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5138405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扬州市环境保护局扬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二 九 年 六 月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委托单位:扬州市环境保护局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规划编制技术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项目承担单位:扬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叶振国 主要编制人员: 主要参加人员:前 言近年来,扬州市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养殖逐渐成为我市各县区的重要产业,先后建成了数百家畜禽养殖场,但均以中、小型规模为主,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且大多在建设初期均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时由于当前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各县区的

2、环境质量逐步恶化。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保护水体和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市区环境质量,实现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市环保局决定委托扬州市环科所编制“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在“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下,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设。目 录1总则11.1 规划背景11.2 规划指导思想11.3 规划编制的依据11.4 规划范围和期限21.5规划编制原则21.6 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21.7 规划目标31.8 规划技术路线32项目区域基本情况42.1 区域自然状况42.2 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62.3 区域环境状况83 扬州市畜禽养殖现状93.1

3、畜禽养殖基本情况93.2 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情况163.3 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现状194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污染防治224.1 畜禽养殖区域划分224.2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计划224.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225项目实施225.1 建设工期225.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225.3 项目管理225.4 规划的中期评价226项目概算与资金筹措226.1 投资估算226.2 资金筹措226.3 资金使用计划227保障措施227.1 管理保障措施227.2 技术保障措施227.3社会保障措施22I1总则1.1 规划背景近年来,我市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既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蓝子,又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是,

4、由于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滞后,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显突出,为遏制畜禽养殖业污染不断加剧的趋势,促进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必须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力度。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苏环发200831号)要求,我市多县(市)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分别组织开展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受扬州市环保局委托,扬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主持组织编制了“扬州市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1.2 规划指导思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9号令)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规划我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逐步实现生态

5、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以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间协调、健康、持续发展。1.3 规划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7、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8、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2003年2月28日第31号令)9、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0、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

6、知(苏环然200831号)11、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0841号)12、扬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13、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14、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区区域规划(2009)1.4 规划范围和期限本次规划的范围包括扬州市区19个乡镇(街道)。具体包括:广陵区2个乡镇(湾头镇、汤汪乡);维扬区3个乡镇(西湖镇、平山乡、城北乡),1个街道(甘泉街道);邗江区11个乡镇(头桥镇、李典镇、沙头镇、泰安镇、杭集镇、瓜洲镇、杨庙镇、杨寿镇、槐泗镇、方巷镇、公道镇),2个街道(汊河街道、蒋王街道)和开发区。本规划时限为12年。规划基准年:2008年,

7、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0年。1.5规划编制原则1、根据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结合各区域功能区划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率。2、坚持发展与污染防治相结合,提高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按照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推广生态养殖,鼓励废物综合利用,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4、分步实施,坚持环境法制与提高生态意识相结合。5、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原则。6、谁污染,谁治理原则。7、点面结合、疏堵结合、综合治理原则。1.6 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2008年市区畜禽养殖业现状的全面调查并结合未来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基础上,根据扬州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相关法规,划定

8、禁养区、限养区和非禁养区,按区域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和优化畜禽养殖业结构、布局和规模,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和规划定点要求规范畜禽养殖场建设,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促进我市畜禽养殖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本规划的编制有利于加强对市区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和工作指导,建立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体系,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纳入本地区环境保护规划中,对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有利于在制定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时,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使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有利于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结合生态农业建设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9、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实行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不断提高畜禽养殖管理和污染防治水平;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1.7 规划目标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的总体目标:以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规划为基础、依据和引导,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养殖业,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利用,从而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近期目标和指标逐步完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收集、处置系统,加快高效生态养殖业的建设,逐步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2)远期目标和指标使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能得以妥善的处理与排放,保护水体和环境

10、卫生,逐步使污染物的处理率达到90%以上。1.8 规划技术路线本次规划以技术路线为指导,收集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在十分细致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扬州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置情况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情况畜禽养殖基础信息调查 总量减排扬州市区畜禽养殖现状调查与评估扬州市区畜禽养殖发展规划扬州市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发展规划污染预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研究防治措施保障措施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实施进度畜禽养殖目前存在的问题图1.1-1 扬州市区畜禽养殖污染情况调查及规划工作的技术路线2项目区域基本情况2.1 区域自然状况2.1.1地理位置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

11、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2市1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980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扬州地理位置图见图2-1所示。图2-1 扬州市地理位置图2.1.2土壤植被状况扬州市境内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黄棕壤及沼泽土4个

12、土类、11个亚类、27个土属、101个土种。全市耕地约有70的面积砂粘适中,20偏砂,10偏粘。本地区总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88,其中大于4面积占1.96,34的面积占7.96,23的面积占29.54,12的面积占46.72,0.61.0的面积占12.73,小于0.6的面积占1.09。扬州市境内生物资源丰富,现有木本植物54科,203种,草本植物45科,220种,水生植物26科、56种。有阔叶类树种如麻栎、栓皮栎、白栎、刺槐等。针叶树种马尾松、黑松、杉木。灌木类有算盘珠、山胡椒、继木。草丛植物狗牙根、白茅、黄背草。沼泽和水生植物有芦苇、蒲草、杏菜、金鱼藻。森林植被大多分布在仪征、邗江和高邮以西

13、丘陵地带和沿江滩地。沼生和水生植被大多分布在高邮、宝应、邗江、邵伯一带。竹林和经济林分布在沿江腹地,邗江一带,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2.1.3气候特征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达4个月之多;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年平均气温14.8,冬冷夏热较为突出。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30.7。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9。全市极端高温39.5,极端低温-17.7。无霜期平均306天。年均日照

14、2176.7小时,年平均气压1015.9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夏季约占45%,冬季约占9.5%,春秋季降水量相近。常年梅雨期约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毫米。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9月居多。表2.1-1 气象条件特征值气 象 条 件特 征 值统 计 数 据气 温全年平均气温14.8历年最热月平均气温30.7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1.9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7.7气 压平均大气压1016hpa最高大气压1046.2hpa空气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0%冬季平均相对湿度76%降雨雪量年最大降雨量1063.2mm十分钟内最大降雨量26.6mm一小时内最大降雨量95.2mm最大积雪深度18cm风向和频率全年主导风向和频率E18夏季主导风向和频率SE24风 速平均风速3.5m/s2.1.4水文地质及流域概况扬州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地跨江淮两大水系。宁通高速公路(扬泰段)以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