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概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515071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概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现代公司管理理论的兴起(一)一、西方后现代公司管理研究概述后现代管理思潮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虽然它迅速风行西方,并向全世界蔓延,但后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也同后现代社会以及后现代哲学、文化理论同样,布满着不拟定性和歧异性。真正建立在后现代理论话语基本之上的后现代管理文献迄今为止尚属凤毛麟角,后现代管理既没有统一的理论,更远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后现代管理理论研究还是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根据罗珉对西方后现代管理研究的考察成果,后现代管理研究波及管理哲学、人性假设、组织文化、组织构造、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与跨文化管理等。其中有关人性的假设和有关管理主体的见解,是后现代管理

2、的重要研究对象和基本。后现代管理理论学者对人性问题是环绕着“文化人”这一命题(proposition)来展开的。在她们看来,将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引入管理学之中,无疑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就是说,后现代管理不满于“经济人”、“社会人”和“复杂的社会人”等假设,而将人看作是“符号的动物”(卡西尔)。后现代管理与后现代哲学和文化学同样,将现代社会对人本质的异化为颠覆对象,试图在管理中还原人的本质。后现代管理对人的见解无疑是源自后现代哲学的。后现代管理理论觉得,现代社会构造中的人不是“真正的人”,而是社会构造的附属品,其存在的方式是权利。现代社会中的个人还被工业化文明的成果所压迫,人成为管理

3、制度的发明物,是被现代文明的产品所异化而存在的。而在后现代社会,管理原则、管理艺术、管理制度的游戏规则已经完全不同于从前,知识变成一种“权力话语”罗珉指出,后现代管理有关管理主体的观点和主张是多元的,它坚持觉得理性的个人作为自治的管理主体并不存在。在资本主社会里,由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导作用,管理主体是被管理理论制造出来的。资本主义以管理为工具发明了一种现代公司组织形式,资本原始积累所使用的征服、奴役、掠夺、暴力等手段,通过管理而获得理性化。而后现代管理学则指出,管理权利正是现代人的陷阱。由于管理主体是被发明的,是被所谓的理性所塑造出来的,因此,西方管理老式中管理的主体不是“我们”或者“职工”,

4、而是资本权力或者管理精英。在诸多西方公司,管理是通过公司管理当局的解释来运用的,解释者不是公司的职工,而是公司管理当局。在诸多状况下,公司管理当局就是管理者个人,是一种生活在现实中的个人,个人的倾向(Oriented)和偏好(Preference)也许会导致她在解读管理时搀杂个人情绪。泰罗制管理的普遍性理念掩盖了管理主体代表权力的本质,对于处在社会边沿的群体来说,普遍性的管理很也许是压迫性的,因此后现代管理学呼吁管理的多元化和对个别群体的容忍。通过以上罗珉对西方后现代管理有关管理主体观点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后现代管理对主体与理性的理解是与后现代哲学一脉相承的。在后现代思想家米歇尔?福柯

5、和雅克?德里达等人那里,资本主义的主体是人本主义的产物。而由于人本主义将人置于宇宙的中心,割裂了人与历史、将来以及与她人和神圣实体的关系,因此,人本主义导致现代社会虚假的理性体系,这种只承认“堂皇叙事”,不承认“边沿叙事”的理性实质上是一种癫狂。这种理性的癫狂既是现代社会政治悲剧的本源,也是现代经济与管理悲剧的本源。后现代管理使我们深刻地结识到,在管理实践中颠覆绝对理性,构筑相对理性以及颠覆一元主体,构筑多元主体,已成为21世纪管理学发展的根基与必由之路。二、世界后现代管理研究现状:言论汇集与评介彼得?德鲁克的后现代管理思想首开后现代管理研究之先河的是彼得?德鲁克,尽管她并没有使用后现代管理概

6、念。在她1957年出版的将来的里程碑有关新的后现代世界的报告一书中,德鲁克不仅在管理学界,并且几乎在整个人类思想界都率先使用了“后现代”概念,使其不愧为20世纪不朽的思想大师。由于德鲁克坚决对将来作出任何设计,因此她并没有将后现代这一概念理论化和系统化。她把后现代世界称作“尚未命名的时代”。在将来的里程碑一书中,德鲁克重要分析了后现代世界的转向即将来的四个里程碑。她所指出的这四个里程碑直到今天仍然矗立着,并且奠定了后现代公司的社会基本。因此,无论德鲁克与否使用了“后现代公司”概念,作为晚期现代管理学派的重要代表,她的著作都为后现代公司理论铺就了道路。德鲁克所指出的后现代世界的第一种里程碑,是基

7、于生物学的世界观替代了基于机械学的笛卡尔世界观。她觉得,“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人类生物学而不是机械学的基本之上。早在计算机革命到来之前,德鲁克就敏锐地看到了需要一种适应新技术的新模式。她写到:我们生活在一种过渡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昨日的旧“现代”不再行之有效,而新的“后现代”尚缺少定义、体现方式和手段,但是它已有效地控制了我们的行动和行动的后果。德鲁克的第二个里程碑,是她所发现的、从进步到创新的转变中所涉及的对“秩序的新理解”。进步是自启蒙理性以来的历史神话,这种观点已不能适应新的历史需要。进步的理论过于玄虚即历史像在骑着马疾驰,而人类却徒步而行。德鲁克对进步的理解与大卫?格里芬有关现代性的第三个

8、精神向度“进步神话的描述恰恰是吻合的。德鲁克屏弃“进步”,而推崇“创新”,她觉得,创新却是因人发生的、有目的、有组织、但具有内在风险性的变化。德鲁克所倡导的创新已成为今天这个后现代社会重要活动模式。社会如此,公司亦如此。德鲁克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更加庞大的组织。这意味着团队协作精神将更显重要。德鲁克还十分关注大公司中越来越多的专业工作者。有关知识工作者管理的问题,在其后来的著作中则有更多进一步的分析。这些都为后现代公司中的人力资本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本。德鲁克所指出的后现代世界的第四个里程碑是教育。后现代是一种“教育大爆炸的时代”。德鲁克觉得,使受教育者具有更大生产力,这是时代所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

9、一。为此,我们应当屏弃古希腊那种迂腐和自命不凡,而注重受教育者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德鲁克有关教育的观点,对于后现代公司创立学习型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最后,德鲁克呼吁,在后现代社会,应使人回归到精神价值上来。在将来的里程碑末尾,德鲁克写道:“必须重申人不单是一种生物和心理存在,并且是一种精神存在;她是一种造物主所发明的生灵,以造物主为其存在的目的,并且受造物主的支配。”有关信奉的价值,德鲁克是在克尔恺郭尔的恐惊与颤栗中找到的。德鲁克从未脱离尘世,也从未放弃信奉。她倡导将信奉作为医治现代社会疾病的良方,倡导信奉在后现代世界的公司中的重要性。在普遍向信奉回归的后现代社会,德鲁克的思想极为值得注

10、重。此外,德鲁克是率先提出“知识工人”这一概念的管理学家。她有关“知识工人”管理的思想对于构筑后现代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汤姆?彼得斯的后现代管理思想汤姆?彼得斯是20世纪不朽的管理大师。经济学人杂志称她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商业周刊因她打破了老式的管理理念而称其为“商业的最佳伙伴和最恐怖的梦魇”,洛杉矶时报称其为“后现代公司之父”,财富杂志则声称“我们生活在一种汤姆?彼得斯时代”。 在其历史上最畅销的管理类书籍追求卓越一书中,她向我们描述了在变动不居的后现代时期如何赢得成功的秘诀,并声称现代管理正面临着库恩所说的“范式的革命”。在随后出版的追求卓越的续篇追求卓越的激情及解放型管理等

11、著作中,汤姆?彼得斯通过大量的案例论述了后现代时期的公司在组织、领导模式等方面的特点。尽管彼得斯没有采用后现代理论话语,而是采用了进一步浅出和布满激情的非理论话语,她的著作仍然是进行后现代公司理论研究的极为贵重的参照文献,可视为后现代公司理论的源头。因此,彼得斯无愧于“后现代公司之父”的称谓。在追求卓越及其续篇追求卓越的激情中,汤姆?彼得斯并没有鼓吹什么魔法,而是让管理者回到“实践常识”贴近客户、走动式管理。这是一种“回归基本”(back of basics)的革新,是对现代管理的颠覆。正如鲍勃?海斯、阿伯内西等人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管理的抨击:这种管理模式把重点放在了公司或公司的文献材料

12、上。现代管理所倡导的管理系统、管理规划、管理控制以及管理构造都已经无法适应后现代时期管理的现实。后现代管理将把公司管理的重点放在员工身上。彼得斯指出,“领导”概念对时下的公司革新至关重要,以至应当将“组织”、“管理”这些字眼摒弃不用了。而领导的要素涉及:关注、象征、戏剧、愿景与爱。“商业就是表演、领导就是表演、管理就是表演。”(参阅追求卓越的激情中文版327页)彼得斯这里所说的表演并不是建立在虚假的人格面具下的骗人的把戏,而是把管理作为一门艺术和象征符号行为来看待。领导(管理)也是一种象征符号行为,无论是马丁?路德?金的精彩演讲,还是杰克?韦尔奇专为采购员特设的专线电话,所要阐明的都是这个问题

13、。因此,彼得斯又说:象征符号可以激发创业精神。在深谙领导艺术的象征符号性质的公司,如麦当劳、迪斯尼等公司,都避免使用“工人”、“雇员”等字眼,而喜欢使用“成员”、“合伙人”等字眼。这阐明这些公司已将管理的艺术渗入到细微处。这是后现代管理成功的秘诀,也是对“实践常识”的一种贯彻。在解放型管理一书中,彼得斯论述了后现代公司及管理的某些特点:推崇混乱、学习乐于冒险;四大短命短命组织、短命组合、短命产品、短命市场;不要时钟,不要办公室,只要绩效;解放员工,鼓励释放创业活力;组织解体,走向人人做项目之路;摒弃垂直整合,走向网络联盟。彼得斯还将后现代公司比做嘉年华,觉得公司组织不应设计得像由硬石头垒成的金

14、字塔,而应当象一种嘉年华式的约会场合。由于,“当今经济舞台的旋律已不再是华尔滋,而是伴着街头急促脚步的霹雳舞曲。如果你不觉得疯狂,你就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解放型管理中文版2223页)彼得斯十分推崇麦肯锡的管理模式。她说,“麦肯锡任何一种地方都象一种动物园。事实上,我花了时间才结识到这家组织奇怪的知识商团。以老式原则 原则来评判,这里管理十分差劲。例如,没有工作阐明书,没有组织图,没有年度目的,业绩评估制度也深奥难懂。但在今天由知识发明附加值的时代,它几乎成为每家公司的楷模。”(解放型管理中文版153页)然而,展望21世纪,在现代管理模式已走向崩溃之际,我们应当吸取彼得斯的著作中所充斥的有

15、关后现代公司管理的智慧,并进行理论的整合与建构,以使后现代公司理论真正成为现代公司理论的替代体系。站在后现代公司与管理理论的视角,我们发现彼得斯的观点也有待完善。例如,她所论述的麦肯锡的管理模式虽然具有相称广泛的代表性,但它毕竟带有征询行业所特有的烙印,反映了征询等知识型公司的某些独有的特性。而其解放型管理一书的副标无构造时代的脑件事业,所昭示的观点,十分类似于初期后现代思想家(如德里达)对现代性的颠覆性解构。由于所谓的“无构造”只是相对于现代公司而言的。而事实上,“无构造”也是一种构造,后现代公司在组织构造等方面也是具有共性的。尽管后现代管理是一种开放式管理,对其管理模式的总结与理论整合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再例如所谓后现代公司的“推崇混乱”,决不能理解为无政府主义。事实上后现代公司的“混乱”是针对现代公司的官僚制和流水线作业而言的,与这种僵死的制度相比,后现代公司的确是灵活、多变甚至是“混乱”的。但这种“混乱”其实是建立在团队高度协调基本之上的“高档秩序状态”,要达到这一境界决非易事它必须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公司文化为基石。马龙和布林约尔夫森的后现代管理思想麻省理工学院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