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513242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3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4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 (重)的物体容易沉 ;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5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6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9 、(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

2、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0 、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11 、(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12 、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3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4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5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16 、(一

3、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可编辑修改 -。17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8 、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19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第二章1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2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5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6 、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

4、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7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8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 、(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0 、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11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12 、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

5、)、(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13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可编辑修改 -。14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15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16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17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第三章1 、(“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 、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

6、),表示时间流逝了(1 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 分钟)。3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 )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4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5 、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6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7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7、8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9 、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10 、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可编辑修改 -。11 、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1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13 、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14 、虽然像(日晷)、(水钟)以

8、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 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 (精确度)。15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6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7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18 、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9 、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0 、(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第四章1 、(昼

9、夜交替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地球的自转。2 、地球自转的现象:(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3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和(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4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5 、(副科发明的 “傅科摆” )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 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7.地球自转的周期: 24 小时(一天)8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可编辑修改 -。9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11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 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

10、文台)的经线,定为( 0 度经线)。从 0 度经线向东 180 度属东经,向西180 度属西经。经线每隔( 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 小时。12 、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3 、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4 、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15 、(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16 、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17

11、、(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18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9 、(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20 、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2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 (自西向东 ),周期为( 24 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22 、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 :(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23 、(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可编辑修改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