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5143710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过去,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对其他老师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保证学生学习数学有兴趣 首先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我们所教的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学生真

2、正学到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使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 当我们教学时,我们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当我们讲课时,也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学会某些东西,或者正在学会某些东西。讲述不是教学,讲座不是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害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只有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聪明学生可以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轻松地吸收和理解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年龄小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特别需要教师认真的讲解和解释,然后在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他们自己的概念。如:教学“6

3、的乘法口诀”时,我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不料,我自信的话语还未落地,学生中出现了一个声音:“我会!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嘘!老师看你呢!”同桌捅了这位同学制止他往下背。随后,又有七八个同样的声音:“我也已经会了!”并摇头晃脑地背起来。我一时不知所措,愣住了。几秒钟后,我稍稍镇定,说道“既然会了,我就请一位同学来背背”,孩子们跃跃欲试,被叫起来的学生非常熟练地背诵。“那你们都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意思吗?” 我柔声问道,一位被叫起的同学不很流畅地说出了意思,看来不少学生还是似懂非懂的,我以此为切入口,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每人数出喜欢的6个学具,通过摆图

4、形来交流验证口诀。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最后学生不仅编出了6的口诀,还尝试运用发现的规律编7、8、9的乘法口诀。 其实“我已经会了!”这不是学生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才有的心声?只不过二年级学生童言无忌,敢于直言而已!没学就会背,乱了我原先建立在学生“零认知”基础上的设计阵脚。之后,我不是喝止学生的“叽叽喳喳”,让学生“懂装不懂”,而是重审自己设计,由“理解口诀由来熟记运用”调整为“大胆猜测口诀含义组织学生操作、交流、验证寻找16口诀编写规律尝试编7、8、9的乘法口诀”。 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勇于把课堂“让

5、位”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在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兴趣,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悟数学思想的衍生、数学矛盾的化解、数学结论的内涵,进而体验数学的真情真味,领略“无限”课堂,才会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 新课程标准也呼唤课堂上民主、平等的氛围,呼唤教师转变角色,走下讲台到孩子中去,俯下身来与孩子双眸对视,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欣赏、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样的课堂就会成为孩子们灵感涌动的空间。为此,课堂教学中还应积极提倡六个“允许”。即: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

6、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补充;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为学生创造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要重视教学的行为,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益 先说说教学目标吧!一节课下来,看一看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 (1)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能克服外界的干扰,聚精会神地听讲。 (2)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不是被动地听讲。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对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3)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概念、性质、法则、公式

7、、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4)学生有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有独立的解答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且学生练习的正确率都很高。 (5)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课时目标的实现可以有四通八达的运行路径。我们可以看到,生成性的课堂,学生积极性很高,智慧得到充分展示。对于学生想出的各种测量方法,教

8、师不以成人的眼光简单评判,“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用自己的速度学习数学”。当让孩子们用想出的办法在我身上折腾后,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测量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依附之中形成和发展了。尽管耗去了时间,但收获的却是价值,真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再说教学的准备。教学准备的结果是教学方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案。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有时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既然是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教学准备的产物应该是多样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教学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如果把这种管理权部分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评价

9、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与充分学生喜欢不喜欢,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模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当然还需要注意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三、要注重教学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

10、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数学日记,可以写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记述他们在课堂上探究的经历,还可以畅谈他们的新发现,更主要的是反思学习方法。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数学教学就一定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师应用数学教学有效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需要做教师的我们不懈地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