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教互学”让课堂“活”起来.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514294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教互学”让课堂“活”起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教互学”让课堂“活”起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教互学”让课堂“活”起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互教互学”让课堂“活”起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教互学”让课堂“活”起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教互学”让课堂“活”起来.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教互学”,让课堂“活”起来林万春何为“互教互学”?“互教互学”指的是以小组学习形式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在“互教互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互教互学”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一个认识系统,也成为一个准社会系统。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体验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为此,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互教互学”的方式,课堂才会真正“活”起来。近半年来,我们择班(初一年级四个班、高一年级三个班)实验“互教互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互教互学”的具体方法。但是在大量的听

2、课活动中也发现,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互教互学”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学习品质的提升。一、问题 问题一: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问题二: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由于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布置过于简单,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问题本身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理解将学

3、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乏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三: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1、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同样由于单一方式方法的刺激,学生逐渐感到厌倦。2、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无谓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问题四: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

4、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问题五:“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学优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

5、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问题六: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课堂出现“活”,但“乱”。综上所述,究其根源,笔者认为症结应在于“互教互学”的组织者教师对“互教互学”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策略调控。二、对策对策一、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近于公式化的教学,很难刺激和调动学生的

6、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以学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是互教互学,是以教促学。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只有转变了观念,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思想,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才能更多地为学生着想,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上课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转换,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积极创设使学生

7、能够深入探究、自由讨论、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情境,热情而及时地捕捉和鼓励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学生在课堂的情境中,在师生、学生交往中,相互启发,调动各自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问题,掌握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和经验。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生内在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对策二、构建和谐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在教学中还要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8、:小组成员间应形成并保持相互依赖的关系,即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共同制定的目标;组员必须对小组及自己在组内的工作有使命感,并为目标的实现努力做贡献;组员要互勉、互助;组员间要有足够的交流和良好的沟通;组员通过检查合作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不断改善大家的互助关系等。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中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放下架子,把自己摆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协作。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

9、错误要多包含、多宽容,多从正面引导,不挖苦、不讽刺,有的只是善意的提醒、激情的鼓励、热心的帮助,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高涨、思维才能活跃,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教互学”活动中去,大胆思考、敢于提问、勇于表现、主动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能有效地改变以传

10、授技法,让学生感受到心理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互教互学”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对策三、合理分组,辨证处理师生以及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采取“同组异质”分组法,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我采取的是固定分组法,每小组六或八人。小组内的搭配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固定是相对的,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学生的差异变化情况

11、随时调整。在“互教互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在组内充分“互教互学”的基础上,汇报交流,即组间“互教互学”,也是教师检测组内“互教互学”的效果。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互教互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可促进合作学习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深化,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小组内比赛时,相互间指出不足,小组与小组,大组与大组比赛时相互尖指出不足。通过比赛,学生认

12、真倾听,互指不足,使小组“互教互学”的结果更扎实了,学生也特感兴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融入竞争机制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各种有趣的活动相结合,各小组评比,以增强合作能力;班会队会的各项活动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经过“互教互学”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策四、明确分工,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面对组内应当解决的问题,组内的分工必须明确。组长是关键的人物,在发扬民主集中后,组长合理地搭配人力,使同学都能参与。即使是能力不强的或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尽其所能,使他们能积极地完成个人承担的任务,感到自己同样能为集体做出贡献

13、。“互教互学”是一项集体的事业,它有赖于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配合和信任。这样,学生们即使发生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但为了集体的利益,也可以有效地得到解决。团结合作的精神是“互教互学”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各种创作形式,各种创作方法,让学生感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从而相互理解,逐步形成小组合作中的配合与信任的习惯,在谈论,创作中不断激发出各自的潜能,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互教互学”的成果,最终以集体的名义呈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心得,应和集体共同分享交流。在经历了这一过程之后,他们的眼界将更加宽广,学习会更有方法,成就感也更大了,对集体也更加热爱。对策五、利用适当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

14、互教互学”的积极性。只有“互教互学”过程,而没有反思与评价同样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合作过程的表现。评价还可以是教师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对合作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合作目标和活动的设计,以便做出及时调整,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在评价时要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具有鼓励作用,要做到客观公正,而且形式要多样。比如: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教师还可根据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分别作具体的指导,促进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逐渐形成小组合作

15、学习的良性循环。要想提高“互教互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多动脑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改进和提高,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质量高起来。“互教互学”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教师可以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在“互教互学”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总之,“互教互学”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互教互学”能够唤起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其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互教互学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