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道而行——追求实效的课时目标“落实”.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513395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缘道而行——追求实效的课时目标“落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缘道而行——追求实效的课时目标“落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缘道而行——追求实效的课时目标“落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缘道而行——追求实效的课时目标“落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缘道而行——追求实效的课时目标“落实”.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缘道而行追求实效的课时目标“落实”刘天华在制定了正确、明晰而又可操作的阅读教学目标之后,需要设计与实施一些有效方法和策略,保证教学目标真正达成,其中以下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通过课堂设问,引导定向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任何一篇文章都只是语文阅读素养训练体系中的一个例子,解读文本只是阅读的基础行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文本内含的语言和情感信息,通过阅读而学会阅读、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深层的思想内容,找到那些牵扯到课文重要观点和主题阐释的语句,精心设计带有全局性的精致问题,通过适时的课堂体温,引领

2、学生深入探究感悟交流。比如,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又是怎样打胜这一仗的?请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谈谈感受。”这个问题直指课文的要旨,既有比较明确的探究指向,也对探究性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交流的要求做了提示,对于引导学生定向阅读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教学中,如果出现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况,往往是暴露出了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如果问题确实关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则要引导全体学生对生成于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有时这种充满教学机智的灵活处理对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顶碗少年一课时,一位

3、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问中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一般情况下总是说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勇夺金牌,拼搏都是有竞争对手的,而少年只是一个人在表演,此处用拼搏是不是不太合适?”这个看似个性化的问题其实与课文深刻内涵的理解关系十分密切。老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认识到这里的“拼搏”,以及后文中写到的“搏斗”“拼搏”“搏”实际上是指打一场心理战争,对手就是自己,成败就在一念间,就在于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这样,对主题的深入理解便巧妙地通过即时生成的问题解决了。(二)巧设课堂练习,实现全员参与围绕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练习,是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通过

4、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感受到在一节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有哪些,使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加明晰;其次,课堂练习是要求学生人人动口、人人动手、人人动脑参与的,通过看学生练习饿完成情况,教师能够比较直接迅捷地得到教学反馈信息,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再者,通过课堂的练习,也落实了学生独思自学的时间,落实了学生动笔协作的时间,有效地避免了把阅读课上成清谈课、讨论课,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思考力、阅读想象力、阅读记忆力、阅读迁移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自学阅读练习;詹天佑在建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词句,仔

5、细品位,小组交流和集体汇报时可以用以下的表达方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担心、振奋),因为。”通过这样的阅读练习,不仅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了朗读的感情基调,而且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感受,使“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落到了实处。(三)利用课堂评价,适时反馈调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学习进程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推进,单是靠课前点名、课后总结,会显得既刻板又生硬,效果并不好,教师应该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及时地进行反馈评价,有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展开自评或互评,使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快乐,以增强学生继续努力实

6、现目标的积极性。比如,在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文中的空白点,请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相见后,彼此会说些什么。在写后的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听同学的对话设计你品味到了蔺、廉二人怎样的品质;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语言描写最能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实际操练了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对于落实教学目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长期以来,说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们的关注点往往放在了方法的选择是不是适当,手段的运用是不是高明;而课时目标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则总是处于“嘴上重视,心里忽视;写在前头,置于脑后”的尴尬境地。我想,当老师们真正地用心思考“通过这短短四十分钟时间,学生到底该实实在在地得到些什么”这一关键的问题,写实、落实课时目标,将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运行的主线之时,必定是课堂教学的效益真正得到提高之日。摘自小学语文(刘天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