圆片”指南科学领域子领域(二)数学认知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5-6岁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P32。音乐区:录音机循环播放着音乐,几个女孩手拿彩带跳起了“彩带舞”、一会手持短棒跳起了有节奏的“棒操舞”,不一会,同样的音乐声中,几个男孩手拿矿泉水瓶,跳起了“哑铃舞”,每天同样的音乐,但有不同的新舞出现案例4:封闭式投放 纸花 明确任务:按数取物开放式投放 纸花封闭式投放:纸棒开放式投放 封闭式投

5、放:纸花。按数取物开放式投放:纸花。创意制作花、表演、买花卖花、种花(有规律地种按规律排序)封闭式投放:纸棒。按照大小排序开放式投放:纸棒活动区案例:数数 开放式投放观察实录: 在数学区,东东、洋洋、仔仔将开放性材料木夹一个一个接龙地摆放着。突然,东东说:“我们来玩数数的游戏”,洋洋、仔仔立即附和道:“好呀!” 东东说:“我来数数这堆夹子有多少颗?”他一一对应地用手点数着夹子,1,2,3,4,5-20颗,他将目光投向了我说:“园长妈妈,20颗,对吗?”我笑了笑,反问道:“你们觉得呢?”洋洋立即说:“我来检查检查”,他先点数出10颗夹子放在一旁,又点数出10颗夹子放在另一旁,然后说;“10颗加上

6、10颗等于20颗”。仔仔又抢着说:“我会2个2个地数”,他用按群计数的方式数出了20颗夹子。洋洋又说:“我5个5个地数”,最后也数出了20颗。三个孩子高兴地说,有20颗夹子。 一一对应点数、20的分解,按群计数(2,5)案例5: 夹玻璃珠 操作区:几个男孩在玩弄夹玻璃珠的材料,喆喆向老师告状:“老师,他们几个不好好夹珠子,用手拿着玩。”老师走过去,只见他们把几个碗都倒扣着,手里抓着珠子往碗底里放呢。很生气地把碗放正说:“好好夹珠子,看谁夹得又快又好。” 孩子们慢吞吞地用筷子把玻璃珠夹到碗里。等老师走后,他们又重新把玩倒扣过来,把珠子往碗底里放,极其小心翼翼地不让珠子掉下来,还数着珠子,看谁放的

7、多。突然发现老师又向这里走来,赶紧把碗正过来,将珠子放到碗里,离开了操作区。案例5: 一个教师的困惑我发现幼儿总是喜欢一些区域和不喜欢一些区域。令我十分困惑的是,凡是我花了功夫精心创设的活动区环境,却是幼儿却最不感兴趣的区域,表现为选择率最低,逗留的时间短。由于我尽可能地将学习目标融入了这些活动区的操作材料中,所以当幼儿不选择这些材料时,我很着急,则不停地引导这个去,引导那个去,因为那是一些很重要的操作活动,是为实现某些必要教育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幼儿既实现我们的目标,又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呢? 案例6:: 动物园的围栏 建构区:圆圆正在用小积木为小动物搭建一个动物园的围栏,围

8、栏两边靠墙不用积木来搭,一边全都用了红色的积木,另一边他用了“红黄红黄红黄的规律来搭,但是搭到最后一段的时候,红色和黄色的积木没有了,他犹豫了一下后,开始不加选择地使用各种颜色随便搭。老师看到了观察记录的核心是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对个体幼儿单次的观察记录案例1:“编织机”观察时间:2012.10.29观察实录:幼儿B进入美工区,拿起了新投放的材料“编织机”开始“编织”。她先把黄色编织带有序的从上到下的纵向编织好,然后开始从左往右的横向编织起来。她横向编织第一根是以ABABAB的方式编织,直到编了一半7跟左右她都是采用统一的ABABAB的方式编织。老师来到她身旁,拿起一根编织带,一边说:“我想这样

9、编,可能会出来不一样的效果。”一边在编织机上以BABABA的方式编织起来。幼儿B看到老师的编织方式后,她也开始了调整:先编了2根和老师一样的BABABA方式,接着还自己创新编织了3根ABBABB的方式。观察分析:1.老师在发现幼儿一直是以一种方式编织时,以平行指导的方式介入,在“我想这样编”的过程中,用不一样的BABA编织方式,去影响身旁的幼儿B,既没有打断幼儿的操作,又自然的拓展了幼儿的思路。2.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老师的影响下,孩子模仿了老师以BABABA的方式编织,不仅如此,后来孩子还拓展出了ABBABB新的方式进行编织。对个体幼儿持续的观察记录案例1:磁铁磁性能穿过

10、纸板吗观察对象:文文观察时间:2012.10.29.记录者:李玉玲观察记录:文文是一个慢热型的孩子,很多事情都会经历较长的预热后,才能投入到活动中。今天的活动区时间到了,她来到了聪聪实验室中。其他几个小朋友很快就选到了自己喜欢的材料并开始了自己的猜想与探索,可她还在实验区走来走去,难以选择。我开始关注她看材料的眼神,准备随时介入,帮助她选择材料。只见她的眼光落在了磁铁穿透性的材料盘中,并伸手去摸游戏情境“磁铁钓鱼”中的小鱼。“你喜欢这个实验吗?真有眼光,这个实验里藏了一个大秘密呢。”在我的鼓励下,文文将材料端到了桌子边。“老师,这个怎么玩呀?”文文抬头问道,“你如果不会玩,可以去玩法图中找一找

11、,你会学到它的玩法。”我回答道。文文看了玩法图的提示,对我说:“我知道了,这个实验要把纸板放在中间,再用磁铁隔着纸板来钓小鱼。”“你猜,中间隔着纸板,磁铁会将小鱼钓起来吗?”我问道。“不会,肯定钓不起来。”文文笑着说。“你能将你的猜想记录下来吗?”我又问道。“可以呀,我觉得不会,我要画个叉。”文文说着便在记录本的表格中记下了猜想。验证的时间到了,只见文文中间隔着一块纸板,一只手拿磁铁,另一只手拿小鱼,小心翼翼的。她慢慢的松开拿小鱼的手,只见小鱼稳稳的贴在纸板上。文文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啊,小鱼吸起来了,小鱼吸起来了。”她兴奋地喊了起来。接着,她在中间放了两块纸板,小鱼还是被吸了起来,一直放到

12、了十七块,小鱼还能被磁铁吸起来。文文特别高兴,她把这个发现迫不及待地告诉了我。“文文,你觉得如果中间再增加纸板,小鱼还能被吸起来吗?”我继续问道,“能,肯定能被吸起来的。”文文坚定地回答。“不会的,都这么厚了,肯定吸不起来了。”旁边的琬宜凑过来说道。文文还想继续实验,可是活动结束时间到了。文文快速地把自己发现的“中间放十七块纸板,磁铁能穿过纸板把小鱼吸起来”的秘密记在了记录本中。“明天你愿意再继续试吗?你愿意去发现中间到底能加入多少块纸板吗?”我问道,文文高兴地说:“我愿意,明天我一定要接着试。”分析:儿童的学习方式、过程、结果(分析材料环境、教师的应对策略)。本次活动,文文从无从选择材料,到

13、选择、坚持一直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让我深深感叹,也引发了我对科学活动区活动的思考。1.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的收获。在本次活动中,文文通过老师的引导,获得了关于磁铁具有穿透性的科学概念。在活动中,孩子获得了关于磁铁可以通过17张硬纸板还能吸起小鱼的感性经验,在孩子自己的操作中,她被自己的发现一次次表露出惊讶的神情,看得出她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着一次次成功的体验。2. 通过对文文的观察,看活动区材料的调整。经历了这次活动案例,看了文文的操作,不仅引发了我对材料的再次思考。孩子已经发现了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硬纸板,那还能穿过其他介质吗?如塑料板、玻璃板、木块等?所以,为了引发孩子更深入的探索,我准备增加相关的材料,为孩子更深入的探索提供支持。3. 从本次活动,也发现科学活动区中师幼互动的重要性。科学活动区与其他区不同,老师必须知道孩子是否明确了所选材料的科学问题,这样才能有目的的引导孩子大胆猜想,实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