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514979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一中等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2、“一五”计划实施期间,工人阶级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在“一五”计划建设中也大显身手,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他们努力用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这反映了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贡献力量B工业化得到了工人阶级的积极响应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2阅读下列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中国这一时期外交状况的结论是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国家数495469878895103107110112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外交

3、战线未受文革干扰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中美正式建交ABCD3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4如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A德国经济跃居欧洲第一B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缓慢C美国的殖民地最为广阔D世界工业格局发生变动5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

4、、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A人类需要全球治理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世界形势动荡不安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61929年苏联进口机械设备在当年进口中所占比重为30.1%,1937年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0.9%。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在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工业化方针的实施C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贸易保护主义盛行7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的关键因素是采邑分封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形成教会势力的壮大ABCD8古希腊神话中英雄的一大特点就是藐视命运,强烈谴责命运的无情捉弄,并奋起相抗。如俄狄浦斯与“弑父娶母”的神谕抗争,当最终神谕应验时,他悲愤

5、之下刺瞎双眼,自我流放他乡。这说明古希腊A神权始终控制人们的思想B公民非常重视个体权利的实现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D民主意识构成传统文化的精华9沿海走私的现象在整个明代一直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态这反映出当时1民间商人出远洋。载货径赴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贩卖。2沿海官兵私自造人或役使军士带货到国外从事走私贸易。3出使外国的官员载运私货或夹带商人至国外走私。4沿海民众与海盗勾结向国外贩卖商品。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海禁政策未真正实行C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D传统手工业优势明显10“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

6、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这段话说明,该时期A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B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D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11以下选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距今(2019年)4500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了陶纺轮当时我我国已有纺织手工业B北京平谷商代遗址出土了铁刃铜钺我国从商代开始掌握冶铁技术C春秋初年,楚国在吞灭的小国设县郡县制度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D战国时期,晋国用铁来铸刑鼎,刻录刑法鼎在战国时期开始成为礼器AABBCCDD12 “虽然现在这一事件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当时清朝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规定的严重性。

7、”这一事件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现在拥有的破坏性武器使地球上不存在任何一块可以免于突然性的总毁灭的地方。逃脱这一命运的惟一希望在于通过超国家的方式来确保和平。必须创建一个能够通过司法仲裁解决国家间冲突的世界政府。这个政府必须建立在所有政府与国家都一致同意的含义明确的宪章基础上,并由该宪章赋予其对进攻性武器的惟一处置权。节选自爱因斯坦致希伯莱大学的信材料二 参加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五十五国政府的代表无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最近两年之中从取得对轴心国势力的胜利开始在阻止战

8、争方面,或是在就控制原子能以及在为重建遭受毁坏地区进行经济合作达成协议的方面,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联合国不应因这些而受到谴责。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所具有的力量都不会比宪章赋予它的势力更强大,也不会比它的成员国对它所希望的更强大。事实上,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意识到联合国仅仅是达到最终目标确立为保持和平而被赋予充分的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超国家的权威的过渡组织,联合国就是一个极其重要和有用的机构了。节选自爱因斯坦致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1)依据材料,概括爱因斯坦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及解决办法。(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认识。(3)目前世界聚焦的核问题主要有哪些?14(20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

9、战争与和平)材料 1973年7月,46个非洲和太平洋国家提出集团对集团的谈判原则,派出统一代表与欧洲共同体进行谈判,经过18个月的谈判,欧洲共同体被迫不断作出让步。1975年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贸易与经济协定。主要内容为: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国待遇。制定“稳定出口收入制度”,当46国34种初级产品因出口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时,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欧洲共同体5年内向46国提供35亿欧洲计算单位(合46.5亿美元)的经

10、济援助。多哥总统称,协定的签字是“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史上空前的事件”,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认为该协定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经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强调欧洲共同体愿意同发展中国家建立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础的长期关系。摘编自李植梅、高明振当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美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洛美协定的历史影响。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答案解析】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无论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还是农民都在为“一五”计划

11、贡献自己的力量,A正确;B片面;材料没有涉及粮食减产问题,C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他们努力用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没有涉及农业集体化,D错误。【答案点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原因:工人阶级的努力;各行各业的支持;苏联的援助;国家政策的支持。2、C【答案解析】由六十年代末起,中国的建交国数量不断增长,体现了外交关系出现全新局面,符合题意;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建交国数量增长较慢,说明外交战线还是受到了文革干扰,错误;1972年以后,中国建交国数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符合题意;表格内容无法体现中美正式建交的内容,错误。综上所

12、述,故选C,排除ABD。3、D【答案解析】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傣”“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A项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从证实,故B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故C项错误。4、D【答案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在1913年,美国、德国工业生产的比重超过了英法这两个传统工业大国,即工业格局发生了变动。D正确;材料仅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比重,并非整个国民经济,A排除;比重不能看出增长速度,B排除;此时,英法等老牌国家所占殖民地最多,C排除。故选D。5、A【答案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全球

13、化弊端和人类生产全球性问题凸显,这说明人类需要全球治理,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经济领域的全球问题,C项强调政治领域问题,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诸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全球化发展迅速,D项排除。故选A。6、B【答案解析】材料表明苏联机器进口的比重由30.1%变为0.9%,说明苏联经济建设所需的机器设备由部分进口到已基本自给,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B项正确;斯大林上台之后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排除A;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因此不会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排除C;进口比重占需求量的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自产能力的提升,而非贸易保护主义,排除

14、D。7、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英法两国由等级君主制转向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促成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让政治经济方面达到要求,另一方面思想文化领域也给与一定的支持,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采邑分封的确立不利于君主制的发展,教会势力的壮大削弱了王权也不利于君主制,因此BCD选项错误,排除。8、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依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形象的特点是勇于同命运和神谕抗争,强调人的力量和尊严,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而非神权对人类思想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公民意识,

15、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民主意识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问题,故D项错误。9、D【答案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传统对外贸易的产品主要是丝绸和瓷器等,明代走私贸易基本是中国产品向外输出,反映了我国传统手工业产品在当时具有较强争力,故D项正确;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海禁政策的实施助推沿海走私贸易发展,排除B项;题干无法体现明代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排除C项。故选D。10、A【答案解析】材料主旨认为东周在动乱中孕育经济和社会变革,最终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选项A符合这一主旨,为正确选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是否发生了深刻的经济变革,排除B;选项C只强调了动乱,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11、A【答案解析】据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